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校集团化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政府整体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杭州名校集团化具有典型意义。杭州名校集团数量呈现一定规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与基本模式,其成效显著。但是,名校集团化办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名校集团缺乏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集团内学校缺乏共同文化等。名校集团化发展要超越发展瓶颈,应该从宏观关注政府责任与政策、中观关注集团制度与管理、微观关注教师与学校文化三个层面入手,形成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强调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背景下,名校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本文在归纳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几种模式及特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名校集团化办学中所存在的优质资源配置不均以及学校文化单一等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摘 要】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需求,促进了名校联合办学集团化的形成。厦门外国语学校联办海沧附属学校,从理念引领、校园文化、资源共享、自我管理、学生发展、服务社区、吟诵经典方面进行合作指导,推动了附属学校的发展。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应注重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总结与提升,注重校际间的文化衔接与传承,重合作办学成员学校的统一与特色,注重办学的规模与质量以及合作的利益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张力,催生了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但名校创办的教育集团,在产权与教育宗旨上都与民办教育集团有较大差异。名校创办的教育集团按照集团学校内部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实体式、联盟式与品牌式三类。目前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面临如下三大问题:名校优质教育的沉淀与优化,集团管理由“学校管理”向“学校经营”转型,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规范与差异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靳文 《教育文汇》2015,(3):17-19
一、集团化办学的背景及要求集团化办学起源于本世纪初期杭州、成都、北京等地的连锁办学,是一种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以"紧密式教育集团"为主要模式,通过老牌名校输出品牌、文化、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教科研机制、考核评价办法等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等迅速提升办学水平的办学模式。它是地方政府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决策、推进  相似文献   

6.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推行中小学名校集团化,已成为各地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的手段之一。因为有"名校"的噱头,"集团化"的效应,于是集团办学受到热捧,成效有时也难免被人为夸大。名校集团化办学火爆,耐人寻味。笔者观察,各地实施的名校集团化,主要有对口支援、委托管理、捆绑发展三种模式。由于各地名校资源的稀缺和垄断,当地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成为组团发展的真正推手。在主管部门"统筹协调"下,通过实施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结对子帮扶  相似文献   

9.
名校集团化办学即以名校为圆心统合各集团学校,借助输出名校办学理念、管理机制以及评估考核等形式开展综合管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以实现均衡共进、协同共享。办学建议为整合、聚合与统合。整合指政校企协同,聚合指精气神一体,统合指管办评联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08,(8):F0003-F0003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秉承多模式、多形式、多历程的集团化办学理念,形成了“名校+农校““名校+弱校““名校+民校”等多种办学模式一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深刻认识到:集团化办学的关键在于管理体制的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