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71-79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动因源于其预设目标的特定性、治理方式的民主性和责任承担的主动性,正是民族事务治理的内生诉求塑造了民族事务传统治理与现代治理的重要分野。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既是一个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也是一个超越传统旧有模式的理性制度建构过程。转型期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必须在明晰的治理现代化目标指引下,有的放矢地探寻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以开放性的制度架构来吸纳和承接各种治理难题,从而为有效的民族治理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民族事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既是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也是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立足于中国民族事务治理实践,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方向,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根本目标,国家权力机构与各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体结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关系格局的进程。中国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吸收了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的优势,但摒弃了西方治理理论“去中心化”“去国家化”的理念,与西方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非政府、公共与私人的二元对立与分离存在根本不同。党的领导、政府的统筹和组织,在构建稳定有序和谐高效的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强调,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族教育研究》2015,(2):2+145
本平台以"面向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为宗旨,以民族事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为背景,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发展中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平台集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相关院系的科研力量,依托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智能信息处理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如下方向研究:1.少数民族综合资源信息云中心研究i2.民族事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研究,3.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信息处理研究;4.民族关系研究中的模式识别研究;5.少数民族语音处理技术研究;6.物联网在民族地区综合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新发展,体现为树立法治思维理念,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法运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和看待民族自治地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新成就,体现为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重建民族地区生态新文明,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进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新进程,体现为坚持走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发展,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用法治思维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民族和谐的内涵是构建民族和谐的理论基础,多民族云南的基本省情是构建云南省民族和谐的现实依据。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元民族利益的差异与冲突、复杂的国际环境等成为云南省构建民族和谐的客观桎梏;民族事务工作价值理性的迷失、调控机制无力、民族事务日常工作的低效等是制约云南省民族和谐进程的主观因素。正确处理中华各民族的"多"与"一"的关系、探寻符合云南省情的发展道路、增强多民族间的多维交流与对话、健全民族和谐的制度保障等是构架云南民族和谐的合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民族高校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首先,要解决“在哪讲”的问题,应在教学实践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中国史、民族学等人文社科类基础课程,也可因势利导融入理工类课程,实现课程全覆盖。其次,要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无论在课程中如何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其基础和前提都是要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又涉及“怎么讲”的问题,需融合多个学科多种方法将问题讲通讲透,以此来推动课程体系的自我更新与变革。最后,在现有基础上,顺应全面依法治国的趋势,积极探索“民族与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专门化课程开发,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通识与法学专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树立正确信念同时,学会运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政策去分析解决民族事务,从而在理念、知识和技能等各层面构筑各族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稠密性是超大规模城市空间样态的形象化表达,刻画了城市要素的规模、分布、密度及其可认知和可治理程度。城市稠密的社会事实使管理者需要在单位面积上处理更多的信息和事务,带来了更大的治理负荷。提升城市治理的穿透力是破解超大城市规模难题的根本途经,有效提高了城市信息的精确度、社会事实的可视化程度和城市管理的清晰化程度。穿透力的核心是信息的问题,关键是整理、计算和分析社会事实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够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收集信息、简化信息、传递信息和计算信息,提高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的清晰性,为超大规模城市治理提供更加清晰可见的社会图景,也使治理过程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治理的穿透力,是应对超大规模城市复杂性、不确定、不可知性以及不可治理性等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顺应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市野广告的治理存在着暴力执法、市场化运作治理成本过高、广告代理制度不健全、举报有奖政策不能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等问题。因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整合就业信息,规范信息发布,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市场管理和个人信用管理,科学、有效地治理城市野广告。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就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作出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在本体论上,立足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促进“两个共同”的核心任务和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核心目标来把握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本质;在认识论上,坚持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总体布局、“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进程和“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理解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内在规定性;在方法论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强调抓住“两个根本”这个主要矛盾和“两个共同”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十二个必须”统筹推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各项工作;在价值论上,导向从“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宗旨、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战略目标、保障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建设和“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国家整体性现代化”的战略体系中把握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初期,苏振华担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等重要职务。他未雨绸缪,在入黔之前就确定了贵州民族工作方针。进入贵州后,他妥善处理少数民族武装和少数民族土匪,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指导设立民族事务机构,创造性地开展了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西南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可知目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国情的认知情况较好,但部分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方式、宣传推广、趣味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现存问题,强化新媒体宣传培育路径,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周保中,1902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白族人。他的大部分人生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对中国的革命和民族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白子将军"。云南和平解放后,周保中实际主持着云南省日常事务和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工作。而身兼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职务的周保中,他对云南民族事务的认识主要体现他在1951年2月2日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的讲话上。  相似文献   

13.
周保中,1902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白族人。他的大部分人生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对中国的革命和民族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白子将军"。云南和平解放后,周保中实际主持着云南省日常事务和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工作。而身兼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职务的周保中,他对云南民族事务的认识主要体现于他在1951年2月2日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的讲话上。  相似文献   

14.
有清一代吸收和借鉴了历代王朝统治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政策,并不断完善。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民族地区则采用与治理汉族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进入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虽然清政府对民族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但从总体上来说,采取的是高压政策。这样做,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为导致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杨凯  谢凌香 《广西教育》2022,(12):12-15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存在现实复杂性与信息公开时效不及时、传播多样性与信息公开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治理的策略,提出要从提高高校媒介素养能力、掌握信息公开方法、健全信息公开审核机制、提高学校治理水平等方面推进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治理工作,以不断提升高校依法治校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诸多学者围绕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及民族事务的处理策略展开激烈争论。通过对"文化化"和"政治化"两种导向的历史脉络、现实基础及相互关系的梳理、评析和讨论,笔者认为应当抛弃两种导向策略的二元对立,合理包容、恰当定位两种策略的主次关系方能为处理当下民族关系、解决紧迫民族问题提供有效、有力的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国家的大一统,清朝非常重视对边疆各民族的立法,在民族事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方面进行了系统建设,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且具有自身的特点。清代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管理为稳定边疆、维护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事务管理是指国家管理一切民族事务的总称。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当中,在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民族事务管理课程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举措。本文在分析我国民族事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方面论述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民族事务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项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旨趣的理论命题与伟大构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中,它在科学把握“民族”一般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实践创造和独特优势融入其中,不但批判性地重塑了现代民族观念,而且在延续历史和融通时代的基础上,以“共同性”为核心价值推进中国各民族展开广泛深刻的交流交往交融,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基础。这一“建构性民族观”,直接指向人类社会向“真正的共同体”过渡中的必然过程和价值定位,不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为破解全球性的民族事务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特点日益突出,处理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成为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