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城域网是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的教育专网,通过本地区宽带骨干网连接教委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体系包括城域教育网网络主干、城域网接入以及在城域教育网上的应用等。它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换言之,教育城域网就是要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为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前,支持多媒体教学、视频点播/组播应用、VOIP语音应用等综合业务的新型教育城域网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趋势。由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和山东省临沭县教委携手共建新一代业务驱动型教育城域网通过采用系列智能网络技术及领先的应用方案,在完成城域网统一全市中小学教学和教务管理、统一因特网出口、统一全市教育软件平台“三个统一”职能基础上,成功实现VOIP等多种网络应用,为国内县级教育城域网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育城域网已经成为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应用方向.本文从网络、资源、应用三个方面探 讨了建设可运营教育城域网,提出以投资的观念建设教育城域网,使之可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一两年来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全国各教育部门关注和投入的热点,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从校园网建设进入了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发展阶段。教育城域网成为了一个地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应用和区域内外连接交流的新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得以应用,比如教育系统的综合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基于教育城域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等等,标志着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深化各地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宽带资源日趋丰富,如何多快好省地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城域网是最佳选择。本文结合绵阳教育城域网的实际情况,就教育城域网的网络结构、资源建设、网络运营、城域网能实现的功能等方面做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市县校校通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以泰安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建设教育城域网,如何把多媒体教学及管理充分应用于教育城域网,为实现市县区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D-Link 《教育信息化》2004,(11):16-16
教育城域网一般是指在一个地域依教育需求建设的、连接地域内学校和教育单位的网络。在这个地域中,一般有数十到数百个教育单位,信息点达到数干到数万个。教育城域网的作用在于把同一地区或同一城市内所有学校、研究机构、本地的教育机构通过网络互联,使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为整体信息化的集成运用提供可靠的宽带网络环境。教育城域网建成后,通过将本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广东省东莞市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建设了东莞教育城域网,各学校也相应建设了校园网,现已有近百所学校通过光纤专线接入教育专网,为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随着接入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多,校园网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各个层面也日益深入和广泛,如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作、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问题也越显突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由校园的网络建设扩展到区域和城域的网络建设,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已逐步成为了衡量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成200多个区域性的教育城域网,还有许多地区正在规划或筹备教育城域网的前期建设,城域网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TCL教育互联事业部总经理司练国认为:"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不再满足于乡村公路(单一的校园网)建设,教育城域网以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逐渐成为了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实现乡村公路和高速路(城域网)的有机衔接直接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校园网建设进入了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防止校园网建设各自为政、重复投资、联通不畅、共享不足等问题,我县积极推进以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为主体、以各校校园网和接入计算机为基本结点、面向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如今,一个稳定、高速、安全、智能的教育城域网已为全县教育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2001年12月,我县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县教育局成立了教育城域网建设领导小组,并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国内有实力的厂家技…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宽带资源日趋丰富,如何多快好省地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城域网是最佳选择。本文结合绵阳教育城域网的实际情况,就教育城域网的网络结构、资源建设、网络运营、城域网能实现的功能等方面做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教育城域网是城域网的一个类别,是教育行业的城域专网。它提供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局域网的互联途径,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区域教育整体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教育城域网一般在一个地级市的范围内建设,主要包括市教育信息中心、区(县)教委信息中心、学校等,学校以光纤、ADSL等连接到区教育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又通过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统一出口上互联网。在这个三层结构的网络上如何规划、分配IP地址是教育城域网建设者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笔者在实地考察山东的济宁、烟台、淄博、寿光等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教育城域网IP地址分配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南昌教育》2004,(4):29-30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造就了教育网站的兴起,其中以基础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网站更是引入关注。自1997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一些企业纷纷在网上安营扎寨,许多中小学校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一些个人教育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的大型教育城域网就有100多个,各种小型城域网也有几百个。  相似文献   

14.
教育城域网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城域教育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徐汇区教育城域网由区教育局牵头规划,构建现代化信息环境下工作、学习和交流的支撑环境,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面向全体教师、学生与家长,使他们都能获得最基础的信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借助城域网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加快华东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上海市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水产大学、上海市金山中学、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上海空军政治学院相继采用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网络升级改造。建成后的校园网及城域网在安全、管理和运营上实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加速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0月25日,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利用地方现有资金全面落实“校校通”工程,如何规划网络建设……都是值得我们分析、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市县“校校通”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建设教育城域网,如何把多媒体教学及管理充分应用于教育城域网,为实现市(县、区)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市县校校通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以秦安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建设教育城域网,如何把多媒体教学及管理充分应用于教育城域网,为实现市县区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教育城域网建设、校园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城域网从高校向中小学等其它教育单位推进,已建设成覆盖全市的服务应用网络,形成一网五环的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遵循“以人为本、数据为先、标准统一、应用至上、安全可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教育系统信息化规划如下:总体发展目标以上海教育城域网为基础,建立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快资源、协作…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赣榆县非常重视教育,希望通过实施“校校通”工程实现全县教育资源的共享,以现代化、信息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拟以城域网网络中心为核心,以光缆连接各学校校园网所组成的网络构成宽带教育城域网,通过高速网络基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线管理、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应用。赣榆教育城域网的总体解决方案如下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用户习惯的深入研究,锐捷网络提供包括“捷云”数据中心、“智简”教育城域网、“睿思”智慧校园在内的完善的“三通两平台”网络解决方案(如图1).它以区域云数据中心为核心,高性能的教育城域网为承载,智慧校园和云课堂的应用为综合体现,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师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