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儒家教育思想与中国数学教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导主流的我国古代教育,在教学思想、学习思想及方法上有许多特色,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数学教育传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加以继承和发扬,并与现代数学教育理念相结合,对搞好数学课程改革,走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之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犹太人面临着坚持与放弃犹太教的两难选择。开普兰批判了各种犹太教改革方案,提出了“作为一种文明的犹太教”的观念,主张在现代性的条件下把犹太教看作一种文明,将犹太教改造成为既反映犹太传统又体现现代精神的一种文明。他以文明来定位犹太教,体现了文明形态的宗教观,促使人们对犹太教内涵、地位以及与其他文明之间关系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儒家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善于启发每一个人的内心自觉,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入世精神。它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它是探讨“人生的方向”,它触及的是人们“心灵”和“心性”的最深层次,它涵盖的是人类的真性情、真生命、真智慧。对它的理解与把握,取决于你对人类,对民族的命运关切所达到的深度。儒家追求的是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统一与和谐。这对于21世纪完善人的性格、情操、行为和心态,净化心灵、净化社会;这对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中局部与总体、客体与主体、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相沟通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和方法论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通识教育思想的传统流变与现代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它蕴含着丰富的通识教育思想.儒家教育传统以"君子不器"为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重视人文经典和伦理道德教育,强调"知类通达".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只有植根于中国教育传统,对西方经验进行创造性转换,才能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表现得尤为坎坷、曲折。本文清理了近代以来人们对待传统 (尤其是儒家文化 )与现代化关系的诸多失误 ,从理论上阐述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进而提出了在现代化过程中合理处理二者关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选自儒家经典的专门章节和精采文章选段,语言优美,字句凝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06,(5):62-63
前段时间和朋友逛书城,花了半天时间淘到了北京师大王炳照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教育》,于是爱不释手地开始阅读起来,零星记下些读书笔记,相信对自己,对关注我的博客的朋友们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教育思想传统与未来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教育思想资源十分丰厚 ,其显著特点是善于启发人的内心自觉 ,强调的是对自身的肯定 ,人不仅与天地相参而且顶天立地 ,追求“同天人”、“合内外”,在这种“天人合一”之中得到一种最高的理智的幸福。儒家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民族精神 ,淳化代代人风 ,提高人的心灵素质 ,帮助人们修养身心 ,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未来的教育应当把人的心性建设放到一定的高度 ,对人类心性的关怀 ,才是最根本的关怀。我们应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 ,吸取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观念 ,把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统合起来 ,共同创建现代世界文明 ,维护世界和平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儒家文化教育思想也为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学文化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并被推崇成为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教育力量。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正确引导人们理解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加快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主要从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对现代化教育的意义方面进行分析,突出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借鉴意义。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的契合性、任务的相似性以及方法的继承性上具有的共性使得融入具有了可能。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永葆爱国主义精神;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仁爱精神;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学衡”派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一定的反思作用,现在,面对“文学失语症”、“文化霸权”的危机,这些思想更是弥足珍贵。作为“学衡”派灵魂人物的吴宓,其一生遭遇坎坷,学术思想未曾大放异彩,但历经浩劫终究流传至今。吴宓晚年遇到一位极为重要的后辈友人曹慕樊,他们思想方面的共鸣可谓“学衡”精神的一种传承。文章重点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吴宓与曹慕樊在文艺、诗艺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中韩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近年来,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因此,本文力图就中韩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政策和指导思想、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等几方面展开比较探讨,进而对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进行反思并提出大力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持续、均衡发展,研究机构和人员积极进言献策,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等启示,从而推动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责任、师德修养及培养作了深入的论述,本文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外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师范生成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阶段。通过研究美、英、德、法、日、俄等国的教育实习模式,发现这些国家有以下几种趋同性和特点:都有具体的教育实习目标与要求;将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在管理上基本实现了制度化与合作化;实习时间较长。通过对比中外教育实习模式,笔者对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优化和改革提供几点建议:加强实习生的自我管理;强调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加强和完善实习学校和高师院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并努力使教育实习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从古至今英才辈出,究其原因,与传统的社会学风和“诗礼传家”的家庭学风有关,也与生活环境困苦,以读书作为谋生之路有关,还与当时府、州、县的一些官员重视教育,持“兴学德政垂后世”的观点有关。新中国成立以后,客家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并仍保持全国较先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生存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而文化的世代传承、创新和进化需要借助教育机制。教育与文化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和互动发展的共生关系。从解析"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两个概念及涵义入手,分析了二者作为特定术语所蕴涵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儒学观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同为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北李南陈"的儒学观呈现出"破与立""扬与弃"的思想倾向,而其儒学观之差异,则与自身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学养积淀等因素密切相关。出于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对"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儒学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18.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15年,他24岁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  相似文献   

19.
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传统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制度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否定教育传统,恰恰是教育传统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教育传统的制约,而是为了改造教育传统,发展教育传统,实现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使其适应今天教育变革、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帮助解决今天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教育制度创新的“民族特色”,是教育制度创新的精髓和我们所应持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张晓明 《高教论坛》2012,(7):134-137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经费保障既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消费问题。考察和研究高等教育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将中日高等教育消费模式在经费渠道及构成、公众参与高等教育投资、学费比重、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国家消费、个人消费模式,有益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更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