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农民技术教育面广,技术种类多,农民分布在村、屯各角落,单依靠乡、村民校办学还满足不了广大农民需要。因此,我们在抓民校建设的同时,还鼓励、支持科技示范户办学,发挥他们的作用。全乡有四百四十六个科技示范户,将近一百户办了班,参加他们办班学习的农民有四千多人,约占全乡学习人数的三分之一,科技示范户办班已成为乡农民技术教育中一支重要力量。科技示范户办班很有特色。一是他们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  相似文献   

2.
<正> 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体系要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必须完善其体系和网络。在体系上,要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三位一体、上下贯通,以适应农村在家庭经营上对技术的不同需要及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可能。这个体系网络联结形式一般应为市(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乡(镇)科技推广综合服务站→村农业技术员→屯科技示范户→户科技明白人。市(县)里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以市(县)农民中专为龙头,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以农机校、乡企校、农广校为两翼,发挥辐射作用。也就是说利用以上学校对乡村干部和专兼职民师进行职后培训的非学历教育和函授等形式的学历教育;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的在乡知识青年进行职前教育和学历教育。分批组织讲师团到农民教育培训点,对乡镇农教专职干部和乡村专职民师进行定期巡回辅导,为乡村两级培养更合格的成人教育师资。乡(镇)、村要在完善实体校建设、解决培训经费、提高师资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正> 我市在1991年的“燎原之冬”活动中,在对青壮年农民开展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抓了以在乡知识青年为重点的分层次、分专业、分阶段的初等技术长班培训。一年多来我市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学制二至三年,累计完成540——810课时的初等技术长班43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学制半年至一年,累计完成120课时的初等技术长班176个。办学面占乡、村总数的77%,参加学习的人数达10560人,占知青总数的10.4%。深化认识、纳人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 哈尔滨市有在乡知识青年18万6千余人。在开展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中,我市不仅以县、乡、村三级农校为主体积极开展工作,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如县、乡各种技术推广站、科技中心、广播站,通过刊授、函授、巡回讲座、现场示范、送技术上门及专业户办学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全市农村形成了纵横交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县在加强县、乡、村、户培训网络建设的工作中,初步培养建立了10361户科技示范户。为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示范户的管理,今年春季,县教委在县成校举办了有全县成教专干、部分成教教师参加的专业户生产经营管理培训研讨班。进  相似文献   

6.
<正> 黑龙江省自1985年以来,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全省280万在乡知识青年中的54%以上经过了培训。仅1989年度全省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8.2万个,乡(镇)办学面达100%,村办学面达93%,入学率达50%以上。通过对青年农民开展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各业38类300多项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办农民技术学校建设,推动在乡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省教委于七月一日至三日,在密山县召开了黑龙江省乡办农民技术学校现场会。会议着重研讨了如何加强乡办农民实体校建设,进一步开展在乡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问题。与会代表参观  相似文献   

8.
<正> 大力开展以在乡知识青年为重点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木兰县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县”战略目标的一项有力决策。木兰县15——40周岁青壮年64921人,其中知识青年28688人,是青壮年总数的44.3%。木兰县政府决定通过燎原活动,组织10%的在乡知识青年和全体村干部参加长班培训,系统学习一、二本书,使他们掌握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组织90%的农村知识青年和80%的一般青壮年,开展“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二项新的实用技术,为致富开辟一条新门路。为保证各类培训活动扎扎实实地进行,木兰县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质量;二  相似文献   

9.
<正> 两年多来,根据中央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和省委提出的“农村智力开发,要着重抓好对农民进行普及科技知识教育,逐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体系,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的要求,我们在全省基本扫除文盲、全面实施普及农民初等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把农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以农村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的实用技术培训上来。全省实行全面规划,分类指导,依托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学校为培训阵地,采取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对青壮年农民,持别是在乡知识青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周期短、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0.
<正> 阿城市亚沟镇,在开展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突出抓了三个基地的建设,即镇农民技术学校教学实验基地、“三户”辐射教学实验基地、科技脱贫教学实验基地,提高了培训质量,巩固了办学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 肇东市洪河乡志远村根据农村经营面广和农民要求学的项目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三种教学形式:①现场教学、进行辐射式培训。村文化技术学校按农时季节组织全村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  相似文献   

