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是对于国家政策导向的宣传和大政方针的报道,其政治性、政策性及服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当前,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如何让人们在互联网上看了时政新闻发布后,还要再去翻开党报看报道?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报优势,为读者提供理性、建设性的深度分析?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探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摄影术从1839年8月19日公布时起至1989年8月19日,整整150周年了。摄影术公布的第3年即1842年5月,就有人用它拍摄新闻,于是就出现了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概括说,就是用摄影术报道新闻,而摄影术,则是用相机把光造成的影象照在感光片上,经过暗室的化学处理程序,固定影像,制成照片。照片的特质,是写真纪实,形象、准确、生动。人们发明摄影,并很快用摄影报道新闻,就是看中了摄影的特质、价值和魅力。摄影术发明后,先是用于照人像、风景、新闻、  相似文献   

4.
新闻组照是由若干幅相互联系的新闻图片组成的作品,它通过记录新闻事件、讲述新闻故事、展现社会现象来表达新闻主题。①有人称新闻组照为深度摄影报道,因其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在全媒体时代深受用户青睐。②与单幅照片相比,新闻组照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增强讲故事的意识,充分挖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以体现深度报道的特征。要讲好新闻故事,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后,我翻开影集,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春节照,往事萦怀,70年的沧桑岁月,55年的从影生涯,悲欢离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935年我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50年15岁参军入伍,开始了我的摄影生涯。1955年转业地方工作任《松滋报》摄影记者。1962年春,因在家乡拍了一幅《春到山乡》的新闻照,刊发《湖北日报》显著版位上,1969年"文革"期间,被指控为反攻倒算的"变天照",我的父亲被"专案组"逼交"变天照"而自缢,我被开除公  相似文献   

6.
新闻照片主要是用形象再现的形式来报道新闻事件,宣传党的政策思想。但是,照片的意义,除了靠照片本身用形象来说明外,还需要文字说明。文字说明是新闻照片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新闻照片只有配以文字说明,才能把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事件的意义、背景情况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阐明出来。报刊上的新闻照片有几种处理方法:有的是作文字报道的插图,有的是单张新闻照片,有的是成组照片。作为插图的说明可以写得简单些,因为看了文字报道,照片的内容就能理解。单张照片和成组照片的说明就得写详细  相似文献   

7.
一、角色新闻——透过主观镜头的客观报道影视专业中有一个术语——主观镜头。这种镜头是以剧中人物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事物。这种主观镜头也使观众有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剧中的人物。于是,剧中人物的主观镜头也成了观众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要求记者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以被报道对象中一员的身份去进行观察和发现新闻。这种"角色转换"与记者"到现场"、"下基层"、"暗访"等都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最关键的是,记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以记者的身份出现,而真正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比如记者真的去干上几天售货员,按时上  相似文献   

8.
听前辈们讲,五十年代初期,报刊上发表批评照片比较常见。但好景不长,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批评照片在报纸上被“扫地出门”,从此,它便失去了在报纸上应有的地位。久而久之,批评报道也就成了被新闻摄影遗忘的“角落”。近两年,情况有了些转机。《人民日报》“立此存照”专栏,开了批评照片重登大雅之堂的先河。遗憾的是,这些照片的拍摄大都是自发性的,至于以图片新闻报道为己任的摄影记者,还没有把拍摄批评照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过去很少涉及科技报道,原因是很多高科技,形象性不是很强,靠形象宣传取胜的新闻摄影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读了陈勇去年12月4日发表在湖北日报上的一组摄影报道,很是振奋,新闻摄影在报道高科技新闻时终于有了突破,有了创新。 报道及时地反映了我国首例转入类基因器官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用5幅照片形象地记录下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新闻。从手术室到手术后的48小时监护,照片自然生动,文字说明简洁,不是简单地图解新闻,而是借助新闻形象深化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组照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摄影记者把镜头对…  相似文献   

10.
屋力 《新闻三昧》2005,(12):19-19
11月23日翻开新民晚报A6版。被左下侧一则新闻与照片吸引住了,题为“鲸鱼尸体搁浅余山岛海滩(主题)海军官兵连守四天转交专家处理(副题)“,说的是上海长江口近海水域“首次”(汇报语)发现的巨鲸,长约11米、宽约2米,自然构成了新闻,值得报道。  相似文献   

11.
张艳 《新闻传播》2022,(9):55-57
重大主题性新闻是指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题材、重要理论问题所进行的新闻报道。及时报道主题性新闻是报纸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职责所在,在这一方面,报纸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范式。本文以少儿报纸为例,对重大主题性新闻的策划与呈现方式进行探索。首先,明确主题性报道与新闻策划的联系,分析主题性报道中新闻策划对提高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的作用。其次,在新闻报道采编实践中,强调创新是主题报道的灵魂,提高创新力就是提升报纸影响力,进而才能更好地把党的声音和对少年儿童工作的指示及国家大事传播到少年儿童当中去。  相似文献   

