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工兵团自1990年以来有26名报道员先后提干提职,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这些报道员原来都在基层搞业余报道工作。他们酷爱写作,吃苦性强,白天和战友们一起参加训练,晚上争分夺秒采写稿件,有的报道员连续采写多篇稿子都未见报,仍然坚持学习,坚持写稿。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党性,喜欢学习,肯动脑筋,善于发现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部队工作;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敢于坚持真理,带头抵制不正之风。教导队指导员陈东原是从战士报道员提为新闻干事的,两年后任现职。由于他善于调查研究,对…  相似文献   

2.
4月份,武警8684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以稿件优、篇数多的绝对优势再次取得全师第一的好成绩,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彰。(王军太宋冰) 辽宁海城市有线电视台记者、某高炮团退伍兵高原,新年伊始在驻军某部开办摄影学习班,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去部队为战友讲解摄影技巧。目前,该部基层业余报道员摄影能力大幅提高,写文字稿的报道员图片新闻有了零的突破,摄影报道员的摄影技巧和刊稿率大大提高。(张贵江 孙本存) 济南军区某特种大队政治处,针对全处人员思想文化水平高,能文善写等优势,积极办新闻学习班、参加新闻函授,一年来,政…  相似文献   

3.
某团连续4年被师、集团军、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部队党委“一班人”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关心和鼓励。部队党委在重视选苗的同时,更注重对报道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保密守则》和稿件送审制度。一次,一名报道员写了篇稿子送给政治处主任陈德刚,稿中有一处失实,陈主任当即对这名报道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从此,这个部队严格了报道员发稿坚持“三见面”制度,杜绝了失实、泄密报道的发生。党委成员人人为报道员提供素材,出点子,帮助分析稿件。副政委鞠景恩在工作中有什么新方法、好思想,常与新…  相似文献   

4.
通讯员园地     
驻豫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汉发是位“老宣传”,但却甘心情愿为报道员们当“助手”,成了助人成材的“六大员”。 “信息员”徐主任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及时通报给报道员。仅去年一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就从徐主任那里得到了86条信息,其中有76条信息形成稿件后在报上发表。 “读报员”徐主任在多年关心扶持报道员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凡是《解放军报》上刊发反映部队基层的头条新闻.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报道员们读一遍,帮助报道员分析稿件,增强新闻敏感性。 “资料员”有一次,新闻干  相似文献   

5.
驻扎在偏远山区的某舟桥团党委“一班人”,甘当“沃土”育壮苗,为报道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梁面问”——这是报道人员对团长栗玉正的美称。过去,这个团的报道员写稿有单打一现象,一写反映军事训练的稿件就怵头。梁团长了解这种情况后,毛遂自荐当上了报道组的“军事顾问”。报道员遇到不懂的军事难题就请教梁团长,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讲解。同时,他还给训练部门“约法三章”;凡召开训练会议都要通知报道人员参加;举办训练比赛要邀请报道员观摩;不定期地为报道员举办训练报道线索“发布会”。对报道员写的训练稿件,他…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7.
驻天山北麓武警8663部队在上级组织的半年军事考核中,喜获第一。报道员小刘连夜写出了一篇题为《训练有素,榜上有名》的稿件。恰逢该部政委周浴辉按贯例每周一次来报道组审稿,小刘便兴致勃勃地拿出稿件请政委修改。没想到,周政委看着稿件,一言没发,只在稿件上写着“太肤浅,不能发”几个字,便走了。看着周政委写的“批示”,小刘纳闷了半天,心想稿件是不是没有表扬领导。于是就动手写第二稿,把部队长、政委如何深入训练场指导部队抓好训练写得活灵活现。写完后,将稿件送到周政委办公室,满以为这次可以发走了,谁知周政委看完…  相似文献   

8.
朱建军 《军事记者》2004,(10):35-36
作为一名从事院校报道工作的新闻干事,经常遇到一些刚从部队考入院校的基层报道员向我倾诉苦恼,说他们在部队时曾发表了不少新闻稿件,而入校后写起院校新闻来,却一时摸不着头绪,入不了门道,上不了路子,浑身有力使不出来.不知从哪儿入手,写不好稿件甚至写不出来稿件。  相似文献   

9.
战士报道员宣柏林入伍3年来,已经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0多篇。去年11月,他荣立了第三次三等功。宣柏林1983年11月从浙江肖山入伍。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新闻干事的帮助下,他担任了战士业余报道员。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新闻业务书籍,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抓角度的能力和新闻写作水平。一次,他到兄弟连队采  相似文献   

