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一诗中,"源头活水"让小池塘清澈明丽并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观书有感》一课的教学中,我把自主建构的教学理念作为"源头活水",强化诵读,注重品悟,使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背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一揭题导入,读岀韵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式教育思想的精髓,为学生实现知  相似文献   

2.
宋朝著名大学者朱熹在他的《观书有感》中这样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单就题目而言,诗人当时所谓的"源头活水"指的就是包罗万象的书本知识。古人的"以书观天下,以书明理"的做法,充分说明了朱熹在创作方面是一个有心人,正是  相似文献   

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一诗中,"源头活水"让小池塘清澈明丽并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观书有感》一课的教学中,我把自主建构的教学理念作为"源头活水",强化诵读,注重品悟,使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背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一揭题导入,读出韵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式教育思想的精髓,为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构建高效课堂带来了启示:学生能学会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存有疑惑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课堂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才能简洁高效.  相似文献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借景喻理的名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重视读书,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经验,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言虽简单,  相似文献   

5.
源来书香     
乔中茂 《辅导员》2009,(9):57-57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的《观书有感》把读书之感说的是妙不可言。什么是源头活水?就是那悠悠的书香。人常说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这四个字里有两个字是核心,一个是“书”,一个是“人”,可见读书与人的成长发展是多么的紧密。书于为人师者是事业立足、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书于学生是探索真知、学业有成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写下文题,突然想起语文书中的两首古诗: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和朱熹的《观书有感》。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抒发的是读书的感受,可我觉得,这何尝不是说我们习作教学的努力方向呢?只有引导学生坚持阅读,获得“源头活水”,才能使其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得法;而又只有在实践练笔中感悟体会。才能真正明了自己写作的长处与短处,使写作水平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7.
<正>"泉",为地下流出的水,可比喻为事物的来源、产生的根由等。人们熟悉的宋儒朱熹《观书有感》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以"源头活水"的补给注入,使"渠"清澈澄明,映照天光云影的表显意向,比喻人读书获得的充盈感悟、心灵澄澈、自在自得的境界,实在是高!职业教育也需要寻觅这样具有"源头活水"的补给功能的"泉"。何谓职业教育的"泉"?我们认为就是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即  相似文献   

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著名诗篇《观书有感》二首之一.他讲的是读书,这里借以说明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相媲美的元曲——这镜子般的一池清水之所以"清如许",也只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摘抄学生:费炜国摘抄寄语:这句诗告诉我,要多读书,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葆鲜活。  相似文献   

10.
姜卉 《吉林教育》2004,(6):38-3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形象地写出了做学问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只有源头活水,才能涌流清澈。为了改变语文课堂比较单一的授课方式,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流进学生的心田,我以激活课堂,开发想象力,丰富知识,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为目标,以求新求活为  相似文献   

11.
许玲 《同学少年》2011,(2):F0002-F000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借景喻理的名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相似文献   

12.
<正>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正日益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的风云巨变,社会的人间百态,瞬间就会报道出来,多种多样的素材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因为语文教学无论是学习场合的选取,还是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学》第五期中篇有四,徐则臣的《水边书》是已发表在《大家》2005年第2期的《石码头》之续作,《石码头》的珠玉在前,不免使读者对于这篇《水边书》的期望更高。《石码头》作为一个成长小说在写到"我"愤而出逃时戛然而止、余韵深长,《水边书》则以多年后"我"  相似文献   

14.
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是如此设问的: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并提炼有价值的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5.
搬书     
框算起来,我搬书的历史已屈"不惑"。记得在上海读初中的时候,尽管家里很拮据,但我母亲总是尽量满足我买书的欲望,从邮局或书店把书往家搬。那时除了订阅《少年文艺》、《上海文学》外,还购买《唐诗三百首》、《宋诗一百首》、《新华活页文选》等小部头的书。到1965年我高中毕业后从上海去新疆时,就带了满满一箱子书"支边"。那一箱子书是我最贵重、最奢侈的家当了。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搬书。此后,我在新疆工作了20多年,搬书也成了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新疆地处边远地区,那里新华书店的书相对较少,尤其是我当…  相似文献   

1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摘抄学生:费炜国 摘抄寄语:这句诗告诉我,要多读书,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葆鲜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朱熹在《观书有感》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蔡上鹤先生,在《重视数学经典的传播》一文中也曾指出,中学数学教科书是教材编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或者大纲编写的,也是高考命题、组卷的主要参照之一。数学教科书里包含大量典型问题及其适度的延伸。在应用时,要  相似文献   

18.
李亚洲 《新高考》2009,(Z2):4-5
【作文题】(60分,湖北省孝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名句,原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胸怀  相似文献   

19.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新鲜素材在写作中  相似文献   

2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年轻时,我曾不止一遍地读它,并为书中许多动人情节和名言警句感动。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书中对真实性所抱的态度是严肃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钢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