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萨“3·14”事件爆发以后,连达赖喇嘛做梦都不会想到,他这个所谓的“精神领袖”居然在后来不是这事件的主角,被一个叫做莎朗斯通大娘的外国人遮了光彩,抢了风头;结果大小媒体都围绕这个美国莎大娘在转,大和尚在海外搞得摸不到脑袋,暗自责备莎大娘真不够哥们意思,不能体会大和尚精心密谋事件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当年在海湾战争中曾令世人刮目相看的CNN,如今在“做人不要太CNN”的网络声讨中,让我们感到愤怒和恶心。在“新闻真实”、“职业道德”的谴责和反击声中,我们想到了好多年前托夫勒使用过的一个著名判断:颠覆性传媒。  相似文献   

3.
眼下流行电视音乐,电视传媒正不惜黄金时间,推出一部又一部,让各路高手一展风姿,荧屏的丰富多彩很让人高兴。然而在最近看过的几部MTV,总觉得让人有些什么塞在喉咙口。画面之一:火车头在喷着气,而大军却从容不迫地列队横跨铁路,让火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有两条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条是来自1月2日某都市报的报道:全国警校将停招本科生。第二天报纸、网上就有了很多时评,《"警校停招本科生"提出怎样的教育命题》,对全国警校将停止招收本科生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了?找到理想的工作了吗?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些公司将本科生的月薪明码标价为1400元。这与绝大多数学子2500元——4000元的期望值颇有差距。很多大学毕业生感到悲惨并愤而放言:大学四年白读了,与其这样,不如高中一毕业就去做清洁工。  相似文献   

6.
7.
我刚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时,急于想让稿件上广播,登报刊,不能正确对待退稿。接到退回来的稿件,就往烂纸地里一扔,认为自己写的稿子,给退回来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去年五月初,我采写了一篇反映一些农户乱占土地盖房子、滥用耕地建砖窑的稿件,寄给《徐州日报》,没几天就给退回来了,我又分别投给电台和报刊,结果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不过《新华日报》编辑部在退稿中附了一个便条:“希望你能从更深的角度去挖、去写,如报道地方政府是如何采取措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祥地。茶和酒各有其道,各有其情。茶为国饮,据说发于神农,兴盛于唐宋,尔后遍及中华,品茶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然而,时下的中国,品茶的地方少,喝酒的地方多。拥有几千年茶道的中国,却被铺天盖地的酒广告搞得醉熏熏的。国饮,似乎被人们渐渐冷落了。 酒水热了,茶水凉了 茶和酒虽是一对千年老友,然而性格却绝然不同。前者文静,后者狞猛。近几年来,各种档次的酒店、酒吧林立,加上各类酒广告的  相似文献   

9.
60多年前,鲁迅先生批评张资平的“小说学”,将张氏“小说学”概括为“那就是——△”。没想到,60年后的今天,张氏“小说学”大走俏,文艺作品中的“△”之风竟时髦于当代了。这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有趣的文化现象。随便看一部电视剧,略事交代,人物出场,铺垫伏笔,剧情就渐渐进入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各省级台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为争夺本地观众,上演了一场新闻大战,构成我国电视转型期新闻栏目一道独特的风景,大饱了百姓的眼福。这些栏目取材相近,手法相似,而且都打出了“民生新闻”的旗号。一时间,民生新闻似乎成了一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救“视”良方。金华电视台2005年1月节目全新改版,也重点打造了一档时长三十分钟的《百姓零距离》新闻栏目,节目一开播,即以全新的面貌赢得了观众的眼球;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栏目开播第二周就达到了最高12.38的收视率,到第二个月最高冲到了16个点,如今十个多月过去了,  相似文献   

11.
洋务新政三十年埋头发展壮大自己的思路并不错,然问题在于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未将发展后的路径向知识精英说明白,或许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中国经济发展之后要怎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究竟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擂台赛”真不知哪辈子交的好运,在荧屏上是越来越跑火。体育节目要摆擂台,《知识竞赛》要摆擂台,《起跑线》也跟着摆了起来,综艺节目更是请了一拨又一拨的名人和准名人来做“抢答”。这倒也罢了。没想到最近又扩展到老年人节目,在《夕阳红》中摆开了“智慧老人擂台赛”。那些“鬓发苍苍”的老人们,在他们孙女般大小的主持人的指挥下,木然地、笨拙地投篮、做游戏、看图写话、回答试题这实在让人看着有些别扭。老大一把年纪的人了,经历了多少风雨洗礼,奋斗了一辈子,竞赛了一辈子,不少人是跌跌撞撞,伤病缠身,现在已近“夕阳”,…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国内网站总数已达210万个,网民构成的网络社区使中国开始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可是作为一名新闻网站的编辑,怎样才能让网友经常浏览自己编辑的网站呢?  相似文献   

16.
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一个令人迷茫的口号模式,经常出现在报纸上或马路的墙壁上: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理解落实政策、正确引导舆论,等等。如果“正确……”之类的东西仅仅出现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许好解释,明明搞错了,还叫人家正确理解或对待,那是一种蛮不讲理的行为。但看来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文革”10年多以后,“正确……”之类的用词在新闻媒介上出现的频率依然很高,这就怪不得那几个坏人在起作用了。显然,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管理上的惯性在起作用,“正确……”的内容经常变化,但思维轨迹照常。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夏天,在美丽的青岛度过了四年新闻专业本科生活后,转入舒适的天府之国继续攻读新闻专业研究生.寒假中,我反思总结2010年的生活,有得知考研分数时的大喜,也有知道录取形势严峻后的担忧;有知道被录取时候的春风得意,也有知道挚友复试被淘汰的痛哭惋惜,有收到通知书突然放空自己的虚无,也有知道自己同他人差距的心慌情急;有准备毕业论文时的纠结,也有毕业前期赶场聚餐时的痛饮,有自己找媒体实习满头碰壁的沮丧,也有导师推荐实习时的欣喜.  相似文献   

18.
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我们可以说“克服困难”,但不可以说“克服骄傲”;可以说“锻炼身体”,“建设四化”,但不可以说“锻炼四化”,“建设身体”。后者都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翻阅报纸杂志,我们常常发现这种随意搞“拉郎配”的现象。①“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是充分发挥和组织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有效形式”。(《解放日报》1979年8月28日)  相似文献   

19.
《工人日报》3月13日在头版的“两会抓拍”栏内发表了《赵代表的“第一次”》的照片。文字说明是这样介绍赵代表的,“这位25岁的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公坑管理区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广州。当然更是第一次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这幅照片如果是20年前发表,是符合那个时代需要的,但发表在今天,应该说,是落后于形势的。1.今天的代表与20年前的“摆设”相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快车”,我一直在想:这档节目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