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了传统的"师本"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提出了,生本"教师教育模式.文章首先对"生本"教师教育模式做了理论阐释,然后结合实践对"生本"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时间论证,并具体地介绍了"生本"教师教育模式下的两个子模式--体验式教育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模式,同时指出,为了贯彻"生本"教师教育模式,必须建立起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学校"和"基于大学"的传统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理论之应用"取向,包含着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两种立场:一是实践的典型化;二是理论的实践化。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将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二元对立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改革项目推行"实践中之理论"取向,改变了实践教学的要素构成和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3.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的大背景和指导思想。西华师范大学探索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遵循职前与职后结合,知识传承与能力训练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原则,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形成了"平台+模块"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职前教师教育的不足,根据高校与中小学教育变革的需要,结合当代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实际,职前教师教育需实施U-S模式,培养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保证U-S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以"一体化"的思维建立U-S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优化实践教学基地、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新型师资队伍、完善教育能力评价结构,同时处理好个人经验和专业理论、技能发展和专业发展、高校职能与中小学职能这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和建设时期,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式"定向型师范教育模式向现代的"开放式"非定向型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个转型期间,理论界、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界和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教师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教师教育的核心是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天津在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改革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回归生活设置课程内容,以互惠共赢、共同培养的方式建立大中小学合作关系,采用合理教育实践制度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关系到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受传统离身认知的影响,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重理论课程轻实践体验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实施的“身体缺场”,影响了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延长了其“岗位适应期”。具身认知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认知与学习发生的条件和内在机理,实现了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向。基于具身认知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强调构建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合理结构,形成理论-实践交互渗透的课程实施模式及分层多样贯通始终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其核心是"探究性学习",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理念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句话,新课程改革它需要教师角色的创新,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伍新德 《柳州师专学报》2015,(1):103-108,122
传统教师教育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已日益显现出种种不适应性。在当代教师教育理论和国家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高师院校开展了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改革经验和成果。在经验总结与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和深化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型以美国学者蔡奇纳的探究导向教师教育范式和舍恩的反思性实践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H大学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以探究式学习为导向,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授课实践(teaching)—探究实践(inquiring)—反思实践(reflecting)"相结合的、螺旋式循环发展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教育主要的理念就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而这一理念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但是,教育理论与自然科学理论之间及教育实践与技术实践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因此,教育理论的价值不是指导教育实践,而是作为实践主体"理解"的一个文本。据此,教师教育应该从观念到具体教育措施上都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化;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打破传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的功能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我国现有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趋势是突出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发展.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必须主动深入、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教育实习基地,使"职前师范教育、入职岗位培训、在职教师教育"得以有机地结合,从而将"高等师范教育的理论价值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践价值"融为一体,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5.
校本培训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大多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欠缺的现状,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阐述了"集体备课、案例讨论、教研论坛、多维反思、课题研究"等校本培训的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关于教师教育理论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倾向于关注国外关于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而对于我国传统的有关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较少探讨,究竟是我国没有传统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呢,还是我们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不够呢?本期刊发黄济教授谈孔子的教师观一文,但愿能够引发国内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论“实践反思性”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师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相互疏离,是影响教师教育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许多教师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已对此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理论与实践方式。本文从教师教育方法论的视角,提出"实践反思性"教师教育,并阐述其理论基础,进而具体叙述实施"实践反思性"教师教育的四条实践原则,以此对改进教师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相互疏离的现状,提高教师教育实效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已从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过渡到学士后教师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认识论和技术理性的影响,学士后教师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对此,我们必须放弃教师教育中原有的"控制-技术"倾向,从教育实践与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关系出发,重新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并开辟实践取向的学士后教师教育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课程标准实施和课程改革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和理念境界,提高教师的实践与研究水平,经研究,本刊编辑部特组织"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征文与评选活动。一、征文内容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工作业绩评价;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中,以学历提升为标志的质量提升是重要特征之一,在延长教师教育年限的同时也更加强调实践取向,促进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目前已经步入学士后教师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在进行教师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最直接也是最复杂的部分,其困境主要集中在理论与实践的二分和脱离问题。本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士后教师培养项目为案例,从基于教学实践逻辑的课程内容、基于机构合作框架的课程实施、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三个维度,对学士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以重新建构高学历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