12.
<正> 1985年,省政府召开的农民教育电话会议,要求对20%的农村知识青年、基层干部和“两户人员”进行技术培训;1986年冬,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民教育电话会议又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省教委、省科委等七个单位又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在乡知识青年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回顾两年来的贯彻情况,截至1987年1月,全省县、乡(镇)、村三级共举办农、工、商、运、建、服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班33,181期,接受短、平、快培训的知识青年共1,057,300人,占全省农村  相似文献   

13.
我自1983年开始做成人教育工作,至今已有13个年头了。这些年来,自己始终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出发点,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在乡中学生、科技示范户和村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以为  相似文献   

14.
浚县成人教育在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围绕市场定项目,围绕项目办实体,围绕实体搞培训,初步探索出一条培训、服务、创收“三位一体”的办学路子。目前,全县涌现出农民技师35人,农业技术员526人,专业村20个,科技示范户9.3万个,掌握实用技术的科技明白人11.5万名,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围绕经济工作的中心开展培训近几年来,各乡(镇)成人学校围绕当地经济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电子乡成人学校与乡7所8越紧密配合,根据乡里的经济工作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近三…  相似文献   

15.
<正> 遵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技术改造和农村智力开发”的指示,哈尔滨市在扫除文盲,基本普及农民初等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把农民教育转移到以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上来。两年来,培训在乡知识青年22万余人次。仅1986年就举办种植、养殖、农机、牧医、化肥、交通等实用技术班1473期,参加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有95300名,占在乡知识青年总数的53.6%。  相似文献   

16.
铜山县三堡镇成职中心自19s5年建立以来,坚持“利用成教办职教,办好职教促成教”的办学思路,把职前职后的培训当作一个整体看待,有力地调动了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成职教事业的协调发展。1996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一、服务全镇经济,培养适用人才第一,以农村种植、养殖业为主要服务目标,大力办好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成职中心校在回乡知识青年、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科技示范户及广大农民中,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1994年以来,年均培训12300人次,使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直接转…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农村经济步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的新阶段,我省农民教育工作不失时机地把重点转移到以在乡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的实用技术培训上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省教育委员会召开的全省实用技术培训现场会,以及在会议期间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成果展览,不仅总结交流了经验,展示了成果,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根据实际需要办学,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短、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86年以来,我们西建乡大力开展了扫除文盲和科技培训工作,并把突破口放在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上。到目前为止,乡实体校已达到省政府规定标准。村实体校建设达100%。全乡初步形成了以乡农民技术学校为“龙头”的乡、村社、户四级培训网络。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引导农民走科学致富之路,我们乡的农民教育工作,在扫除文盲基础上转移到在乡知青实用技术培训上来。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35期,先后轮训在乡知识青年3706人、乡村干部和农民4914人、“三户”129人,为发展商品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开展在乡知青实用技术培训中,我们突出抓了录音教学、直观教学和信息教学。在录音教学上:我们在推广玉米无土育秧、烤烟生产这两项新技术时,群众感到难度很大,心里没底,  相似文献   

20.
<正> “村看村,户看户,如今村民看的是科教示范户。”科教示范户,在当前中国农村蓬勃兴起,被誉为科教兴农的先行者与播火者。最近笔者深入到湖南省桃江县对100户科教示范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了解到科技示范户向农民进行科教传播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以自己的经营生产试验基地、科研成果,向周围农户辐射、示范。竹金坝乡红云村科教示范户杨国峰,他在1.4亩涝渍地上,创造了适合开发庭院经济的种、养配套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近两年共收入18500元。农牧渔业部考察组认为:“这是立体农业的一种好模式,在江南一带有普遍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