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莎莎 《考试周刊》2014,(79):151-152
本文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研究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心理弹性总均分、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女生;不同经济水平的大学生在家庭支持和总均分上差异显著;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大一、大二时高于男生,大三明显下滑,大四急剧下滑,心理弹性水平低于男生;消费水平300以下和300~400的水平上,非城镇学生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的心理弹性。结论是性别、年级、生源、经济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护士是医疗行业中重要的角色,其为医生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是医院建设和发展中重要的主力军。对护士职业的学生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变化的调查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改进的策略,有效地避免了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产生倦怠情绪,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就医效果,本次调研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中便是以此为出发点,对实习的护士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护理心理研究,旨在为提升我国护士心理教育提供良好的帮助,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挫折心理通常表现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和家庭经济等方面。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应对挫折,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采取极端行为攻击他人或结束自己的生命。心理弹性理论表明,通过心理弹性干预可以激发和促进大学生形成心理弹性,成功应对挫折,并达到良好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飞 《考试周刊》2014,(3):159-160
文章采用胡月琴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吉林省两所地方高师院校的420名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高师生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发展不均衡;男生在目标专注维度表现优于女生,其他心理弹性维度无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文史类学生的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可见高师生心理弹性仍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提升,关注不同亚群体的心理弹性并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
心理恢复能力——心理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危机情景或压力事件中能保持良好适应的能力。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保护性因素和过程,旨在发现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并通过干预来减少不幸事件的危害。目前以变量为中心范式和以被试为中心范式为主,研究涉及各领域并获得可喜成果。未来研究更加强调领域化和干预提高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弹性是从弹性力学中引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目前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本文从心理弹性入手,探讨了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护人员同样面临着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各种各样的压力。特别是护士,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一种职业性危险。  相似文献   

8.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对532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维度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力量和乐观两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心理弹性不存在居住地、学科性质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3,(A0):168-170
心理弹性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能力与发展过程的统一体。通过对目前心理弹性研究内容的综述,文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普通人群的心理弹性,注重心理弹性的普遍性;其次个体的心理弹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中应注重心理弹性阶段性与情境性的特点;最后个体的心理弹性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的内部、外部保护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心理弹性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是其心理弹性的两大影响因素,所以把“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引入到大学生群体中来,探讨其心理弹性,希望能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在经济和心理上双双"脱贫"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基于心理弹性的视角,文章从健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外界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了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旨在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2.
所谓弹性心理,就是指人的各种需要、期望值以及自尊心能够保持适度,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客观现实,能够随着情况的变化主动及时地自我调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伸缩性、包容性和适应性。心理弹性的大小决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心理弹性越好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越强。具有弹性心理的人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胜能败、能顺能逆、能荣能辱、能伸能屈,即使在欲求不满、期望落空、自尊心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也能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健康愉快地生活。怎样塑造弹性心理呢?一、放弃绝对化要求心理学认为,绝对化要求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它是以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心理弹性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其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成果。心理弹性通过内外在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是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成为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心理弹性理论,对促进个体健康发展以及潜能开发有重大的意义,在个体心理咨询、家摩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当代大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其与心理弹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对此,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分析大学生抑郁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以认知评价为切入点探究协调抑郁、心理弹性的具体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教师心理弹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除了由新课改所带来的外部压力这一直接诱因外,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其中面对压力、挫折仍能适应良好的能力——心理弹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因之一。因此,重视教师的心理弹性的塑造和加强,对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心理弹性研究正受到来自各方的积极关注,然而围绕心理弹性的基本概念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历程,心理弹性概念的争论进行综述,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在不同的情境下受到压力后仍然表现出健康心理的现象。并对心理弹性的测量进行了探讨,以促进这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心理弹性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目前巴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弹性作用机制、心理弹性的测量、干预等方面.但是,由于心理弹性本身的复杂性,学界至今未能对此概念达成一致.本文对以往的心理弹性概念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心理弹性概念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心理弹性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目前已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弹性作用机制、心理弹性的测量、干预等方面。但是,由于心理弹性本身的复杂性,学界至今未能对此概念达成一致。本文对以往的心理弹性概念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心理弹性概念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