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报业市场,竞争已成为常态,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变竞争的压力为创新的动力,让创新成为报人的工作常态,体现到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观念等各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地市报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好地市报,是认真贯彻落实“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任务的重要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必须不断在创新上下功夫。 观念新,提高权威性 地市报作为各地州市的党委机关报,是党进行宣传的重要舆论工具,必须维护党的利益与立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观念,指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表象。观念新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而是作为一种价值,一种性质,一种方向,蕴含在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建国50年来,中国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地市报纸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从1980年1月到1989年底短短十年时间,全国新发展地市党委机关报约120家,总数达到280多家,到目前全国地市报纸已发展到325家。回顾地市报所走过的50年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有以下6个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4.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创新,地市报活力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作为地方报工作人员,深感如何创新,是摆在全国同行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观念创新。有些人总是抱着“报社是事业单位”的观念不放。实际上,我国的大多数地市党报虽说是事业单位,但从其自收自支、向国家缴纳利税这两方面来讲又不是“纯粹”的事业单位。目前,大多数地市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走的是一条“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独立经营、自我发展”的路子。 地市报较之于上级党报和其他报纸,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一是实力不够雄厚…  相似文献   

6.
7.
《恩施日报》是典型的内地地市报,近年,我们认真实践“改革创新、从严冶社、精心办报、强化经营、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奋力开拓,加快发展,新闻宣传、经营管理和员工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 一、改革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 报界在思想观念方面,既有开放的一面(由于职业的关系,报入学习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领导的意图与决策的机会多一些,  相似文献   

8.
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首要的是政治意识。对于地市报记者来说,要承担起新形势下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重任,一定要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自觉增强政治意识。 独立思考,培养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前几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进入了世界渔业大国。当时,全国一些新闻单位记者,以十分乐观的笔调,纷纷报道。有的说是渔业生产获得了特大丰收,我国吃鱼难的矛盾一去不复返了;有的说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已经可以改变人们的传统食…  相似文献   

9.
地市党报不断发展壮大的四件法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地市党报已经发展成为新闻界公认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从整体水平上看,目前地市党报在办报质量、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已具备相当实力。地市党报中的佼佼者如《杭州日报》、《青岛日报》、《宁波日报》、《长沙晚报》等,其实力甚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句名言:“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作为全国最基层的党报,地市党报长期以来面向农村,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办成了农村报、农民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深化,地市党报究竞路在何方?今后的走向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的报道,是地市报人既兴奋又苦恼的事情。兴奋之处,可见证事关共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盛况,从中挖掘出具有新闻点的线索;苦恼的缘故,则是“两会”报道往往套路多,亮点少,报道形式死板、教条,难有创新,难以在读者中引起轰动效应。为此,对搞好“两会”报道进行有益探索,力求出新出彩,把最鲜活、最生动和人们最关注的较深层次的东西呈现给广大读者,真正把群众的目光吸引到“两会”上来,搭起一座群众与“两会”之间的理解之桥、沟通之桥、互动之桥,便成了我苦苦思索、不断谋划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如今,兴办新闻网站,抢占舆论宣传新阵地,打造发展新支柱,已经成为地市媒体的一个共同行动。这既是地市党报巩固主流媒体地位的需要,更是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壮大报业经济的必须.  相似文献   

13.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目前我认为并没有充分的理论,同时调查研究又是做得十分不够的。因此经验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讨论就比较多。由于成功的地市报的存在,由于对新闻改革的一片激情,由于新观念的召唤,办好地市报便成为对所有人感情上的一种诱惑。这就为我们提出了难题:当一个报社的领导班子在进行决策时,它凭的是感觉还是理性:其依据是经验上的还是科学的?在缺乏传播学和新闻理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重视舆论监督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1987年,我们在报纸改革的进程中,受到读者好评和肯定最多的就是报纸在宣传报道中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一、什么是舆论监督?为什么必须重视舆论监督? 我们认为在当前新旧体制改革交替的这样的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报纸绝不能回避矛盾。我们理解舆论监督就是勇敢地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具体说有三点:一是通过批评,通过揭露和解决矛盾,给人以教育,而不是使人泄气;二是通过批评,通过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给人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新生代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传统报业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一些地市报的忠实读者群体不断分化,发行量呈下滑趋势,广告增长乏力,报业经营环境正处在如何转化的关键时期。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地市报必须积极应对来自区域内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无线通信媒体、社会户外媒体等各媒体的竞争压力,研究制定报业全媒体发展战略,这是当前及今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新闻竞争实际上就是发展和创新的竞争,一些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竞相亮相,面对这一趋势,地市报也不甘落伍,积极参与竞争。问题是在一个行政区域有限、经济总量有限的地方,地市报及子报、子刊如何生存?是就地瓜分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存款、股票、国债、保险等财经事物与群众经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广大受众对新闻媒体财经报道的需求日趋增强。相应地,各地市报财经新闻的比重也许不断地增大。然而,在地市报的财经报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大部分财经新闻都是“引进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区级行政单位和地级市的党报,以它强大的阵容跨入了90代年第一春。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州、盟报已经突破了300家。这个数字意味着地市级党报基本上覆盖了我国的广阔城市和乡村。回顾过去的40年,我国省级以下的基层党报走过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从解放初至1958年是基层党报的创办阶段。随着当时全国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地市报和县报的数量逐年增加。1952年统计,全国有专署报50家、中小城市报27家、农民报50家、工矿报60家。到了“大跃进”年代,基层党报出现第一次发展高峰。当时全国2000多个县几乎是县县有报纸。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61年,由于经济困难的制约,许多基层党报不得不停刊,出现第一次低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地市报(本文指以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地市报)的科普宣传,开始采取的形式,往往是——摘抄笔者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家地区报纸在进行科普宣传时,把某大报发表的介绍一位老人吃蚂蚁健身的文章,改编摘要后予以刊登。不久便收到一位农民的来信,要编辑同志告诉他,那位同志吃的是哪种蚂蚁,以便仿效。这弄得编辑啼笑皆非,因为他们对此也一无所知,根本无法回答。地市报在开始进行科普宣传时,之所以会出现摘抄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人手少。地市报本身编制十分紧张,能抽出一、二个人专门搞科普宣传已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类型报纸比,地市报纸具有党报的优势,与上层党报比,它又具有基层报纸的优势。有人把这种优势概括为:扎根基层,接近群众,灵活性大,适应性广,乡土味浓,服务面宽。常道船小好调头,轻便灵活,它在新闻改革中应该也可以走得更快一些。关于地方报纸如何把指导性与可读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减少工作指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制定、贯彻落实,是一个从上至下的接力运行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和承受层(落实对象).地市报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