10.
初次见面,觉得他很矮,身高不过1.65米,清癯的脸上看不出多少灵气;但翻开他那四本厚厚的见报剪贴簿,又觉得他很“高”。一个基层报道员在短短的六年写作生涯中,竟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百篇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10余篇获奖。他,就是解放军54673部队战士报道员龙泽群。  相似文献   

11.
简讯     
▲驻渝某集团军在1990年上半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已被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稿件60余篇。去年底,集团军宣传处针对部队基层报道员基本功不扎实的状况,为全军各部的新闻报道组订了10份《新闻与写作》,并组织学习,对日常采访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对照研究,使通讯报道员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采写的稿件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200多  相似文献   

12.
尽管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工作困难不少,济南军区某防空旅仍然搞得红红火火,连续7年来被军区、集团军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奥妙何在?陈旅长:真情投入。旅机关的人都知道旅长陈志伟不但对军事精通,而且对政治工作,尤其是新闻报道也是行家里手。陈旅长经常这样给周围的人宣传“报道工作”:搞报道好处很多,从大处讲能促进本单位的宣传,从小处讲可以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文字水平。陈旅长有一个习惯,每次下部队都要带一个报道员同去,目的是能把检查中发现的可报道的东西及时采写成有关稿件。他不但让报道员写稿,还亲自动手写稿件,并…  相似文献   

13.
在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提起士官报道员徐智林,可谓无人不知。入伍10年来,尤其是担任团里新闻报道员以后,他以笔为枪,始终以高度的责任使命感,围绕部队建设采写新闻,在军内外媒体发表稿件1000余篇幅,先后3次被前进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5次被集团军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战士们见了他,都亲切地称他为"徐记者"。  相似文献   

14.
为报道员长知识、强素质尽心尽力。报道员每天不仅要忙于采访收集信息,琢磨新闻稿件,还必须及时掌握部队各项工作动态,抽空读书看报,不断对本职专业进行强化深造。为此,部里给报道员一道“金牌”:报道员专职专干,不充当打杂角色或承担随机摊派任务。对报道员采、写、寄稿件实行全程服务。报道人员下基层采访时,派车辆接送。还破例腾出一间办公室,购买书刊、资料等,作为报道员的工作室。并明确机关的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必须大力保障报道人员。部里举办英语、微机培训时,在有限名额中,报道员总是排在战士的最前列。为了让报道员…  相似文献   

15.
“搞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宁可一篇不上也绝不能让稿件失实,谁的稿件失实就处分准!”这是某部政治处主任刘福林对报道员的要求。报道员写的每一篇新闻,刘主任都认真审阅,凡是稿件涉及的事实,都一一核对,并把水分挤出来。“踢足球守门员最重要,搞新闻报道也要守好‘门’,不让一篇失实稿件上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时,刘主任经常对报道员讲述报道失实的危害性和它的严重后果。发现失实的苗头,立即纠正。一次,报道员小马来写一对夫妻16年如一日为驻岛官兵运送粮油的稿件时,由于采访不细,把11次被市、县评…  相似文献   

16.
笔下有路     
刘冰 《军事记者》2008,(10):68-68
他的榜样是向南林,把工作当快乐,追求路上不言累。他的工作是报道员,视稿件为至爱,日日采写不放松。他就是总装某基地救生大队士官报道员田广。  相似文献   

17.
在基层部队举办的新闻培训班上,学员们提问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抓新闻"。因为许多初学新闻的同志不知道写啥,于是见啥写啥。而这样写出的稿件传到媒体采用率很低,不少报道员为此苦恼。  相似文献   

18.
新闻窗     
抓好报道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本刊讯徐中华报道:某分部大力抓好报道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报道骨干紧紧围绕部队中心工作采写稿件,不在猎奇、赶“潮”上想歪点子。他们还严格审稿制度,凡发现猎奇性新闻稿件,一律不予签发,并对采写稿件的报道员给于批评教育。由于把关严,几年来未发现一篇失实的稿件。连续10年给通讯员订阅《新闻与成才》本刊讯吴铭报道:中国新兴集团3509厂人武部在民兵活动经费包干,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资金,连续10年给10名民兵通讯员订阅《新闻与成才》杂志。他们还选送了10名骨干通讯员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前分别在部队和民航基层从事过宣传工作,后来到中国民航报社做了专职编辑,对一些基层通讯员写新闻的苦恼感同身受。因此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就基层报道员如何提高稿件命中率的问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