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本研究导语写作的著作中曾提出:精心耕耘“寸金之地”。这是说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打头阵的,而且要简洁扼要,故称它是一条消息中的“寸金之地”。 那么,作为记者和通讯员怎么耕耘好这块“寸金之地”呢?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外新闻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总结我国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经验有三: 其一,先要掌握好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地说,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第一点,揭示主题,点明内容。这里可举一例。一条报道旅游胜地的消息,导语这样写:“岷山山脉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文章开头难”,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更有这样的体会。不仅是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即使是一些老记者,也常常因一篇新闻的导语,而感到“难为”。英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以及新闻系的讲师都会自然设想,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没有水平。”新闻导语之所以难为,因为导语的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选准了事实就为全篇定下了基调,事实选择得当与  相似文献   

3.
经验性报道现状如何? 前不久,一位县委书记在参加一次座谈会时,当着许多新闻界人士的面尖锐地指出:“我觉得报纸版面上的很多经验性报道没有看头。经验性报道的目的是传播经验,推动工作,但是现在的一些经验性报道中没有经验,有的报道内容大大落后实际工作,没有学习借鉴的价值”。他说:“社会生活与改革开放是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但到了版面上却显得呆板干巴,令人不忍卒读,这真让人遗憾。”  相似文献   

4.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5.
这一讲主要谈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适合于各种消息的写作. 有的同志会说:“写消息很简单,找几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指导语)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其实,这个看法是对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不甚了了.严格地说,对新闻写作还未入门,说的是一句外行话。即使是一条三五百字的短消息,写作上最根本的要求也必须具备.否则,就不成为消  相似文献   

6.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7.
任冬平 《今传媒》2003,(6):62-63
西方许多有名的记者很注重在导语写作上下功夫。《纽约时报》记者迪克·里曼1935年在报道美国早期著名飞行员林白决定到英国定居这条新闻的时候,导语写了十三遍才写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他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导语。也许正因如此,西方新闻导语写作中出现了不少令人赞叹、羡慕的好导语。 其一、叙述式: 据目击者说,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昨天在米尼奥拉法院审判一宗离婚  相似文献   

8.
我业余时间从事新闻报道好多年了,对写好导语积累了些经验。新闻写作,不能没有导语。而新闻导语,应该是妙语。不然,它就不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受众看下去或听下去。所以说,写好导语,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一、开篇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些新闻导语没有“磁场效应”,最主要的毛病在于文字枯燥:“板着面孔说教”,受众不易接受。如果开篇就描述现场,把受众巧妙地“带入”现场,给受众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受众不知不觉很轻松地看完或听完你报道的新闻,其传播效果就会明显增强。比如今  相似文献   

9.
从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来看,在新闻中运用好背景材料,只做到“必要”二字还不够,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在“巧”字上“做文章”。现在不少新闻中写背景,一般存在这样两个毛病:一曰模式化。新闻中写背景这种模式化的表现,即在导语之后必写一段背景,使一条新闻的组织结构形成这样老三段:导语—背景—主体。虽然有的新闻如此写作是必要的,但是形成千篇一律的写法就死板了,影响新闻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二曰过程化。新闻中写背景这种过程化的突出表现,是把“过程”当做背景来写。比如,报道生产或工作的成就,总要写怎样进行生产或如何开展工作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行家忌讳把新闻导语简单地解释为新闻文体的开头。他们用种种说法来解释导语是什么。“导语是一种揭示、摘要、高潮,一种包在小包裹里的要点或者是新闻预告的总和。”①“导语是新闻报道的主旨,序曲和开场白。”②“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③诸如此类的解释还有很多。对于新闻文体写作的一个几乎是最重要的概念,当然要给予准确、规范的定义。不过,定义总是难以包容复杂的不断发展的实际的,所以有那样多关于导语的解释也就不足为怪。而且,对于写作这一门实践性和随机性特强的学科,概念定义更为难下。但是,也正是基于这一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定义应该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读报,常发现新闻(又称消息)导语的写作总拘泥于一种形式,尤其是地方性报纸和专业报,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读来令人乏味。 出现这种现象,是记者和通讯员忽视了新闻导语的写作,不愿在新闻导语上下真功夫的结果。 有人认为,新闻导语是牵动新闻事实各部分的“中枢神经”,主宰着各部分的运动。因此,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前,是很重视导语的写作,他们往往自行设计出一二十条导语,这是既不算多,也不为奇的新闻写作现象。尤其是今天,电视向报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我们的报纸新闻更要向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导语的写作更应该引起重视,更应该是多样化,才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2.
节省文字、炼字、炼句,删掉一切不必要的字、句、段,把水分挤出去,使新闻变得扎实、精采。首先是导语,当代导语的写法和过去已经不大一样,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讲究导语必须有新闻五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必须一个不少地写在导语里。这种写法一时被奉为金科玉律,成为导语的写作模式。这种5个“W”一应俱全的导语,被西方记者称为“晒衣绳式的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写法有了变化。他们把导语简化,选择新闻五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一般是  相似文献   

