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的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从培养英才转向为行业培养具有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定制式”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业为高等院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实习实践教育场所,行业业务人员参与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合作途径建立校企关系,通过学校与行业“双渠道”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了高校与行业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上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数字经济新技术时代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挑战,根据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才能力与素养的分析,探索职业本科“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会计学科体系、重建课程体系、加强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不仅符合数智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职业本科会计教育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辽宁省也不例外。为培养适应辽宁省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确立和完善“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区域经济环境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建立“岗位一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是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所在。其培养目标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定位;课程体系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个层次,采用“平台 模块“的方式来设计,并应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突出个性化培养 推行启发式和主动性实践教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提升质量水平,关键在更新教育观念。在操作层面上,更需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启发式教学和主动性实践。一、个性化培养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规范式教育为主要特点的继承性教育,其实质是共性化教育,注重个体与环境的融合,强调“人道合一”。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  相似文献   

6.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di的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实践机会。而教育体制、考核制度、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平台等是影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促进教育模式改革,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确保拔尖创新型教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管理人才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管理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立经济管理人才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加强师资建设管理、强化实践教学等,这些措施是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发展观,经济管理人才全面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地方工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技术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创新性人才,就要关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轨道”,通过不断探索教育创新,形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这就成为当下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阵地的理工科院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通识教育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理念,通过分析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指出通识教育在地方工科院校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拥有内在张力,以此为实践逻辑基点,探究高校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疆教育学院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出全新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即“项目跟踪式教学”.这种模式创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了动画及设计专项人才就业前景,为新疆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体育教育在专业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此,必须对传统体育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对策是:运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系;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重视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职前“教学效能感”培养,坚定学生的角色信念,增强学生的教育教学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从职业教育的功能理论和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理论分析,提出地方性高职业院校以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农民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的办学思路,其目的是多方位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多种人才。分析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四位一体”的模式建构,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平台建设与组织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研究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新工科新要求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原则,采用项目式教学进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程界从业提供教育质量保证。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水工建筑物”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设计了全新的适合项目式教学的专业课程内容,构建了适合教学过程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专业课程“六步融合式”的项目式教学实施步骤,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项目式教学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管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这一系统工程的其中一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因此,在经济应用文写作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专业意识和贴近意识,对于实现经管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四有”人才,实践教育活动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模式的分析与研究,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开展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努力实现高等院校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意义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承袭了美术教育的传统。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对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要求日益显著,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教育应提高对专业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培养出在经济全球化中有竞争能力的设计人才。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要真正体现其“实践性”,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相关企业的联系,以体现其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叶素丹  陆旋  高一勇 《考试周刊》2010,(16):210-211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一般适宜采取“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本文鉴于高职实践教学的现实情况,探讨了一种新的独立设置的“递进式”校内综合实训模式,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适合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探索构建OBE教育模式下职业认知导向的课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导向的仿真实验教学、产教融合导向的企业实践教学的梯度式教学实践体系及对应的考核模式。以职业认知、产教融合思想为纽带,将产出指标点与课程知识点有层次、螺旋上升式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实践环节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将OBE引入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从“教学内容驱动”向“学习结果驱动”的转变,实现从“单一质量控制”向“多元化考核”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S学校商学院以培养具有“新思维”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调整了专业设置,改革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但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学生“跨界”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弱、所学知识未能与岗位匹配等问题。以“产业学院”为核心,发挥其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形成产学深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助力培养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北京工业大学多年来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实践教学一条线”的教改思想与模式,通过调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推进了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与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去所采用的“不动式”等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模式上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互动式”、“情感式”、“启发式”、“开放式”、“多样式”等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