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考作文能获得高分,一定是有其特色的。一般来说都比较注重四要。一、审题要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不少考生不太重视这个环节,有的考生不细心审题,不认真比较,拿起笔就写,结果到了快写完的时候或者刚出考场,发现作文出了问题,此时已悔之不及了。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丝毫马虎不得,它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拿到作文题,考生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和文题的含意,在此基础上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请看下面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2.
<正>考场作文,审题、立意是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落笔之前就要完成。因为考场特殊的时空,考生不可能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尽管随着命题的改革,作文审题的难度在不断降低,但是每次考试,总是有不少考生因为审题失误而出现立意偏差。所以,要把审题和立意关联起来考虑,而且要快捷、准确。这样的技巧有没有呢?一、明白审题、立意的意思(审  相似文献   

3.
要写好考场作文,平时做好训练、备考工作固然重要,但考场上的发挥也不容忽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阅卷情况,笔者认为抓好六个环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审题要"准" 透视中考,失分最多的就是离题作文,即文不切题,所以审题成为重要但往往容易被考生忽视的一个环节。新的课程标准和大纲也都强调:作文要淡化审题,但是淡化审题不是不要审题,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话题作文"好书和我的成长"(2004年滨州市中考作文题,下文就以此题为例)中就要求:"所写内容不能超出话题  相似文献   

4.
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全文的主题思想所在,作文的定位与档次就从学生的立意开始。而现在的考场作文中,开放性的作文题越来越成为主流,审题的时候,学生需要从广泛的选题角度中去寻找自己能发挥最好的主题,并且打动人心、吸引大家的目光。本文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审题立意,获得高分。  相似文献   

5.
考场作文由于命题、写作、评阅等种种条件的制约,要求快速、准确地确定立意角度,就是要求考生拓展思维,快速定位。在这里,"快速"成了核心问题。如何保证快速?这就要求考生有自己熟悉的途径,形成思维的习惯。考场的时间性要求考生拿到作文题,必须立即习惯地确定思维角度,直接投入思维,不必在确定思维角度上花费时间。根据学生作文的思维原理,归纳出四个思维角度,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为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在开放的作文体制下,考场上涌现出大量佳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作,现将其中较典型的失误类型归纳如下,以示提醒。误区一:审题和文体选择失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新材料作文,一般都有一些提示性的阅读材料,材料的功能主要是为考生确定写作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供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而不能信马由缰。下面以一道中考作文题为例来谈。  相似文献   

7.
"快、准、新"是考场对审题写作的要求.以下,以2006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就如何进行考场作文应对作一探讨. 一要顺势而作.就是按照命题者的意图,或面对此情现实生活中一般人习惯的思维方向加以发挥.这是考场作文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保险的做法.作文题无论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是情景作文,总会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写作线索,或提供一个主观意向,或提供一个写作范围.考生顺着这个大势去立意写作,也就八九不离十了.顺势而作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阶段学生针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往往不从审题客体入手,武断地从审题主体(即考生本人思维)入手来确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角度,导致作文审题立意"万能角度"的出现。而且不少老师对此也存模糊认识,有的虽然从感觉上觉得这种审题立意不大妥当,但却从理论的角度不知所云;甚至有的老师则完全认可这种角度,确实给学生作文审题立意思维带来极大混乱。对这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58):1-2
<正>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如何加强写作能力专项训练,减少考场失误,是提高作文得分的重要法宝。现结合2014年福建高考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普遍失误,谈谈高考作文复习能力训练指导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减少考场作文失误有帮助。一、加强审题立意训练,把好考场作文第一关审题立意是否切题,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就成功了一半,若偏离题意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2015年有部分考生在审题时,只抓住某  相似文献   

10.
探究型作文挑战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2009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一道探究型作文题赫然登场.令习惯于一般材料作文写作的考生措手不及。面对独立审题立意能力的强有力的挑战.一些写作高手中箭落马,败下阵来。这道题是:  相似文献   

11.
<正>【要点关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较一般材料作文多了一项"审任务"的环节,所以考生对材料的关注度会相对有所削弱,加之近年来"多材料型任务驱动型"作文盛行,更是让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出现对材料顾此失彼、立意缺少有机关联等问题,使得考场作文存在着没有核心立意、分论点之间缺乏有机关联、结构上生拼硬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作文的整体感,主题不够统一,结构相对松散,拼凑痕迹明显,作文档次下降,难以获得高分。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文是考场作文,不是考生的自由创作。因此,考生接到高考作文材料或命题后,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审题与立意。其实,自由创作也有审题与立意的过程,只是写作人因自己偏好或擅长使进行速度较快而不自觉。  相似文献   

13.
材料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写结合。高考作文以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为主,但材料作文往往在"读"这个环节上就拉开了考生之间的差距。面对材料作文,考生的首要任务是读懂材料,确定材料的主旨,然后才是在材料主旨的范围内立意行文。材料作文的主旨往往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而考卷又要求考生以材料主旨中体现出来的指向性为立意的方向,所以材料对考生作文的主题思想有较强的限制性。这对避免作文题被猜中,出现宿构,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对考生而言,审题这一环节上  相似文献   

14.
探究型作文挑战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2009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一道探究型作文题赫然登场,令习惯于一般材料作文写作的考生措手不及.面对独立审题立意能力的强有力的挑战,一些写作高手中箭落马,败下阵来.这道题是:  相似文献   

15.
正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做到"五看":一、看整体看整体是说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观照材料的整体,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同时,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  相似文献   

16.
概说给材料写议论文是考场作文常见类型,它既可测试考生分析、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又可测试考生立意谋篇的能力。写这类文章关键在于审题立意。审题立意的关键又在于读懂材  相似文献   

17.
总的来看,全国多数省市的高考作文分值是60分,而考生花费在作文上的时间大致是55分钟。那么,在考场上,这55分钟该如何分配呢?笔者认为,要成就一篇高分作文,应将这55分钟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题立意、列提纲,10分钟。现在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多是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多则两三百字,少则几十字。但不管字数多少,建议考生花5分钟来审题。如果审题时间少于5分钟,可能就会出问题。因为审读材料不仔细,立意就会出现偏差;立意出现偏差,则满盘皆输。  相似文献   

18.
成语"拨云见日"的意思是拨开乌云见到青天,常用来比喻消除困惑疑团,心里顿时明白。这里借用到材料作文审题上是说"审题"时也要"拨开云雾",才能见到作文立意这个"天日",而"拨开云雾"的基本方法就是"抓关键词"。紧抓关键词是准确审题立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暗藏玄机。在高考中,考生往往对作为"文眼"的关键词把握不全面或理解过于单一、表面化等,以致立意上出现偏差。纵观2014年18道高考材料作文题,大  相似文献   

19.
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有些考生审题意识薄弱,不注意把握试题的内涵。比如湖北卷的材料是清末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部分考生由此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话,但是文中只写“出”的一面,忽视了“入”的一面;也有考生只写“入”而丢掉了“出”。如此审题、立意,都因偏于一方而不够准确。二、心存侥幸,套用范文有些考生考前背了不少范文(包括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预备一上考场就把它们搬出来,以为这是“锦囊妙计”,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与试题毫无相干的考场作文,比如福建卷…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作文地位的不断提高,考场作文已经占据了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作文题要求考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审题、快速构思、妥帖成文,这就要求考生除了在平时加强作文训练,考前认真系统地复习外,还要掌握一些临场发挥的技巧,这也是考场作文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