13.
导语是新闻的窗口。这个“导”字有三种涵义:开始、启发和吸引。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写好导语是很重要的。导语是新闻学特有的一个概念。现代新闻学称之为导语的,指在一则新闻中概括新闻内容,提炼新闻精华并揭示新闻主题的头一段话或头一句话。最初的新闻没有导语。新闻有导语,据说始于1865年。当时正值美国内战,重大军事消息往往夹在长篇叙述的中间或末尾,关键内容不突出,纽约的一位报纸编辑就把关键内容提到开头,并单独成段,名为“导语”。此后,导语便在新闻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把以前五十年的出版比喻为“传统出版”或“经验性出版”的话,21世纪的出版可不可以喻为“现代出版”或“前瞻性出版”呢?我想大概是可以的。 我们不应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经验性出版并非不好。从出版的幼年走向成年,非有经验的积累不可;从成年走向成熟,又必须从现有经验出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验性出版,是一种出版发展中的必须的奠基工程正是在这一经验性出版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  相似文献   

15.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16.
枯燥的数字堆砌,是新闻写作的一大忌,同样也是新闻导语写作中较棘手的问题。没有数字不行;数字多了,或表述上不讲究艺术,也同样令读者倒胃口。 许多新闻导语,由于受“导语必须用事实说话”、“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等规范约束,又不得不渗入一些说明问题的数据。特别是有的反映成绩方面的报道,离开了数字,可以说新闻将不能成立。比如有的典型要用数字来佐证,有的概念还要通过数据来具体化,不一而足。这些数据用得好,满纸生辉;用得不好,味同嚼蜡。因此,研究一下怎样使用数字来写好新闻导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广播界目前使用的多数录音报道中都有记者的阐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说”。这是录音报道中直接报道事实、描述现场、启承转合的重要部分。这种记者阐述,可以由播音员播讲,也可由记者自己播讲。除现场报道有时需即兴阐述外,大部分录音报道,记者需事先采访后写出阐述稿。 这种记者阐述稿的写作,不同形式的录音报道与相应的文字报道中的消息、通讯、特写等的写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录音新闻同文字消息一样也要有个导语,提炼出最重要的事实或场景放在全篇  相似文献   

18.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但是,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报纸,“据式”结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蔚成一种新闻写作格式。面对着消息“据”式结尾勃兴的现象,到了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得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1)导语写法西方新闻界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部分。新闻写作训练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写作好导语的能力。导语一旦完成,报道即可一挥而就。新闻导语有两项任务:它须包括报道内容或暗示主题;它须吸引读者往下读。导语主要分两大类:直接导语和间接导语。直接导语是概括性导语,即在报道的第一段指明新闻的内容,接着用“倒金字塔”形式完成报道。间接导语仅仅暗示报道内容,吸引读者去发现更多的东西。间接导语主要靠语言技巧和独特风格引起读者兴趣。它通常用于特写,而较少用于纯粹的消息。但近年来,西方报纸的消息写作巳经越来越多地使用间接导语了。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新闻学中注重所谓“读者考虑因素”。这种“因素”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吸引考虑”(AttractiveConsideration),一是“保护考虑”(ProtectiveConsi-deration)。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求新闻的可读性与社会效果。从《京剧配迪斯科》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记者是如何注重“读者考虑因素”(主要是“吸引考虑”)的。对绝大多数西方读者来说,京剧是他们不甚熟悉的。要在一篇不长的报道中使他们明了京剧改革(这是此篇报道的主题)的有关背景、前途等等并非易事。为读者考虑,记者在采写报道中费了不少心思。首先,记者采用了西方新闻写作中常见的“叙事体导语”,把镜头集中在一个中国京剧舞台上。这样写出的导语使西方读者对“京剧配迪斯科”有一个直观的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