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高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好新时代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据此,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中去。以新疆高职英语教学为例,全面分析了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这一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任重道远。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夯实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四史”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与智慧、深厚的理论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力量。分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两为”原则,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等路径,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踊跃为地理教学融入新理念与新思想,助力地理教学实现模式转型、活动进阶、提质增效。为了促进地理教学实现人文创新,教师科学培养初中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度考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要价值,全面深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地理教学的策略。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活动能够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在地理课堂上的落实,深度践行“德育优先”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价值观思想,产生和形成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和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大思政课”是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丰富的思想内涵、育人功能,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大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融入前提、融入取向和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7.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回顾历史,重视精神力量是党的重要成功秘诀。在新时代新征程,增强精神力量是“富起来”后的必然要求,是完成伟大使命的根本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是国际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增强精神力量,思想武装是前提,党内是关键,全社会是基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最紧要。教育必须自觉落实增强精神力量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结构力学"教学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之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引入趣味结构力学知识、融入工程背景及典型案例分析、改善教学过程、探索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适应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案四项具体措施,并在实践中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具有导善的功能,美育具有启真的功能,美育具有健心功能。通过各种形式把“美学”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运用美的巨大的感染力,来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愉悦学生的身心,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同时使学生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融入主体“失声”、融入内容“失准”、融入方式“失衡”等多重困境。要通过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力量,规范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构造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科学范式,促进中华体育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全面开展国民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2.
大学经典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经典教育课程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国现当代经典著作、外国经典著作和科学技术哲学著作等五类,每门课程内容以文本细读为主。通过经典教育课程学习让不同专业大学生拥有一部分共有的知识、记忆和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而设立经典教育中心、推行经典教育课程计划、实行必修和选修制度、严格授课管理和监督等办法是实现大学经典教育的基本路径。大学经典教育可以有效构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为开创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中华文化提供基础的精神资源和智力支持,形成复兴中华民族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改为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文章从围绕教材话题组织文本、以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为文本议题组织文本、从教材中分析提炼议题组成文本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文本组织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系统,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对于保持祖国统一、和谐族际关系、发挥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也正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也更为彰显。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教学中,会发现留学生,特别是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留学生普遍认为汉字难写、难记。教学中应充分了解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冲突,结合汉字教学的传统经验和最新探索,提高汉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体系显示出滞后性,在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纲要的指导下重新审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现代汉语课程的应用性,是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路径,尤其是新的教学意识的构建和培养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方面,教学者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在语言理论更新、使用材料和教学法方面仍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开拓,从而形成适切时代发展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是引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命运与共、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的为民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以及伟大奉献精神的精神内核,需要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引导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发挥其重要作用,继续助力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开展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对创新教育未够重视的实际 ,语文教师应通过提高创新素质、树立创新目标、建立新的评估体系 ,着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创新教育活动 ,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西柏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升华,是时代精神的现实诉求。当前,我们要加大对西柏坡精神的弘扬和研究,将其转化成凝聚改革共识的强大力量、促进作风转变的强大力量、全国人民实于兴邦的强大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唐诗宋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极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将唐诗宋词融入其中,必须坚持继承与扬弃的统一、价值引领、主次分明等原则,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激活诗词地理游学等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