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是拜占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运转帝国官僚机器所需的人才。在中世纪西欧文化、教育为教会垄断,世俗文化教育早已湮没的情况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育传统,形成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的形式多样的完备教学体系,与教会教育长期并存,对欧洲和中东的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拜占廷时期的《荷马史诗》具有大众性、现实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特征。在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受到民众、文人学者、皇室成员的高度认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荷马史诗》顺应现实,服务于皇权和教权,颂扬皇室成员的美德,促进基督教信仰的传播。《荷马史诗》的抄写、翻译、评注,促进了拜占廷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并在拜占廷晚期国势衰颓之际,推动了拜占廷人对古希腊人的族群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武鹏 《历史教学》2005,(6):29-33
在以往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拜占廷帝国皇帝朱利安在其统治时实行的尊崇多神教政策更多的归因于他的个人信仰,他也因此被冠以"背教者"之名.本文则试图从经济因素角度出发,并结合当时的拜占廷帝国内部的社会背景,对这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拜占廷帝国皇帝朱利安在其统治时实行的尊崇多神教政策更多的归因干他的个人信仰,他也因此被冠以“背教者”之名。本文则试图从经济因素角度出发,并结合当时的拜占廷帝国内部的社会背景,对这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拜占廷帝国末期,为换取西方的军事援助,拜占廷皇帝多次向罗马教皇提出东西方教会合并。但由于拜占廷与西方存在着严重的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加上教皇权威下降等因素,东西方教会合并难以付诸实践。同时,在教会合并问题上的分歧还加剧了拜占廷帝国内部的社会分化。  相似文献   

6.
拜占廷帝国初期厉史上著名皇帝查士了尼,公元481年生在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边界上乌斯邱布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叔父查士丁出身行伍,屡立军功,升任高级军官,出没宫廷。518年,衰老的国王阿那斯塔希逝世,查士丁获得皇位。年轻的查士丁尼被皇帝收为养子,来到宫中,靠着叔父,置身于帝国贵胄之列,受到良好的罗马式、拜占廷式的教育,形成罗马传统思想。他倾心协助查士丁制定国内外政策,获得殊荣。527年8月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继承帝位。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善于谋划,又有管理才能。为图大  相似文献   

7.
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廷帝国皇帝。公元481年生于马其顿乌斯邱布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叔父查士丁由于武功于581年继承了皇位。查士丁尼依靠其叔父得以出入宫廷,受到高深的教育。527年查士丁去逝,由查士丁尼继承了帝位,执政近四十年。在他统治下,拜占廷帝国处于鼎盛时期。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对经济同题给予很大注意。他奖励工商业、独占粮食买卖权、开采矿藏,使商业和手工业保持了长期的繁荣。为摆脱波斯人对贸易的中间控制,他努力寻找南方商路,维护在黑海的贸易利益。他还打算通过红海与印度建立直接联  相似文献   

8.
公元6—7世纪,拜占廷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之间为争夺东西方的贸易霸权进行了近百年的战争,最后以拜占廷帝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对双方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时欧亚局势的变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联合诏令》是拜占廷帝国早期十分重要的宗教诏令,旨在调和卡尔西顿派与基督一性论信众之间的矛盾。它回避了基督性质这一焦点争论,着重谴责聂斯托里和尤提克斯的神学思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内部紧张的形势。本文拟从《联合诏令》的文本出发,同时借鉴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拟对该诏令出台的政治因素加以剖析,并指出这是拜占廷基督教会、皇帝与民众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君士坦丁堡战役亲历者莱奥纳多在致教宗的信中,对拜占廷人极尽批评指责,字里行间透露出时人对拜占廷帝国君臣的极大蔑视。这则第一手史料引导后人得以近距离观察末代拜占廷人,更清楚地展现出末代帝国是如何输在了"民心"上。莱奥纳多痛斥末代帝国民众面临国破家亡之际,缺乏斗志和信仰、颓废堕落、自暴自弃、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种种表现。他的这些说法虽然带有强烈的教派偏见,但还是能够反映出某些客观真实,有助于我们了解末代拜占廷帝国灭亡这一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1.
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即公元四世紀从罗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罗馬帝国”。当时罗馬帝国旧都罗馬已丧失了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作用,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建立新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是为东罗馬帝国之始。由于新都建立在公元前七世紀墨加拉人的殖民地拜占廷的原址上,因而  相似文献   

