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是社会发展过程忠实的记录者和发掘者,要做一个称职的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反映最原始真实的生活,才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作为驻站记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始终和最基层的群众,和基层的党委、政府在一起,上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下联系最火热的生活,因此是最能够写出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的。上世纪90年代末,我在安徽日报六安记者站工作时的一段经历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2.
带着感情写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专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原因在于它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电视再现了当今中国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在这里,老百姓是主角,出现的都是我们身边可以经常遇见的人和事,使我们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领导们可以从中了解民情,老百姓则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感,一下子缩短了电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赢得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亿万电视接受者。然而,当我们翻翻报纸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新闻稿件中出现了一种见  相似文献   

3.
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9日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虽然参加新闻工作时间不长,我却对这三句话深有体会.2007年10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到北京日报社参加工作,分到区县新闻部,并负责两个最远的口:延庆县和平谷区.很多人都觉得落差太大:你一个博士,让你跑农村,有点儿大材小用了吧!你是学传播学的,跟“三农”不搭界,这不是人才浪费吗?当时,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相似文献   

5.
满涛 《青年记者》2003,(8):19-19
写下这个题目,不禁想起自己做通讯员时的经历。我自1992年毕业便干起了新闻采编,最初做县级台的小记者,后又调到市日报社当编辑,转眼10年。在县级台时,一边为本台写稿,一边做省、市两级新闻单位的通讯员,为完成对上发稿任务,四处奔波,十分辛苦,特别是1994年,我独自承担了对省电台发稿的任务,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日子都是在长途客车上度过的,因为那样的季节多数通讯员不愿出门,要提高发稿率不能不打个时间差。就是那样,不少辛苦写成的稿件仍不能被采用。  相似文献   

6.
纵横万里走边关.带着感情蹲基层。从2011年9月8日开始,我们…行5人的“走基层”报道组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贾永率领下,克服高原缺氧、道路塌方等困难,用20多天的时间走访了西北高原的3个边境县、3个边防团、3个兵站和3个高海拔哨所。把镜头对准高原深处的农牧民群众和风雪边关的基层官兵.用真情服务边疆军民.先后采写了14篇文字通稿.推出了260多幅新闻图片和3个网络专题.受到了官兵们的欢迎和新华社领导、兰州军区首长及新疆喀什地委领导的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7.
马瑞芳 《大观周刊》2011,(32):120-120
情绪、情感,经常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其年龄较小、知识根比较底浅,又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感化、熏陶。我的做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每一位青年新闻工作者都希望能够尽快成才,但是成才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方法对头,才可以少走弯路。作为地市级党报的记者,我们感到最重要的是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如何才能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呢? 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吃透精神,找寻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基层群众意愿的联系点,我们认为这是深入基层采访的基础。要想做一名高水平的记者,观察问题时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并以此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这样,大局在胸,面对新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时,就会把它放到更广阔的范围里观察、分析,就不会盲  相似文献   

9.
张刚 《青年记者》2006,(17):35-35
我们这里很久没来记了,我们太需要记来采访!”2000年,我大学一毕业就进入齐鲁晚报正式工作.报社并没有给我们这些新参加工作的青年记分口,而是让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我首次到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建立联系点时,街道工作人员向我发出这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0.
"三农"报道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党委机关报的农业记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三农""守望者"的角色,时刻想到农民利益,本着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而做好这些的关键,就是要对"三农"有深厚的感情,就是带着感情写"三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新闻工作者“要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深入基层指明了方向。党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到群众中采访,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需要,也是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一个记者的财富是什么?中国新闻界的一位领导这样说:“最重要的财富不是电视机、冰箱,而是看你有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实践的积累、感情的积累。特别是感情的积累,要通过长期实践来培养。下起笔来才能充满感情。我觉得这个回答很有阐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事新闻工作7年有余,从采访记者到责任编辑,其中感悟最多的是:作为一名地市报的采编人员,一定要坚持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写稿、编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一些新闻作品的写法和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作为平面媒体,发生在读者身边、题材新颖且具有浓厚的法制教育色彩的政法新闻,无疑是报纸的一个重头戏,有些报纸甚至不惜开辟法治专版,且不断创新政法新闻的写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精雕细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记者,他们能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通过走基层,把报道内容的焦点对准百姓,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些记者因勤下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抓活鱼"而获得丰硕成果、事业有成。"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才能出精品"——这就是笔者从事新闻行业七年来最大的体会和总结的经验。当笔者刚进入报社工作时,工作无头绪,写出的稿件质量不高,总是得不到同事、前辈和领导的认可。单位的长辈们和领导提议说,像笔者这样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6.
魏和平 《新闻窗》2008,(4):77-78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记者做好宣传报道应有的职贵。因此,新闻记者应当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和培养自身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的良好作风,尤其是我们的年轻记者。  相似文献   

17.
农历大年三十中午,我想报道低保户到底在怎么过春节,所以我没有跟家人一起吃团年饭,而是在武汉三镇连续跑了好几个社区。  相似文献   

18.
周琳华 《青年记者》2007,(10):60-60
近年来,我国的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受众的需要成为办报方针的第一要素,于是过去被忽略的读的情感需求成为众多媒体争相思考的内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北京青年报》安顿成功创办的“隋感实录”开始,各级报纸纷纷仿效,类似栏目如雨后如舂笋般破土而出,让人目不暇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出版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牌:农村读物出版社)作为我国农业领域唯一的一家中央级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全国首批15家优秀出版社之一,建社50年来,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