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菲律宾华校开展华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人,但目前的现实是中华文化在新一代菲律宾华人中的影响日渐衰弱,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文化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但要教交际文化,还要教知识文化;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也应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秦瑶 《考试周刊》2009,(10):11-12
菲律宾华文教育始于189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菲律宾曾先后被西班牙、美国、日本统治,1946年,菲律宾独立建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菲律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政策下华文教育的状况。目前,菲律宾华文教育取得了应有的发展,但在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90年代以来的华文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环境、菲律宾政府和菲华社会的改变,分析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走向及其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师资力量匮乏、学校管理人员经验不足、主流社会关注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本土师资的培养、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坚持把主流社会作为汉推工作的重点等建议,以期为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及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奇瑞 《九江师专学报》2003,22(3):64-65,72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菲化”的教育制度、多元化的语言环境、模糊的教育理念,是造成华文教育现状主要因素。华文教育发展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华文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及华文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中菲律宾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处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菲律宾华文文学,首当其冲地体验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带来的极度焦灼与矛盾,菲律宾华文作家,作为菲律宾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的焦虑”。作为菲律宾华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华人的焦虑”。菲律宾华文文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张力中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并且,给世界华文文学增添着新质与光彩。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在华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菲律宾华文教育得以迅猛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随着菲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以及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菲律宾华文教育逐渐发生变化,并加快了与菲律宾本土文化的融合进程。从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来看,华人政治认同的改变对华文教育的变迁产生影响,教育菲化案加速了华文教育的融合进程,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华文教育历经了华侨教育时期和华人教育时期,有其鼎盛和繁荣的纪录。随着菲律宾对华人的菲化,华文教育工作者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华文教育遭遇低谷。但华族是个永不言败的民族,他们从低谷中奋进,推动着华文教育的发展,使华文教育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有目共睹。华文教育改革倡导者的锐意进取、精心设计,教学一线华文教师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使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即教育观念的改革改变了华校的精神面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华文教学的效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华校学生搭建起了学以致用的桥梁。这些既是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累累硕果,也是菲华教育改革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海外华文教育,在论述其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同时,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挽回华文教育的颓势,菲华社会展开了"拯救华文教育"的行动,以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菲华商联总会和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等为代表的社团积极主导和参与了华文教育改革的探索。改革进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解决华文教育的定位和华语教学的定性问题;2.完成了制订教学大纲、编制教材和改革教法的工作;3.围绕解决师资和考试问题展开探索。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已基本形成共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值得指出的是:在族群融合的大背景下,挽回华教发展颓势的努力十分艰难,华文教育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时代教育》2010,(4):148-148
菲律宾开展国际护理教育已有数十年历史,经验丰富,培养的护理人员深受欧美各国的欢迎,每年对外输出大量护士。通过对比中菲护校的教材、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法,从中吸取经验,以期我国的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教学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全球化眼光的国际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和谐语文教育观。和谐的语文教育要求正确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校语文教育与社会语文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文独立分科到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可这个百年却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变化急剧的百年。而百年语文教育变革核心其实就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变迁。一切关于语文教育的现象归根结底都归结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近代中国一直是缺乏民族自信、完全西化的,甚至亦步亦趋。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今天当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自信时,我们可以理智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所以反思近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变迁、得失,认清语文教育的特质、规律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来说意义重大,对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更是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当前,在语文科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认识语文科的性质,树立起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进行语文课程。教材的配套改革,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建立科学的语文素质评估体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教育包含文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母语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等,共同担负着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育重任。文学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尝试新的教改措施,诸如: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形式讲座化,经典解读创新化,主题教育当下化,教学风格个性化等。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体现高师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师中文教材存在着不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种种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对策研究,改革和完善高师中文教材,以促进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