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坑 ,学名叫喀斯特漏斗 ,是由溶洞崩塌陷落而自然形成的 ,属于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世界上的天坑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里。而我国几年前就曾在重庆市南川地区发现过 3个深约 30 0米的天坑。 2 0 0 1年 4月 ,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境内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乐业天坑群。乐业天坑群由 1 7个天坑组成 ,其中大石围天坑面积最大。它们密集地排列在方圆 2 0多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最深的 6 0 0多米 ,浅的也有 2 0 0多米。据专家考证 ,这些天坑形成于 6 50 0万年前 ,目…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国曾在重庆市南川地区发现了三个深约300米的天坑。2001年4月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境内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乐业天坑群。天坑,学名叫喀斯特漏斗。是由溶洞崩塌陷落而自然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它宛如一个巨大的漏斗,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广西乐业天坑群,由17个天坑组成。其中大石围天坑面积最大,它密集地排列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最深的有600多米,浅的也有200多米。据地质专家考证,这些天坑形成于6500万年前,目前仍处在旺盛的活动期。天坑四周都被状似刀削般的悬崖绝壁所包围,像一座座庞大的…  相似文献   

3.
乐业天坑是广西境内新近发现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它的发现对于广西特色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广西特色旅游的后起之秀,是广西旅游产品谱上增加的一个新的亮点。文章就从乐业天坑的旅游发展现状、乐业天坑的旅游资源特征、乐业天坑旅游的开发三个方面论述乐业天坑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出现的层出不穷的地面塌陷事件,肯定让你对天坑的名字耳熟能详。人类对它产生了巨大的恐慌,认为这是大地震、世界末日的前兆。事实上,经过地质专家的实地调查,他们一致认为天坑与地震无关,属正常的地质现象。为了真正了解天坑,我们来听听天坑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5.
天坑揭秘     
前一时期,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联合探险队,对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进行科学考察。天坑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大石围天坑,深613米,坑口东西走向长600米,宽420米,容积约O.8亿立方米。坑底原始森林的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天坑探秘     
2012年10月3日中外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了号称"中国第一长洞"的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展开综合科学考察.他们深入四面绝壁的天坑底部,徒步走进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双河洞中,目睹了一幕幕奇特的地质景观,发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奇怪生物.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现场直播,"天坑"一词成为吸引观众的热门词汇.究竟什么是天坑,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7.
对创立百色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品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地区如果能推出本地区的旅游品牌,构筑完善的旅游品牌体系,它就能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在广西百色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品牌体系框架的构筑中,核心部分是对百色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品牌形象要素的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品牌的设计、旅游服务品牌的创立、少数民族旅游接待村品牌的树立。  相似文献   

8.
位于广西乐业的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发现的17座天坑类型各一,被称为“天坑博物馆”,尤以“大石围”最具有科研价值。通过卫星测量仪测出,它深度为613米,东西长600米,南北长420米,坑底原始森林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米。据古书记载,大石围有地下森林、地下海洋、地下宫殿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稀动物。最先开始对大石围进行研究的是一  相似文献   

9.
盘点     
《中国科技奖励》2010,(7):10-10
世界著名天坑 5月30日,或因热带风暴“阿加莎”所引发暴雨的影响,危地马拉苜都危地马拉城市区出现了一个深约100米的巨坑,让世人震惊。以严格的地质学术语来解释,天坑(sinkhole)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而今年,我国四川等地接连出现天坑,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奇特的现象。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地方早已出现过天坑。世界上究竟还有哪些著名的天坑?  相似文献   

10.
5月30日,或因热带风暴"阿加莎"所引发暴雨的影响,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市区出现了一个深约100米的巨坑,让世人震惊。以严格的地质学术语来解释,天坑(sinkhole)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而今年,我国四川等地接连出现天坑,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奇特的现象。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地方早已出现过天坑。世界上究竟还有哪些著名的天坑?  相似文献   

11.
在墨西哥东北部塔马丽帕斯州的阿尔达玛镇附近,有5个不知是哪个时代形成的奇特的垂直天坑。它们的直径约100米,坑内充满高度矿化的淡水,水中有一股强烈的硫磺味儿。水面呈圆形,周围是2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水的平均温度在28.3℃~33.8℃之间。其中一个叫做“扎卡屯”的天坑,深度达305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深的有水天坑。墨西哥和美国的一些探险家们,曾在这里作过世界上最深的一次潜泳。更为奇特的是,在天坑的水面上有15个直径为3米~10米不等、厚度在1米~1.5米的浮岛。浮岛的边缘,无论是在水上还是水下,基本上都是笔直的,据说这是由于浮岛相…  相似文献   

12.
<正>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且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的地貌,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目前在世界上发现确认的天坑约80个,其中有超过50个在中国。中国的天坑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区,绝大多数位于黔南、桂西、渝东的峰丛地貌区域。  相似文献   

13.
邹瑜 《科学启蒙》2008,(4):22-25
天坑,你好"博士,这是哪儿啊?"奇奇看着脚底下的那个深不见底的大坑,问正蹲在地上忙个不停的约克博士。  相似文献   

14.
汉中天坑群是在我国32°N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景观,该区域的洞穴石笋对于研究亚洲季风区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利用陕西汉中天坑群地洞河溶洞的DDH-B15石笋开展高精度的U/Th定年和XRF微量元素扫描分析,重建该区域过去35 000-13 000yr BP的水文气候变化. XRF扫描获取的Ba/Ca、Sr/Ca、U/Ca等元素比值和V、Mn、Cr、Cu等元素离子计数记录趋势较为一致,并且与葫芦洞石笋δ~(18)O记录的亚洲季风变化具有很强的可对比性,大致标定了H_1、H_2、H_3三次Heinrich事件,反应汉中天坑群区域水文气候变化可能受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凯 《教育艺术》2005,(10):16-17
21世纪,面对教育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趋势,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因此品牌研究显得尤其重要.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品牌兴,则院校兴;院校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国家兴.  相似文献   

16.
三礼中"兴"字共出现386次,大部分"兴"字都与礼仪有关. "兴"字本义很可能是原始宗教当中一个特定的仪式表演活动, 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 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 孔子诗之兴的理论采获背景是礼乐文化中的乐语之兴亦即"言之兴".三礼系统中的"仪之兴"前接"兴"之仪式属性,后续孔子诗之兴,是诗"兴"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兴"塑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核心范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兴"之涵义,历来众说纷纭."兴"在<周礼>中首次出现,至<诗大序>也有简单关于"兴"的论述,至毛亨的<毛诗故训传>,"兴"才成规模成系统的进入<诗经>的注释领域,"兴"的基本特征逐步清晰化,"兴"之意义在逐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诗经》中的兴,历来解说分歧众多。兴表现形式多样,除了明兴、暗兴、正兴外,还存在较多的反兴。后人在诗歌创作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一艺术传统,体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是《诗经》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历来述及甚少,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研兴校是中小学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科研兴校理念及办学思路以来,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在科研兴校认识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科研兴校的深入发展。本文在初步分析科研兴校实际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小学实施科研兴校的对策和建议。一、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主要问题中小学科研兴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主观态度问题主观态度方面的问题是科研兴校发展不快和水平低下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五方面:①科研兴校神…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由此可见“比”和“兴”两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比”“兴”呢?“比”和“兴”虽然极为接近,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介绍诗歌创作的文章中,说“比”“兴”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