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吃货"财相"刘晏,把我们带到公元8世纪70年代的长安城。五鼓时分,即拂晓4点左右,唐朝的天空还连蒙蒙亮都说不上,街道上冷空气弥漫,国相刘晏的车驾就上街了,在唐朝做中央干部不容易,4点就洗漱结束,去朝廷值班了。估计这位宰相大人还有点睡眼蒙胧,味觉却不蒙胧,  相似文献   

2.
翻译与评读     
洛阳处在中国的中央 ,倚靠崤山和渑塞的险要地形 ,面对着通往陕西、甘肃的要道 ,又是通往河北、山西、河南接邻地区的交通要地 ,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天下常常太平就算了 ;一发生战乱 ,那么 ,洛阳一定先遭到攻击。所以 ,我曾经说 :洛阳的繁荣和衰落 ,是天下太平还是动乱的标志。在唐朝贞观和开元年间 ,朝廷的大官和皇亲国戚在洛阳修建高楼大厦的 ,有一千多家。等到他们因战乱而逃亡 ,接着又是五代的惨重兵祸 ,那些池塘、翠竹、高树 ,经过战车践踏 ,都荒凉了成为废墟 ,那些高高的亭子、轩敞的台榭 ,经过战火燃烧 ,都化为灰烬 ,和唐朝共同灭…  相似文献   

3.
上巳节在唐朝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朝廷和民间都会举行活动来庆祝。但上巳节在唐朝娱乐性质更加突出,朝廷沿袭了祓禊习俗,在唐朝中期还将上巳宴赏制度化,法定放假;而在民间以踏青、竞渡和泛舟为主要的庆祝方式。这一节日反映了唐人竞奢斗富和亲近自然的心态。《全唐诗》中的上巳节体现了时代精神,即唐人的创新性和世俗性,上巳节的原始意味越来越淡。  相似文献   

4.
<正>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在中央则宦官专权,外廷党争,宦官与朝廷的斗争加剧;在地方则藩镇跋扈,手拥重兵,自专贡赋,擅置将吏,甚而僭制反叛。公元806年,宪宗继位,励精求治,内修政理,外克强藩,中央集权有所加强,衰败的唐王朝一度呈现中兴气象,这种中兴局面的形成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首先应归之于宪宗元和时期所创造的良好清明的政治气候。本文拟就此陈述管见。  相似文献   

5.
“黄家贼”是唐朝统治者对当时西原蛮黄家起义军的蔑称。自肃宗至德以后至文宗太和八年,西原蛮叛乱不止。其原因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加深了对岭南僚民赋税、徭役的剥削;唐政府任用的岭南地方官大多刻剥残暴;僚民乘唐将叛乱之机或受其利诱而起事。长庆元年,韩愈向穆宗呈上了《黄家贼事宜状》,认为黄家僚民起事的原因,不在于僚民本身,而在于朝廷用人不当。文中充分流露了韩愈的爱民思想。  相似文献   

6.
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内有藩镇割据,独霸一方,不受朝廷帝制,外有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侵扰。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唐朝还能够维持近一个半世纪,这其中,剑南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维系唐朝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宋绍兴前期,朝廷先后派遣了席益、胡世将、郑刚中三名宣抚、制置使赴四川,这三名官员在任期间协助朝廷解决了不少政务难题,使得朝廷对四川的控制力度有所加强。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朝廷以及四川本地武将之间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冲突,其结局均不甚好。透过这三人的帅蜀事迹,我们可以对南宋前期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唐朝自从安禄山、史思明作乱以后,政治就走了下坡路.史书说那时的"藩镇跋扈",实际上是各地方的节度使掌握兵权、霸占地盘,眼里没有皇上,不向唐天子上缴钱粮.朝廷里养活着大群的皇亲贵族,他们的生活奢侈,花费很大.当时,朝廷只有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近郊地区可以征粮收税,能刮的地皮狭小,问题很大.而且,一旦刮得农民没法忍受的时候,就要起来造反,他们的封建统治就维持不下去了.但就在这时候,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的申、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证明。唐朝在西域,不仅驻扎军队,也设置官寺,不仅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伊吾军都有官寺存在的证明。官寺是唐朝的官方寺院,通常由汉僧管理,使用汉语佛经,并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通过西域出土的唐代文献,尤其是和田出土的汉文文书,发现唐代官寺在西域主要是服务军队,慰藉将士军心,提供生活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军乱 ,主要是指军队内部的动乱。唐朝政府经过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 ,各种潜伏的社会危机全面爆发 :中央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使国势日衰 ;地方有藩镇割据 ,跋扈一方 ,对抗朝廷。整个唐廷呈江河日下之势 ,而军乱就是这种日趋没落的政治现状在侧面的一个反映。翻开一部《资治通鉴》 ,唐代后期将逐帅、兵杀将的军乱史不绝书 ,它给日趋黑暗的唐朝社会更增添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军乱表现或驱将逐帅 ,抢劫民财 ,杀戮无辜 ,使一军或一方动荡不安 ;或进而发展为叛乱或武装起义 ,使乘舆颠簸 ,皇威尽失。仅据《资治通鉴》所记载 ,唐代后期军队动乱共计…  相似文献   

