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必然要求,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功能耦合,是有效开展“原理”课实践教学的天然平台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回应“大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观为指导,坚持以信仰的追索、尊严的重建为核心,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化逻辑发生根本转变,即由低级规范、范畴、观念向高级规范的逐层演化转变为对教育最高目的和价值的追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塑造一个独特魅力的人”这一最高目的和价值:即有效地引入“行为体验式课型”,实现实践双方在不同的生活世界中的直接感知;注重教学工作与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积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考核标准;在课内课外,着重培养每一个参与者的“实践情怀”和“百姓情怀”等。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非课题性、主观性、相对性、奠基性等特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既是客观实在的世界;另一方面,又是主观先验的世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只是通向先验现象学的两条通道之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他的“生活世界”。虽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已经包含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活动”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学都应该渗透“活动”教学思想,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活动”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能使“思政课”教学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寓教于乐,使“思政课”教学具有吸引力,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原理”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当前高校恩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方法之一的参与武教学法,如能在“原理”课的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原理”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融入“原理”课的教学中,主要应是在“原理”课的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其路径是加强理论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误区及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验的日常生活和抽象的理想生活是一般哲学意义上“生活世界”的两种取向,由此带来了教学在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两个误区。要走出误区,就必须在把握马克思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重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学者们经过多方位的审视,重申原有哲学概念和原理,并作大量专题研究后,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整体反思,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表述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而“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准确表述。因其是以实践为基本观点的唯物主义,是以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革世界的唯物主义,而作为思辨哲学分支的政治哲学揭示了政治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提供了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吹响了由科学世界观转向生活世界观的号角,哲学视野的这一转向也促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生成与彰显,植根于幼儿生活世界的"生活教学"成为幼儿教育践行这一理念的根本途径.幼儿生活教学只有取向于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态的整体生活""多元的个性生活"和"当下的现实生活",才能实现幼儿教学的本体性价值--关注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而改造与重建幼儿的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赋予教学以生活的本真意蕴.  相似文献   

10.
“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原理的凝练与概括。《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将其融入“原理”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原理理解和创新课程教学的现实必要。同时将《宣言》融入“原理”课教学,也有助于实现坚持真理、坚定理想,提升认同和承担使命的价值目标。在融入过程中,利用“原理”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三重作用,将《宣言》融入“原理”的课堂、实践与网络教学之中,实现《宣言》与“原理”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实践"生活世界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对传统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摈弃和超越,将哲学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二是在世界观和本体论方面,坚持一种人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实践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真正确立为人的生活世界;三是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上,宣称自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直接指导和服务于广大无产阶级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它对于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显得十分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点:一、选题强调一个“小”综合实践课内容广泛,教师在选题时,口子一定要开得“小”,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能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体验活动的愉快。如“叶子世界”的教学,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叶子,以及叶子的用途。教师在教学时…  相似文献   

13.
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决定性的东西”的唯物辩证法,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一百多年的科学发展雄辩地证明,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唯物辩证法是百战百胜的武器。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不把唯物辩证法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尽善尽美的原理和原则。恩格斯指出,“马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的教学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科本)第二章,由原来的“物质与意识”变动为现在的“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做了比较大的调整。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调整?如何讲授这一章呢?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讲好第二章的意义 讲好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讲授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章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根本性问题,着重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论等基本观点。其中物质观和实践观具有一般世界观的地位和作用,它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实践论的世界观,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不是描述世界规律的学说,而是实践的、革命的理论.“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是其理论的主体原型.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而展开意识形态批判,使得自身既具有“解释世界”的理论性,又具有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达到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理解。我们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分别理解为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题,才能够消除诸多有关“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悖论,也才能够更为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深刻理解它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源 ,包括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发生之源、发展之源和回归之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生之源。从发生学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立足于实践。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第十一条中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这本身就是哲学史上的伟大理论创新。 19世纪 40年代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高歌猛进的狂飙时代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践源泉。没有 19世纪欧洲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的实践需要 ,就不会有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邓小平的史学思想与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宝库,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历史的借鉴与借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历史研究,把历史科学做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在刚刚创立唯物史现的时候就曾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而且马克思的学说也正是“由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列宁《国家与革命》).  相似文献   

19.
<正> 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教育的重任,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当前,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是一项重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教学定位上说,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最具有基础性地位的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它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它内蕴一个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信念树立的循序渐进的育人过程;从教学功能上来说,它是集知识教育功能、政治认同功能、思维培养功能和信念教育功能四位一体的功能教育。系统观念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在“原理”课教学全过程中加以贯彻和实施。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融入“原理”课教学全过程,需要坚定树立“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有机统一“三大组成部分”的教学内容,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协同的教学方式,由此才能实现“原理”课教学的整体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