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新闻学中注重所谓“读者考虑因素”。这种“因素”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吸引考虑”(AttractiveConsideration),一是“保护考虑”(ProtectiveConsi-deration)。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求新闻的可读性与社会效果。从《京剧配迪斯科》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记者是如何注重“读者考虑因素”(主要是“吸引考虑”)的。对绝大多数西方读者来说,京剧是他们不甚熟悉的。要在一篇不长的报道中使他们明了京剧改革(这是此篇报道的主题)的有关背景、前途等等并非易事。为读者考虑,记者在采写报道中费了不少心思。  相似文献   

2.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导语比作消息的“眼睛”,它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吸引读者往下看的作用。重视新闻导语写作,成为中外记者的共识。他山之五,可以攻玉。西方记者精心制作新闻导语,有不少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出于新闻竞争的需要,西方记者有较强的读者观念,在导请写作时注意读者兴趣,消息一开头就回答读者急于知道的问题。美国新闻学者麦克道格尔认为,“选择导语,是新闻写作首先的和最重要的一步。”英国的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请,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西方~些新闻学者强调,一名新记者在写作一条…  相似文献   

4.
(1)导语写法西方新闻界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部分。新闻写作训练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写作好导语的能力。导语一旦完成,报道即可一挥而就。新闻导语有两项任务:它须包括报道内容或暗示主题;它须吸引读者往下读。导语主要分两大类:直接导语和间接导语。直接导语是概括性导语,即在报道的第一段指明新闻的内容,接着用“倒金字塔”形式完成报道。间接导语仅仅暗示报道内容,吸引读者去发现更多的东西。间接导语主要靠语言技巧和独特风格引起读者兴趣。它通常用于特写,而较少用于纯粹的消息。但近年来,西方报纸的消息写作巳经越来越多地使用间接导语了。  相似文献   

5.
顾潜 《新闻大学》2002,(2):53-56
一、新闻背景的运用 现代社会的读者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记者通常是通过安排、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大量而又巧妙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西方记者新闻写作的一大特色。背景材料处理得好,会增加新闻作品的魅力,其效果是显著的。 1、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在一篇新闻中,背景置于何处,应该根据新闻事实的需要而灵活多变,它可以放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也可穿插在导语或结尾中。西方记者在这方面往往显得特别的不拘一格,通达权变。把背景放在导语中,运用得好,可以立刻吸引读者注意。 请看合众社关于一次有关硅的国际座谈会的消  相似文献   

6.
(1)新闻的基本形式西方新闻的基本形式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根据所报道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最重要的事实位于新闻稿之首。这种形式不仅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便于编辑稿件,制作标题。发稿时,一旦传递工具(如电话、传真机)发生故障,最重要的新闻仍可传回编辑部。在“倒金字塔”新闻中,导语是最重要的。导语完成之后,报道的其余部分便可以顺序成章了。按传统的观点,一篇新闻的导语还应该包括五个“w”,  相似文献   

7.
美国名记者杰克·海敦说:新闻导语“是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能否吸引人的关键”。西方新闻学者普遍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一篇新闻的概括、要点和高潮。导语写好了,新闻则成功了一半。下面是关于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订的两则消息的导语: 其一:出席越南关于停战的巴黎会议的各方政府代表,一月二十七日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和附属于这个协定的议定书。签字仪式是在巴黎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记者在写作非事件性新闻、人物新闻、迟到新闻和专稿等时,喜欢采用延缓性导语(又称间接性导语)。它不象概括性导语(直接性导语)那样开门见山地点明新闻作品的最主要思想和事实,而是迂回曲折、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以新颖、别致的开头,吸引读者读下去. 延缓性导语,冲破了“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的老观念,在国外有多达4个、5个、甚至6个自然段的例子。延缓性导语,是新闻导语发展到新阶段的形式之一.第一代导语,强调新闻5个W俱全,被人称为“晒衣绳式”导语;第二代导语,强调突出最主要的W;目前的第三  相似文献   

9.
一条导语的好坏往往决定一篇消息的成败,新闻导语精采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介绍的是新鲜事物,甚至可能是读者完全陌生的事物,或者是远离读者日常生活体验的事物。要使群众接受较为陌生的信息或观念时,可以先提出一些受众较熟悉、易于接受的话题,如同投出一张“名片”,从而在心理上沟通双方,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播者的观点或信息,这便是“名片效应”。“名片效应”在现代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反映在新闻写作中,西方新闻作品中很注意在导语中巧妙地“投递名片”,以吸引  相似文献   

10.
消息的写作,通常都是采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偶尔读到一些使用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的新闻,人们感到新颖,也觉得亲切,像是双方在促膝谈心,缩短了作者同受众的心理距离.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说过:“使用第二人称常常是一种好技巧,写导语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写,能够立即把读者卷到新闻中来”。西方记者在报道涉及到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喜欢采用第  相似文献   

11.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写好导语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篇消息的宣传效果。一条好的导语,要求一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二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新闻界历来注重导语的写作,认为“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以及新闻学  相似文献   

12.
导语即新闻的开头。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以凝炼的形式、简洁的文字,表述新闻中心内容。有利于突出全篇中心和有利于吸引读者注意是导语写作的一般准则。应当说,在有利于突出全篇中心这一点上,中西方记者之间是没有争议的,但在后一点上,西方导语似乎更具特色。起步较早的西方新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导语表现手法。美国新闻学教授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  相似文献   

13.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14.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一位著名记者认为:“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水平。那么,他往往就是没水平。”新闻是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今读者已不是坐在办公室一杯茶看半天式的阅读,新闻的指导与宣传,已经不是读者的首选,对新闻的多种选择已成为可能。市场经济的时代,他们在公交车上、地铁里、上厕所的报纸。可读是读者的第一选择,也是首要选择。能否在新闻竞争中留住读者,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就是在这百字左右的导语写作里。笔者粗浅规类目前不能…  相似文献   

16.
发表在下面的《当死亡向我袭来的时候》一文原载1982年9月19日《纽约时报杂志》,曾获1983年普利策新闻专稿奖。在这篇专稿中,作者南·罗伯逊只是忠实、朴素地介绍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这就是西方新闻学者所说的“个人经历报道”。“个人经历报道”并不始于今天。英国一代名相邱吉尔青年时代当记者时,就报道过他自己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见《西方新闻作品》一书中介绍的《我身体虚弱,但我却自由了》一文)。这里说一说为什么允许“记者写自己”。其实,道理不难明白:公众心目中的新闻,同新闻工作者理解的新闻并不完全一致。对于一般读者(听、观众)说来,记者笔下的任何足以引起他们兴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家威廉·梅茨讲:“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者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西方报纸、通讯社的领导都强调,一个记者在写一条新闻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为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站住脚,许多西方新闻同行们在采写新闻时,也确实用心地追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导语?许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虽然很不确切,但导语确实是消息的开头。美国的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一条奏效的导语应实实在在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导向记者认为是新闻的基本点或报道角度的地方。”导语是新闻结构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的眼睛。它最先被受众所感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宣传效果。因此,新闻记者们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导语也一直成为新闻理论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文章开头难”,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更有这样的体会。不仅是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即使是一些老记者,也常常因一篇新闻的导语,而感到“难为”。英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以及新闻系的讲师都会自然设想,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没有水平。”新闻导语之所以难为,因为导语的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选准了事实就为全篇定下了基调,事实选择得当与  相似文献   

20.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