11.
自秦汉我国的封建职官体制形成以来,若就其统领隶属关系而言,中央常设执事官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国家的正官系统,诸如汉之三公九卿,隋唐之三省六部及卿监官皆属之,他们组成了封建皇帝统领下的执事官主体。二是东宫官系统。东宫太子号为储君,他属下有一套文臣武将,制拟中央朝廷,可视为储君小朝廷的政府班底。本文试就晋唐间的东宫官制做一勾勒性的叙述,以求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3.
《泼寒胡戏》于北周时期自大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原,本是驱除恶鬼的风俗乐舞,由于其独特的异国韵味及气势庞大的感染力,直至唐朝还盛行不衰。因其内容形式与朝廷提倡的礼仪相悖,被朝廷禁止。但其特有的音乐《苏莫遮》和舞蹈《浑脱》等却得以在民间流传下来,并与中原的不同乐曲和百戏相揉合。  相似文献   

14.
唐朝中央官学教育的发展历时长久,意义深远。一方面,唐朝中央官学为吐蕃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另一方面,唐朝中央官学教育的发展对于加强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促进吐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盗贼分赃     
<正>我国有一部古书叫《唐阙史》,里面记载了一个“杨损陟吏”的故事。“陟”的意思是提拔,“陟吏”就是提拔官员。唐朝尚书杨损以公正闻名。一次,朝廷要从两名官吏中提拔一名,考察的结果两人业绩不相上下。负责这件事的官员拿不定主意,便去请示杨损。杨损认为速算是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便决定考考他们这方  相似文献   

16.
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自唐初建立以来,逐步发展,完善,在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鼎盛。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为了平叛,抽调防御西域的边兵边将,使得西域防御一度空虚。后由于唐朝的国势日渐衰微,在西域的争夺中逐渐出于下风,吐蕃占据了主动,并最终将唐军赶出西域,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瓦解。  相似文献   

17.
请君入瓮     
<正>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18.
贡院是中国科举时代进行选拔考试的专用场所。"贡"本义进贡,即把物品进献给朝廷,后引申为向朝廷荐举人才。各地士人来此应试,犹如向皇帝贡奉名产,故名贡院。早在唐朝开元年间,由于科举制度的日臻完善,科举考  相似文献   

19.
安史之乱中,宋州有效阻击叛军南下,使江南经济免遭破坏。安史之乱后,宋州终能站在唐朝廷一边。宋州人以其忠勇精神,凭战略要地和富庶的经济,帮助朝廷平定数次叛乱,稳定了屏障王室的宣武重镇,保护了沟通江淮的漕运通道,确保了朝廷的财赋来源,对巩固和稳定唐朝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元618年,唐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直至隋末的战乱局面,唐朝建国后立即恢复和不断加强、完善中央官学体制,终于使之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四方学者云集京师长安,长安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中心,四边邻国纷纷派遣贵族子弟到中央官学学习深造。当时,中央诸学学生和高丽、百济、日本等外国留学生,达八千多人,封建教育发展达到高峰,国子监规模宏大,成为七世纪中叶最高的学府和教育中心。绚丽、辉煌的唐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通过各国留学生迅速向世界各地辐射和扩散。唐朝对邻国蕃邦采取了睦邻政策,为外国留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各种方便。赴唐学习人员归国,带回了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博大精深的中土文化和成功的治国经验,对促进他们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