12.
以读者为本——试探经济报道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报道一直是党报新闻的弱项。这里说的弱不是说经济新闻在党报的整体地位,也不是说报道的数量和份量,而是说报道的方式方法比较枯燥、乏味,可读性弱。 经济报道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它的函盖面宽、报道面广,而且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本应丰富多采,引人入胜。但是翻开我们的党报所看到的经济报道,多是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工作安排、经  相似文献   

13.
徐斌 《新闻实践》2008,(5):14-16
多年来,我国新闻摄影界一直在为新闻照片苦苦争取一个角色升格:由配角上升为主角。想不到,去冬今春之交,新闻照片被社会推向了绝对主角!不过,这个"主角"不是在版面上风光无限,却因一系列造假新闻而抢尽眼球——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主角"。回想2007年底,当刘为强、张亮等"优秀"摄影记者与众多普通旁观者一样,"城隍山上看火烧"似地欣赏着以周正龙为主角的"华南虎照"闹剧时,自己  相似文献   

14.
翻开报纸,读者在看文艺报道时,他们的目光总是被不同凡响、颇有特色的报道所吸引,而对于那些虽具有新闻“五个W”,但却没有文艺报道特色的报道却不屑一顾。这就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文艺报道的特色是什么?怎样才能突出广艺报道的特色? 文艺报道和政法、工业、农业、财贸、科技等方面的报道一样,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艺报道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但  相似文献   

15.
新闻期刊封面照片的选择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凤桥 《军事记者》2002,(12):54-56
新闻期刊的封面,是期刊的第一面孔,也是最重要的卖点。特别是那些用照片并以其进行设计的封面,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与内文的互利性,而且以其特殊的封面语言诠译了期刊的定位与内容精华,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决定他买什么或不买什么(当然,最终还要看刊物的内容质量)。因此,做好新闻期刊照片的选择与设计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新闻期刊封面照片的选择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摄影图片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在新闻期刊的封面上。那么,新闻期刊的照片究竟选什么,不选什么,怎么选,就很有学问,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照片都适合作封面。一般说…  相似文献   

16.
新闻照片不是艺术摄影,报道的是新闻事实。因此,光有照片,没有文字说明就不能完整地、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就不能全面地起到新闻报道的作用。读者只有看了照片形象,又通过文字说明,才能了解到事情的全部情况。新闻照片侧重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照片说明则是对新闻背景、新闻内容的解释和说明。因此,照片和文字说明必须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摄影记者往往看重形象,重视角度的选择,重视构图、用光,而对文字说明重视不够。实际上,只有把照片说明写具体、写深入,才能让人们形象地直观地深入地体察一件新闻事实,既给人以感性直观的认识,又给人们以理性的认识。写不好照片说明的原因:一是深入采访不够。记者对事物的本质内容把握不够,没有深入采访就写不出好的说明来。几十个字、上百个字的照片说明往往是建立在占有大量的素材、了解了新闻事实的全部内容和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我拍的《肖红,河南人民的骄傲》的照片,说明是这样写的:“4月20日下午,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设计获奖作品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省优秀专家、河南大学工艺美术系副教授肖红分别获得区旗一等奖、区徽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在颁奖台上,姬鹏飞祝贺说,你这次一个人连拿...  相似文献   

17.
大凡进过专业照相馆的人,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刹那之前,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别紧张,笑一笑".高明的摄影师所捕捉的那个笑,一定是轻松的、自然流露出来的发自内心的笑.如果画面上是一种强笑或忸怩作态,那就是失败.记者写新闻虽然不是摄影师照像,但二者之间有相通的地方.翻开我们的报纸(尤其是党报党刊),一副正人君子相,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就像回放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中山装、绿军装、红宝书、红太阳,就连一对恋人也是并肩照,宣誓照,连个握手照都少见,更别说相亲相爱的接吻照了.  相似文献   

18.
采访科技新闻,事实上是采访科学家的学问。科技成果是科学家的劳动成果,要报道科技成果,必须采访科学家,写科学家。 采写专家学者不,同于其他干部、工人、农民、军人。首先,专家学者是从事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来讲不愿接受采访。二来专家学者知识渊博,难以接近。三是记者采访时受知识的障碍,采访难度大。四是报道科技新闻主要是科学家的意志、智慧和创造精神,不是谈技术过程。 采访专家学者难。怎样才能成功地采访专家学者?我想关键之举有两点,以情感动人,以丰富的知识动人。  相似文献   

19.
叶雷 《青年记者》2008,(8):24-25
去岁秋,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巴山农民周正龙用刚学会使用的数码相机和胶卷拍下71张"华南虎"照片,此事很快被报道出去,轰动了全中国,甚至世界.但后来由于照片上网后被质疑造假,引起风波至今未断,绝大多数受众均认为此举系有些人利用假照,骗取国家拨款之实.然而,综观媒体在此事件中所经历的"轻信-质疑-炒作-反思-无奈"的表现过程,有许多引人深思之处.  相似文献   

20.
程普  田国强 《声屏世界》2001,(10):55-55
众所周知,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报道新闻价值的大小,就看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深刻而突出;一篇经济新闻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它能否深刻提示党的方针、政策的实质,能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能否促进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