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开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使我们走出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误区,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新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说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地基上进行,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的弊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是一场革命”的道理,更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途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基本任务,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在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具有伟大的历史性的战略转变。这一伟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断的提出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政治观的发展。同时这一论断的提出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助推器,是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激流勇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以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两步走”为基础,历经了邓小平关于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和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直到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这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过程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高速度     
高速度地发展经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遗愿。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从理论上搞清楚高速度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必要性、可能性和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途径和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引和信念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鲜明的特质,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多个领域创造丰富多样的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这就使得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受到全球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即利弊兼有,机遇和挑战并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可以说是对此进行的积极回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两者是内在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举措,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探索拓宽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大道,回应了当时国内外甚嚣尘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史终结之声,为之后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先发国家主导的旧经济利益格局和铸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浇筑了坚实基础,虽然新时代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但在此期间迸发的许多思想在现在看来...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对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他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农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农民如何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这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雨夜 《初中生》2008,(9):72-78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08,(Z8)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任务,把教育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指出普及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更是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综合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模式,彰显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自信心以及优越性。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纲。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对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了一系列论述。本文只就文选中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谈几点体会。 第一,把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的位置上。 小平同志在历史性转变时期的伟大贡献之一,是把教育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位置上。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出现了一个飞跃,在指导思想上开始了一个重要转变。一九七七年五月,小平同志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地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本文探讨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口号的形成,进而论述了在这一基本口号的指引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战略方针的确定以及“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伟大构想的创立。这一伟大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同志为之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完成的跨世纪伟大工程。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起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展示的光明前景,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国外文化产品的倾销攻势咄咄逼人,特别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这一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共性与特殊性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基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关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强大动力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在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倡导改革开放和领导科技、教育的发展等方面贯穿有伟大的创新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在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