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电视媒体毕竟不同于平面字媒体,它“稍纵即逝”,难以在手中把玩,不像报纸那样可以反复阅读、品味。尤其是现在一开电视机就是几十个频道“恭候”,加上每个电视台都着力“拼杀”的电视剧,因此,新闻评论节目要想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最响亮的一句话大概要算得上“用事实说话”了。这绝不是《焦点访谈》的一句宣传词,  相似文献   

3.
评论作为直接表达观点、引导舆论的新闻产品,是引导舆论的"利器"。如何让评论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发着新的思考和实践。评论被加重近几年来,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拉开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如何让党报评论的思想和观点在庞大、喧嚣、复杂的舆论场中脱颖而出、鲜明有力,讲故事是一种好方法.本文以一些获奖评论佳作和河北日报近几年刊发的部分评论作品为例,从观点、论据、文风三个层面,探究讲故事对提高党报评论生命力、说服力、亲和力的重要意义,为如何在党报评论写作中讲好故事、提高吸引力提供有益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学云 《新闻战线》2020,(7):112-113
受众在哪里,党报评论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这是责任和使命使然。全媒体时代,以传播主流价值为己任的党报评论,要用好"金话筒",以"四力"赋能,进军新媒体,占领制高点,发出最强音。  相似文献   

6.
6月份,管理部门对新媒体、自媒体中的低俗娱乐大号痛下杀手,号称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咪蒙”有多篇涉嫌低俗的文章被删除,公号也被临时禁言.在我看来,咪蒙的文章,一直走在“发泄”和“误导”的边缘.对很多人来说,看咪蒙的文章,目的就是放松和发泄,缓解一下内心的压力.这种心理需求,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下,是有很大市场的.咪蒙迎合了这种需求,这本没什么错.但这种发泄性质的“毒鸡汤”,是有风险的,稍不小心,就会越界.咪蒙似乎并不在意“越界”对受众造成的误导,甚至去挑战管理部门的底线,这就成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正>10月28日,"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档案法治宣传系列巡讲活动首次走进长宁区学校,在省吾中学举办专场。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长宁区档案局(馆)、长宁区省吾中学承办。长宁区档案馆是长宁区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基地,这次活动与档案教育实践相结合,使青少年了解档案,感知档案,走进历史,感受档案文化,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首次走进学校巡讲选择了长宁区内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的省吾中学,这所学校是  相似文献   

8.
刘庆传  陈立民 《新闻战线》2022,(23):100-102
新闻评论对写作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写好党报评论,既要有政治高度,也要有政策水平,需要评论员在实践中学习思考。新闻业界流传着不少经验性质的“口头禅”,浅显通俗、蕴含深刻道理。研究这些“口头禅”,有助于掌握评论选题与写作的普遍规律、提高选题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冰  孙琦 《新闻窗》2007,(5):39-40
用事实说话:是报道方法还是评论方法 长期以来,新闻界将“用事实说话”当作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可是,这种看法正确吗?“用事实说话”到底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还是新闻评论的方法或技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厘清的理论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付海明 《声屏世界》2016,(7):146-146
"讲好中国故事"一直饱受热议,将其放之于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同样成为创新与改革的焦点。纵览CCTV-3综艺频道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形成和发展文娱并重的优秀原创电视综艺节目,是其得到持久性关注和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是,捧读眼下的报纸,一些新闻中的语言不仅给读者以“目不忍睹,耳不忍闻”的感觉,更为严重的是极大地伤害了读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闻评论,按一般的解释即新闻媒体所发布的言论的总称。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一向被人们看作是新闻媒体的声音、灵魂和旗帜。早在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就将评论称为“报纸的心脏”。 比起报纸、广播、杂志,电视新闻还是一个年轻的后生。尽管电视在形象化方面有着报纸、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我国在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利上,首次将“评论权”载入国家人权文件——-4月13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强调:“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信息传播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受众的心理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受众意识,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使新闻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是传统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蔚 《新闻战线》2020,(11):113-115
"加点例子,找点故事,让文章更生动一些,让观点更有说服力。"中国环境报积极探索如何写好、编辑好有故事的行业新闻评论。注重运用鲜活故事吸引读者,培养作者的故事写作意识,以保障更多"接地气"的故事性评论供应。  相似文献   

17.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  相似文献   

18.
忌“偏激”“偏激”,这是评论写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有些评论的毛病,在于作者意气用事,言辞上失去节制。有的评论前头写得很好,论证有理有据,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可是写着写着,作者火气上来了,笔下也就冒出一些过激的话。但这无以服人,徒令读者齿冷。  相似文献   

19.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散文味”、“诗歌味”、“杂文味”,尤其提到写评论时,强调“杂文味”;提到杂文时,才讲到要防止“评论味”。“评论味”似乎不怎么受青睐。《楚天论坛》的编者却把“评论味”作为一种追求,效果如何,自有待实践会作出评价,但我对他们的追求,先要投赞成票。众所周知,评论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和重大新闻是孪生姐妹。要说“评论味”的话,首先,它姓“新”,注重时效性。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一闭幕,人民日报就发了社论《为经济发展上新台阶而奋斗》。三峡工程在人代会上通过,人民日报发了《贺三峡工程列入十年规划》的社论。这些评论都及时揭示了重大新闻的意义,给人以启迪、激励,发挥了新闻评论的特有作用。如果这些评论不是和重大新闻同时发,而隔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6,(1):25-25
喻国明:《超级女声》看似一个歌手选拔赛,实质上却为人们构建了一个破除等级感的虚拟场合。不过,说到底,这样的节目只是电视节目形态的一个配角,无法成为电视的主流。(答《了望东方周刊》记者问)杨吉:当一些评论家们热衷于从文化学、传媒学、社会学等视角对“超女”进行解读并自得其乐的时候,事实上,它是作为“营销事件”的真相而存在和发展着的(文化的以及其他的只是营销行为的衍生品)。(《21世纪经济报道》)网民:《超级女声》在全国范围的火爆并不是一场刻有民主符号的庶民的胜利,也不是什么平民造星运动的成功,它的成功,是因为在客观上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