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杜波 《新闻界》2004,(2):72-73
跨入新世纪之后,在大城市闹得沸沸扬扬的媒体大战,正向中小城市蔓延,一直稳坐一方的地市党报,发现自己也处在激烈竞争之中:往上看,省级党报以其优势办起的都市报、晚报、生活服务类报刊,迅速占据了一块原属地市报的读者市场;往下看,虽然县(市)报在这次全国报刊治散治滥中绝大多数停办,但是,电视、广播、互联网交互穿梭,无孔不入,频频牵走读者视线……地市报人真正开始体验到“压力”的滋味了。  相似文献   

2.
金仲良 《传媒观察》2002,(11):34-35
面对上挤下顶的激烈竞争,作为中间板块的地市党报日子越来越难过。如何应对这种困难局面?作者提出,采用差异竞争的策略参与竞争。 所谓差异,就是指地市报所具有的优势,由于这种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决定了地市党报必须也只有利用这一优势去竞争。 如何利用差异去竞争?作者提出,做大做强地方新闻;做大做强地方报纸的经营。地市党报地方新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权威性和兴趣的接近性、一致性、广泛性等独特的品格,充分张扬这一品格就能牢牢地吸引读者,地市党报就能拥有大量的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有读者就有广告,广告上去了就可以开发多种经营。这样,新闻与经营犹如两个轮子,带着地市党报在发展的大道上迅跑。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提文静 《新闻界》2002,(3):46-47
面对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地市党报何去何从?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澄清两个观念问题。1.地市报办给谁看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每一张报纸都必须有自己的读者定位。中央省级党报由于其政策性和权威性,其读者主要是各级机关、各大企业的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晚报都市报靠着贴近性、服务性、休闲性,吸引  相似文献   

5.
地市报面对的是一地一市的读者,在范围上有先天的局限。与中央大报、省报相比,它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在新闻言论中,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只注意党报新闻言论的共性,而忽视各级党报不同的任务与地位,就很难能真正地搞好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的言论工作有没有优势呢?肯定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把握住地市报言论的角度与取向,就可以大大改善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言论工作应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小题大做;二是大题小做。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6.
赵志科 《记者摇篮》2009,(11):37-37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地市报作为一级党报,应该重视言论的策划和写作,以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一般来说,地市报与省级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常常是个弱项。笔者认为,地市报县区版虽不如大报立足点高,视野广阔,权威性强,但是小报有小报的优势,小报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多种言论体裁并用,有的放矢地指导当地工作。地市报县区版要加强言论引导作用大有文章可作,策划系列评论,以造成强大舆论声势,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增强服务性,言论写作要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等,这样,地市报县区版的言论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地市党报经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宣传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地市党委和政府引导和调控舆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凝聚和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主流阵地,在一个地区发挥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市党报所担负的这些重大责任决定了地市党报需要做好做强。地市党报要做好做强,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国家级、省级报业集团以其强大的实力迅速拓展发展空间到地市级城市的压力。二是面临同级其他新闻媒体及县级报纸较快发展蚕食地市报发展空间的压力。三是面临国外传媒集…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与金华日报社联合主办、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协办的“面向新世纪的地市县报”征文,已于近日揭晓,共评出获奖作品 15篇,现公布如下:一等奖(2篇):强化创新地市党报的权威性 蔡小伟孙群地市县报定位、功能、形象析蔡雯二等奖(4篇):地市报面时新世纪的思考李怀福提高办报层次拓展区域优势 ──地市报新世纪发展的重要课题陈嘉栋地市报运作方式的社会化周奇进村入户县市报发展的广阔天地张昌俊三等奖(9篇):地市服面临新挑战 戴天孚研究读者 服务读者 赢得读者 王伯杏城市化进程与地市报发展 罗其烈 陈晓红不断深…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深圳等,出现了实力雄厚的报业集团,它们以其巨额的广告收入为支持,以其版面众多、印刷精美、信息量大、出版快捷、报道面广、辐射力强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并辐射周边地区,扩大市场覆盖面。由于这些强势媒体的市场扩张,在大城市周边的地市党报便受到巨大的生存压力,原有的市场份额和读者群被分流,广告收入下滑。这种现实的危机使地市报人不得不忧虑地思考:作为地市党报,如何面对和迎战毗邻城市报业集团的竞争,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尽管这种竞争不是等量级对手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眼下,晚报、生活类报纸定位于大众百姓,都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市场份额;有的省级报纸也在各地市开办分社。与地市报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地市级党报如何适应这种严峻的挑战呢?一、办什么样的报纸受欢迎什么样的党报受最广泛的读者欢迎呢?读者心目中党报的理想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言论在报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党报,强调指导性,首先要写好言论。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判断;当前应注意些什么倾向、动向,也总是通过言论来体现。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的言论习惯根据《人民日报》及省报这一个时期发表的言论内容来组织本报的言论,而这些仿造的言论从主题到内容都相差无几,缺少地市报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实,比较起来,地市党报与中央、省级党报因各自所处位置不同,各有其特色和优势。中央、省级党报言论强调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思考与展望地市报改革与发展的走向,研究读者的课题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强化受众意识,满足读者需求,不断拓宽党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已成为面向新世纪地市党报改革的主要内容。新世纪地市党报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也充...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面对无可避免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地市党报只有以创新的精神,正视,利用,发挥好自己的特有的优势,才能拥有读者,占领市场,获得生存和发展,地方党报已经较好地开发了很多自身优势,使自已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但是,有些优势,甚至是党报在竞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优势,还没有被地市报人认识到,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善于用理性思维指导新闻报道就是当前地市党报应当急切重视和努力发掘的一种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党报尤其是地市党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弱化或者取消理论宣传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理论阵地萎缩,反应迟钝麻木。一些地市党报往往以地市报理论宣传搞不出什么名堂、读者不喜欢、广告缺少版面为由,或是取消理论版,或是压缩理论版;党报的理论宣传也是报纸新闻宣传的组成部分,理论稿件的刊发要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有较强的时效性,而一些党报的理论宣传往往慢三拍;  相似文献   

15.
一、困境:几层冲击波 1.来自省级同质媒体的"打压". 地市党报受到省级同质媒体的"第一波"冲击,源自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省级党报纷纷创办都市报.都市报在地市级城市的影响从无到有,发行量急剧扩大,使地市报发行量受到直接影响.随着区域性经营壁垒逐渐打破,省级媒体的地方版正直接冲击地市报"一城一报"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面对的是一地一市的读者,在范围上有先天的局限。与中央大报、省报相比,它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在新闻言论中,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只注意党报新闻言论的共性,而忽视各级党报不同的任务与地位,就很难能真正地搞好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的言论工作有没有优势呢?肯定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到自身  相似文献   

17.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18.
地市报要满足农村读者的需求郭志丹农村报道主要是写给农村读者看的,地市党报办得是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农村读者爱不爱看,而农民和农村干部爱不爱看又取决于我们的报纸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因此认真研究农民和农村干部对报纸内容的需求,使我们的报道特...  相似文献   

19.
同样是作为“新闻纸“的地市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更强?在与省级大报甚至是中央大报一争短长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报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读者与市场的终端胜利?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我国的报业结构中,中央和省都已形成了以党报为中心,伴以专业报、对象性报等门类齐全的报纸系统,这为报纸突出各自的主要功能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地市报大多处于一地(市)一报的状态,这就要求报纸担负起多方面的功能,而不可失之偏颇。因此,地市报编辑部在科室划分、版面安排、稿件处理等方面,就不宜盲目仿效中央和省级大报。强调地市报的多功能作用,对地市报自身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报业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