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课的威力一是靠真理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徐云武 《农村教育》2005,(7):121-121
思想政治课的威力——是靠真理的力量和政治教师的人格力量体现和完成的。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的威力来自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的威力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只有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政治态度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三的统一。帮助学生确立积极正确的政治态度是中学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当前高中学生的政治态度,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态度冷漠、偏激等不良倾向。根据政治心理学所揭示的态度转变的规律,实施以下原则是促成态度转变的有效途径:贴近原则,把政治大道理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拉近,为学生喜闻乐见;育人原则:把政治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疏导原则:把灌输和疏导结合起来以改变政治偏见;实践原则: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表率原则:发挥政治教师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的教化作用是靠真理的力量来实现的。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及人格力量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其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人格——行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注重通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达到对其行为的规范。从人的心理发展轨迹看,人格养成是人初期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格决定行为,行为会促进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应重视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促使人格的力量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现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效可仿。因此,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湖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任何理论都不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自发地产生影响,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形式、方法和途径,使外在理论内化为人的理想和信念。这一过程都可以称为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过程,它贯穿于政治理论教育的整个系统,是转化政治理论教育成果的关键环节。增强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从根本上说就是增强其说服的效果。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围绕说服效果做工作,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政治人格的美主要体现为情、义、谋、变四个基本要素之上的和谐精神。邓小平的政治人格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充分的实践,并且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强烈的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是政治家人格魅力的最高体现。考察邓小平政治人格的美学意蕴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人格是政治主体在一定的传统政治文化和现实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意识形态性、民族性、差异性和同一性、发展变动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政治人格是一种具体的政治文化特质,是政治文化在个体身上的凝聚和固化。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高政治素养是做教师的首要条件 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工作,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3.
晋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司马懿父子,是以卑劣的政治手段,作为晋王朝的立国根基的。司马氏留给子孙的财富,只有卑劣的人格示范。前人卑劣的政治人格,让后代子孙无血亲榜样可倚恃,无贤明祖先可夸耀自豪,从而陷入其先人卑劣政治人格的绝境之中。这就导致了司马氏政权不仅得不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相反,却时时有人在进行颠覆活动。因此,司马氏王朝根基的稳固性极差。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中,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变迁,特别是市场经济为基本导向的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呈现出从依附走向独立,从单维转向多维,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情绪化走向法理化等一系列特征。一体多元化的政治文化格局的客观进程正在悄悄地进行-尽管这一进程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对人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少年要想在知识经济社会立足,具备优良的人格是必不可少的,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优良人格的基础,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作为理想主义的谭嗣同,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人格倾向。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纠结着中国士人在几千年传统政治化之中意陶而成的“圣君情结”,这使得谭嗣同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和革命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功利主义人格倾向。这对矛盾使谭嗣同常常处于两难境地,并影响着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心态,最终导致了殉身于理想的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高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在教学科研上创新,而且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要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追求知识富有,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真正培养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格与政治行为是政治心理学领域中的关键词,然而政治学的一般研究往往忽视人的因素对政治过程的影响,因此,厘清人格与政治行为的关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对这一关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校政治教育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民主政治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理想政治人格的政治资源。政治参与作为大学生实现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最基本途径,是观察大学生政治人格养成状况的一个重要视角。加强政治参与文化的建设,也是培养大学生理想政治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9,(3):80-84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政治人格始于:政治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塑造的目标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需要,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之必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针对性的重要条件。政治人格生成的实践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同质性,政治人格的整体性特征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特征,政治人格的主观品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本质的一致性以及政治人格作为"内部性"中介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活动"的本性,为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把握政治人格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