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活动都必须经过在艺术构思基础上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接受者的审美评价这几个阶段才得以完成。如果没有艺术家的创作则无以谈艺术品的出现,而一旦艺术品出现之后,对其进行审美鉴赏、品评的任务又依靠接受者来完成。一件艺术品审美价值的高下与否,除了自身实际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而要对一种审美对象做出科学的分析,若仅仅停留于对艺术品本身的分析,由对艺术品的探究再反证艺术家的创作实际这个阶段,从方法论上来说至少是不科学的。因为艺术品毕竟是艺术家将心灵的、现实的诸多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总体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根本内涵,力求对艺术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之前的艺术观,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现,故不能完整地把握艺术。从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一种审美关系,但是这种审美关系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关系,它必须具有创造性、作品性和接受性。艺术应该定义为:艺术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有了艺术的本质才有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欣赏者,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的来源,而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家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开启者,艺术品是这一审美关系的物态体现者,而艺术欣赏者则是这一审美关系的完成者。从历时的角度看,艺术似乎是起于艺术家,存在于艺术品,完成于艺术欣赏者。但从共时的角度看,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不分前后,融为一体。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就艺术的外部而言,存在着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在世界中。艺术在世界中有几层意思:首先,艺术起源、生存于世界;再就是艺术本身就属于世界;另外,艺术收藏、保存世界;还有,艺术创建了一个世界;最后,艺术使世界艺术化。  相似文献   

3.
声乐演唱作为一项丰富的艺术实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蕴含了深刻的审美内涵。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艺术诠释就好比在创作一件精彩的艺术品,呈现出丰富的美感。同时,声乐演唱者还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带给欣赏者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从声乐演唱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探讨声乐演唱中审美内涵的渗透和表达,使声乐的二度艺术创作更加的具有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品的个性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基础,失去了个性就不能称其为艺术品,因此,追求个性是每个艺术家的终生目标。艺术样式是创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物化,也是欣赏者领略创作内涵的载体与媒介。可见,艺术样式在艺术作品中占重要位置,因此,寻找独特个性的书法艺术样式是艺术品创作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艺术理所当然的应受到人们的关注.艺术品位的高低也取决于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人类社会高度发展不应该产生品位低下或甚至倒退的艺术品,当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与21世纪之交的当今,这种进步的需要已是艺术家面临的一个重新选择的问题.真正的艺术家要以自身的作品实力来说明的问题,这种取决于艺术品位高低的内在张力事实上是艺术家创作艺术品的一种精神指南,这种指向是艺术家修养与修炼、体验与实践、追求与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淘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1):106-109
声乐表演是具备丰富多彩表现形态的艺术形式,是当今社会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态。作为介于一度创作与欣赏者之间的二度创作,应该更加注重把握审美原则,在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架构正确的审美取向,完善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价值。通过从创作主体、创作工具、创作出的作品中论证了"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审美原则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美的世界中最富有迷人的美的魅力的是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是美的集中表现,是美的高级形态。艺术美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它闪耀着艺术家的心灵智慧之光,燃烧着艺术家的炽热的情感。艺术美是艺术家从其审美理想出发经过能动的审美创造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化为富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浓缩了现实生活美以及艺术家的审美理想的结晶。真正的艺术美总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我们说其艺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这是对该作品的艺术美的肯定性的审美评价。我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8.
版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版画语言和形象的要求 ,也是为创造版画艺术作品的意境美而服务。版画艺术家应当把创造版画独特的审美境界作为自己艺术奋斗的目标 ,欣赏者则应当用审美的眼光来感受和品味版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杜夫海纳作为现象学美学代表人物为现代美学体系的构建了一条与近代哲学美学不同的思路.他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超越了近代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提出以知觉为联系主体和对象的中介,而艺术品的表演召唤欣赏者介入审美经验,欣赏者则依靠鉴赏完成对艺术品的接纳.这样一来,艺术品的命运通过审美经验和欣赏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认知和描摹,更多的是对生活进行感悟、加工和评价,即艺术作品的创作源泉,既包括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的现实生活,又包含艺术家对这些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艺术作品的内容,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改造,艺术家唯有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回归的形象感受,充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中,才能使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风格即人,风格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也是艺术作品成熟的标志,风格是艺术家的生命,风格的探索与创造,是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的艺术理想。风格是作者的世界观、审美意趣、对生活的理解、素养和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独创性风格正因为它丰富了审美的新领域,才更具有审美价值。一个成熟的艺术家能够运用独特造型艺术语言使人感到其风格的感染力。不同的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正如罗丹所说:“美,就是性格和表现。”一、美在独特风格艺术风格愈鲜明,影响就愈大,对欣赏者的吸引力就愈强,而且往往会对艺术界的创作道…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以往的艺术评论中,往往只是把艺术家的作品当作研究的重点,很少或根本不把读者当作考察的对象,在强调艺术家对艺术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却忽略了欣赏活动对创作的积极影响,这种研究之所以在解释某些艺术现象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在于割断了创作与欣赏,欣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血肉联系,离开了艺术发展的真实情况。 作为创造美的形式的艺术创作没有能将其形式传达给美的接受者,或者欣赏者拒绝接受,那么艺术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完成,就象教师授课一样,教师要想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学  相似文献   

