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令人堪忧。通过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归结其身心健康问题的成因,提出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室、成立体育相关社团、建立健全身心健康档案和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等,是促进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提出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相关策略,指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注重职业体能培养,关注心理健康,引进职业保健教育;同时结合社区体育,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念,以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靖桥  张贵婷 《教育与职业》2008,(15):184-185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在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应加强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少年强则国强,因此高职学生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而高职学生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身体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是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问题。从高职体育教学的视角,看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要明确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体育教学机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在高职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等,用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也会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师也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贺占亮 《考试周刊》2010,(43):146-146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行各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很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陵 《教育与职业》2006,(32):75-76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本文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育心的现象及高职学生德育教学中反映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总结并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六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勇 《教育与职业》2015,(12):58-60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德育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三方面,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应该通过树立教师示范榜样、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特点三条途径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吉子明 《广西教育》2023,(15):159-162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总结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表现,从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实施方式、精选心理拓展训练内容、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子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及日后健康的教学和生活。本文通过论述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体育教育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提出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强调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与德育工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德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探析体育教学的德育优势,并提出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优势的对策,对实现大学体育与德育目标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十分注重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种种措施,推动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呈现出以下特色: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高校积极参与,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设置灵活,适应学员不同需求;实施“能力培训”,侧重能力培养;注重培训者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可得到健康的皮肤美、人体的体型美,培养身体动作姿态美.激励学生一年四季坚持体育锻炼,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抵御疾病缠身,保持精力旺盛和健康体魄,由身体美到心灵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与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它包括两个亚领域,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和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表现出传统性、自在性和异质性,而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则一般出创造性、自为性和同质性。个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达成社会化和个人化,通过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达成专门化和总体化。这两个亚领域中的教育是个体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折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由是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为基础和前提的。人只有在其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才能将自身从被奴役、被压迫、被束缚的境遇中解救出来。教育的价值在于辅助儿童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激发其实现这一可能性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成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要使人不断地成为人,成为全人。但是大学之成人还面临着很多困境,教育的迷失正导致人的异化和缺席,由此学生也就难以成“人”。  相似文献   

17.
The Ph.D. degree in Australia, established some three and a half decades ago, has become recognised internationally as of high professional standing. However, attitudinal deficiencies in individual graduates, first recognised in the Fensham Report, still need to be addressed. Serious consideration needs to be give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course‐work within the degree programme to broaden the intellectual base and to offset premature specialisation. A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in the extent, but not the quality, of the thesis should be envisaged. Advantages are seen in interspersing employment between Honours degrees and Ph.D. commencement and greater emphasis should be given to counselling of candidates embarking on a Ph.D. programme. The quality and character of Ph.D. programmes is influenced by the sole‐supervisor model, constraints on university research funding and the career expectations of candidates. The emergence of joint university‐industry companies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for entrepreneurial and creative Ph.D. graduates in small firms rather than, as earlier, in large corporations.

New initiatives are proposed to build on the successful base of existing programmes to alter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awareness of Ph.D. graduates.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了美国建国初期宗教觉醒运动、启蒙运动及自然神论对高等教育中道德教育发展的影响,并从道德教育目标、耶鲁报告、道德哲学等方面阐述其发展历程。同时,基于对美国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发展的公民宗教维度和知识维度的特征分析,试图厘清意识形态视域下美国高等教育形成期道德教育的发展路径,以深入了解美国大学及其道德教育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