12.
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在帝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建筑是其庞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查士丁尼一世建筑成就的杰出代表。他的建筑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帝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配合了其总体治国战略方针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郑玮 《历史教学》2004,(6):28-33
本文对7-9世纪拜占廷帝国乡村和小农勃兴的原因进行探讨.拜占廷农业经济在7-9世纪期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拜占廷国家而言,乡村和小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与中期拜占廷帝国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相关,首先,城市的衰落突出了拜占廷农村和农民的地位;其次,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外族迁入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城乡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农业人口;第三,军区制的推行使小农与农兵并肩兴起.  相似文献   

14.
本对7-9世纪拜占廷帝国乡村和小农勃兴的原因进行探讨。拜占廷农业经济在7-9世纪期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拜占廷国家而言,乡村和小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与中期拜占廷帝国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相关,首先,城市的衰落突出了拜占廷农村和农民的地位;其次,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外族迁入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城乡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农业人口;第三,军区制的推行使小农与农兵并肩兴起。  相似文献   

15.
中世紀的拜占廷是一个典型的神权帝国。馬克思曾这样說明它的特征:“在拜占廷帝国,国家和教会是非常紧密地交織在一起的,以致不叙述教会的历史,就不能叙述国家的历史。”由于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混为一体,因而,拜占廷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常常以反教会的神学异端的形式表現出来。七至九世紀爆发于小亚細亚的保罗派运动,就是一場隐蔽在宗教外衣之下的阶級斗爭。  相似文献   

16.
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未能实现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征服,转而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历史事件看似偶然,但在它的背后却隐含着一系列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十字军队伍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利益追求是军队转向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拜占廷帝国的衰弱则为转向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拜占廷帝国自马其顿王朝结束后急剧衰落。塞尔柱突厥人在1055年占领巴格达以后,继续向西扩张,攻击拜占廷帝国。1071年8月,塞尔柱突厥军队与拜占廷军队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曼齐克特展开决战。塞尔柱军队大获全胜,攻占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1077年,塞尔柱帝国苏丹的堂弟苏来曼领受此地后成立独立的苏丹国,即罗姆苏丹国。它曾遭欧洲十字军的进攻,12世纪下半期开始强盛,于是,安纳托利亚在历史上第一次尽管保持原来的影响,经历了剧烈的种族、宗教、语言、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变化,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整个安纳托利亚的伊斯兰化和实厥化。  相似文献   

18.
732年,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主动提出与可萨汗国进行皇室联姻。这一安排,既是对两国在对波斯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的肯定,同时还有着迫切的现实考虑,即拜占廷帝国急需与可萨汗国建立军事联盟,应对阿拉伯帝国的大举入侵。除此之外,拜占廷帝国更希望借助联姻将基督教传播到可萨汗国,以遏制可萨汗国皈依犹太教的趋势,防止两国因为信仰差异变成敌国。不过,两国虽然在732年实现联姻,但却未能奏效,可萨汗国最终在740年选择犹太教作为国教,两国的传统邦交关系自此之后开始让位于新兴的信仰冲突。  相似文献   

19.
邹薇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32-133
12世纪拜占廷文化复兴运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这一时期的拜占廷学者不仅研究古典著作,抑在写作中以其为典范,显示出拜占廷文化的优越感。这一时期的文化复兴运动受到拜占廷皇室的重视和推动,在拜占廷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公元9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内的毁坏圣像运动与唐武宗会昌年阍的反佛教运动几乎同时结束.这两场运动在本质上均为世俗政权与宗教势力间的斗争,但在以基督教教义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的拜占庭帝国,毁坏圣像运动并未动摇基督教在拜占廷社会的地位;而唐武宗会昌灭佛则带有文化冲突的迹象,它被视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