13.
有关"艺术品如何兼具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思考,涉及到艺术审美的系列问题。如美的界定与艺术标准,艺术指向作者,"同类相从,同声相应"的欣赏原则,以及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的关系与责任问题。创作者与收藏者双方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合作方式的选择,将是艺术品能否同时具有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忠华 《学语文》2009,(4):40-41
审美,是一种发现,一种探索,在审美基础上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转化,一种再创造。也就是把生活原型转化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这种转化不是机械的加工,而是艺术家的能动创造。这就要求艺术家有一个艺术视点,即一个省视生活审美转化的立足点。一个作家不能说他只是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不去表现什么,抒发什么,寄托什么。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精神产物的艺术意识形态 ,具有艺术作品深层的内涵 ,反映着各种各样的理性观念。在艺术活动中 ,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理性思维 ,都在主宰着我们的创作、创造行为 ;在欣赏者中都在发挥审美体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审美价值的产生不但包括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同时也包括欣赏者的欣赏过程。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依靠于创作者和欣赏者相同的审美意识。音乐作品“无意识”表达创作者审美意识,常常与欣赏者的审美意识不谋而合。21世纪初“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包含有创作者和欣赏者相通的“民族审美意识”,使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的审美价值在于体现了时代的追求、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创造者的审美情趣。其构成的完整形态所唤起的审美主体的美感,超越了艺术认识价值和艺术伦理价值之上的艺术价值形态。从审美变形机制下阐述坭兴陶的创作及其在审美还原下的意义,可使坭兴陶器的创作者和欣赏者能够把握到审美理想,体验到诗意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留白是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的相应的空白。留白手法的运用,能使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给欣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展示了高超的智慧境界。  相似文献   

19.
再度创作和审美实现对竹笛艺术具有深刻的意义,竹笛艺术家的再度创作能力是审美实现的重要保证因素。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是实现审美价值的必经途径,只有当一度创作的乐谱进入到再度创作阶段,竹笛艺术的审美功能才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文章针对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再度创作的基础,以及再度创作的提高和审美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经过艺术家头脑反映的产物。经过这一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便渗透在艺术作品中。情感是创作主体(艺术家)意识的心理尺度,也是接受主体(欣赏者)对对象主体(艺术形象)能否得到满足的深层情绪反映。审美情感体验无论对创作主体或是对接受主体,都会引起心理的昂奋和欢快,引起精神的通体愉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存在,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鉴赏中,总比人们一般的意识、一般的体验来得更强烈、更深刻,可以使人欢乐振奋、悲哀沉郁,在心海中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