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与知识社会相应的,必然是学习的社会。学习的社会主要表现为:1、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强调信息和创新能力,强调全面发展。2、教育的平等和普及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学习的终身化。4、个性化的学习。5、现代化的开放式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2.
宋孝忠 《成人教育》2006,(12):26-27
在论述学历、学历社会及学习社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学历社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学习社会是一个未来社会形态的概念,要实现对现有社会形态的超越,使当下的社会成为一个学习形态的社会,在观念层面上,应更新思想,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应立足现实,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从而促使学历社会向学习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3.
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学习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社会化、教育产业化、教育技术创新和回归教育、教育社区化以及教育法制化将成为学习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边际 《中国考试》2006,(10):1-1
从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学习型社会和考试型社会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学习型社会是一种以学习状态反映生存状态的社会文化类型,它有三个重要特征:学习是普遍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是功利和非功利并存的。学习型社会反映了学习已经成为人们不断完善自身和提高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80年代以来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教育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人必须不断地学习 ,因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必须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 ,学习已成为一种“享受”和“消费” ,更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是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应对最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自与建立己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了满足终身教育的需要,必须构建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型社会里,全体公民都是教育对象,同时也都是学习的主体,拥有广泛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7.
学习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教育以实施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为宗旨,具有终生性、全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及相应的学习理念,与学习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将成为实施和实现学习社会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哈钦斯提出的学习型社会理念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主题。学习型社会要求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现代大学理念。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我国大学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取向。即倡导先进的学习理念。采用团队的学习形态。并与城市互动。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的人才高地。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情感学习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超越教育中只关注学生认知发展,注重促进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达成人的全面发展所进行的重要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也是当下体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情感学习理论自身的深入理解,对推进现实基础教育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从社会情感学习产生的背景、社会情感学习中的“社会”“社会情感”“社会情感学习”如何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进行了梳理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专业理论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要注重社会资源利用,通过建立稳固的专业实习基地,利用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平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双向反馈的良性循环。注重实践探索应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应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略论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通过竞赛来显示体力和智力的一项文化活动.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狩猎人、采集人、农料人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娱乐活动.竞争是竞技体育文化的根本_特征,运动竞赛结果的预先不确定性和对抗双方在法律意义上的绝对平等是竞技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同时竞技体育具有某种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竞技体育是一种礼仪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是一种情感文化和一种创新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必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变化和发展导致了人们道德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从熟人道德关系为主向生人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直接道德关系为主向间接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固定道德关系为主向变动道德关系为主发展、虚拟道德从宗教的人神关系为主向网络的人人关系为主发展,就是其中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把握这些变化发展,对于学科理论研究和人们社会实践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学领域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在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使用一定水准的、发展起来的文化,去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不仅在整体上是社会的人,在个体上也是社会的人,社会不仅是意识中的"他者"、他物,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发展方式,是人的"社会的生命"。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人,其作为人的本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是在向生物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和实质出发,阐述其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探讨其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更加强调各项事业和各方面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的社会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人学,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称,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首先要解放全人类,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叫做“人的解放”。马克思从研究人开始,进入研究经济学,撰写‘资本论》,最后又重点研究人类学。从人开始,又以人为归宿。当前我国的人学基本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状态。社会资本理论倡导的和谐人际关系,正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社会资本存量中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的关系本位与西方拜金主义鼓吹的金钱本位是我们目前谱写和谐社会乐章中的不和谐之音。探求社会资本培育路径,消除不和谐之音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语境中的风险社会是作为主体性的人造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力量的异化或极端化展现;实践表明,同人的三重本质表现样态相适应,风险社会的主体性原则也相应地表现为个体主体原则、群体主体原则以及类主体原则;风险社会危害性或破坏性的有效化解同样有赖于人的主体性发挥,即不断彰显人的个体本质、群体本质以及类本质的本真生存样态,重建生态化伦理、社会化伦理和市民化伦理。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缺少整体性的价值理性共识,它表现为社会成员基于对该社会制度安排的合法性积极认同基础上的自觉、自律的行为风范的表现,因此其构成文明、公正、健康的现代政治国家的核心治理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公民社会健全发育之最重要的内在结构性因素之一。市场经济“理性经济人”之偏狭的“工具理性”预设,决定了其很难形成“社会—文化人”的公共价值体验与情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立,客观上使有关“公共事业”的使命、责任等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意味着必须重塑以“群体互惠与意义共享”为价值目标的自愿的“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制度价值理念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现阶段我国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少数人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理想淡化、道德责任意识淡漠等。为此,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