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恨歌》展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纵情声色,致使国家动乱,从而引发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主题思想可归结为爱情主题说、讽喻主题说和二重主题说。诗中婉转动人的故事,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展现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全过程。《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和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人心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和诗人心中深深爱情的情愫,诗人将故事诗化并且层层剥开,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对自己的《长恨歌》是褒是贬,这是在《长恨歌》主题思想的讨论中长期争执不下的一个重要的议题。大家所依据的材料不外两条:一条是白氏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所作,题为《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的诗,其诗曰:“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存在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隐事主题说等多种观点。本文先对目前最流行的几种观点进行陈述,然后侧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自身对诗的评价以及作品内容来展开分析,论证《长恨歌》是作者借李、杨故事所写的一首爱情颂歌,赞颂坚贞专一的爱情,以及表达对美好爱情无法把握的遗憾这一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传世名作<长恨歌>流传千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由于"恨"在现代汉语中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意思是"怨恨,仇恨",一般的选本和教材对"恨"的意思都不加以注释和说明,如<唐诗鉴赏辞典>中的一段话:"<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的意义关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的确定,"爱情说"认为是"男女之情","婉讽说"认为是"风诗之性情",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与"正声"对举,从白居易诗中用"风情"一词的情况来解读"风情"一词的涵义,并以此认定<长恨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  相似文献   

9.
陈鸿的《长恨歌传》是与白居易《长恨歌》同题材而创作的传奇小说,与诗歌一样,这篇传奇落笔在"长恨"上,然而陈鸿对李、杨之"长恨"是有所区别的。对唐玄宗,是充满憾恨;对杨贵妃,则是从怨恨到缅怀。对李杨的不同态度,体现了《长恨歌传》对李杨题材尤其是明皇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思想复杂,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大多认为这是一篇讽刺之作。而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婉转动人、哀怨缠绵的恋歌。笔者从作品的剪裁、作品本身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作品所选择的材料、诗人自身的写作动机和诗人自身对此诗的分类四个方面,论述了笔者的观点:诗人只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又不拘泥于历史,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李、杨婉转动人、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长恨歌》之所以能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关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主题问题,曾经引起不少人的争论。一个主要的分歧,就在于它是“讽谕诗”还是“爱情诗”上边。参加讨论的许多同志,在分析《长恨歌》本身和参证《长恨传》外,还参考了不少材料,但在论断上却仍然缺乏足够说服对方的力量。同时也存在对同样价值的资料各取所需,不管其他的缺点。比如有人拿白氏女《自题诗卷集  相似文献   

12.
讽喻说、爱情说失之偏颇,双重主题说也有缺陷。《长恨歌》的主旨,应是长恨。  相似文献   

13.
看《长恨歌》这首诗,最主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艺术作品来读,而不要把它当作历史事实来看。尤其是诗中“汉皇”与杨玉环两个形象,应当作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看,当作一段悲剧爱情的主人公来看,而不能当作荒淫腐化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居易本人没有把这首诗编入讽喻诗,而是列入感伤诗,也说明诗人本来就是借助于历史事实的基础,吸收民间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诗歌《长恨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刚入仕途时所作,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性格的艺术性,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一直流传至今,特别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长恨"更是令人感动至今,该部作品对后世的诸多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是对《长恨歌》这首诗中具体段落的具体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学习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长恨歌》的评价,由来已久。特别是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争论,已相当深入;而对于其艺术成就的研究,尚嫌不足。本文拟就《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成就诸有关问题,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人。《长恨歌》本事简介李隆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半明半昏的皇帝,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颂歌 ,“长恨”其名取得十分精当 ,因是悲剧结局 ,故名之为“恨” ;又因是情重意长 ,故名之为“长恨” ,天长地久都无法阻挡情与恨的悠悠绵绵 ,可见此情此恨确不一般。本文试从相思、生死和秋恨三个方面论述《长恨歌》的主题 ,全面体味作品的悠长韵味  相似文献   

20.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