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一个家长向我说起, “我这孩子嘴特贵”。我一愣, “怎么嘴特贵?”家长解释说: “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说什么也吱吱呜呜地说不清楚,我们总觉得她不如同龄的孩子表达能力好,幼儿园的老师也跟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谈起孩子的学习,总是“课本”、“课本”的不离嘴。常有家长朋友问我:孩子总是嚷嚷买课外书,你说,这三四年级的孩子了,总看“闲书”行不行? 正好前不久读到一位四年级学生写给报社编辑的一封信。我们先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今天,我读了《少年儿童有奖命题征文作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4.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您有好的建议和做法吗?  相似文献   

6.
龚莉 《教学随笔》2008,(1):74-75,96
身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我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不少教师自己也经常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  相似文献   

7.
严晓煜 《家长》2023,(16):13-14
<正>在家里,家长要忍住“拷问”的冲动,要记住家长提问的目的不是通过各种直击心灵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卑和难堪,而是通过提问实现亲子间的顺畅交流。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原本和孩子能够说到一起、吃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有意躲着家长,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作文里表示:“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嬗变”,以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个性,不再跟家长敞开心扉。我的同事小李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常常跟我抱怨孩子的“古灵精怪”“忽冷忽热”,还说现在的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好管教,一个个主意“正”着呢!  相似文献   

8.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9.
每学期、每月、甚至每星期,我们总要给孩子们写一些简短的评语,以此来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可以说,它是孩子学习的“缩影”,是孩子生活的“镜子”,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中介。应当说:适宜的、及时的、富有启发式的评语有助于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以增强幼儿改进学习的信心。因此,如何写好每一次评语,对我们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写“评语”,写评语又有什么艺术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0.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11.
把孩子24小时托付给老师,这种“全天候家教”,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温州市民的新时尚。 教育孩子难,家长们都这么说,教育孩子没时间,成了家长们头痛的事。而中小学生又特听老师的话,很服老师管,于是这种“全天侯家教”应运而生。一位司机说,他的孩子年初托付给班主任后,学习进步了,饭也多吃了,身体结实了,让我们家长放心。  相似文献   

12.
王宝祥 《现代家教》2000,(11):14-16
我经常接触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家长,他们只初中毕业甚至只上过小学,其中一些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自卑心理。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念书的料,因为家长就不行。”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辅导孩子学习什么功课都行,我们连小学高年级的功课也辅导不了。”还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天天看书,家里的书报也多,天天熏也把孩子熏出来了。我们整天忙干活,忙挣钱,拿  相似文献   

13.
儿子放学回来,撅着嘴,一声不响地坐在书桌前。“又是怎么啦,才开学几天?”我走过去问。儿子委屈地说:“妈,今天评班干部,我又没评上!”又是这个老问题。作为家长,又是教师,我不能不替孩子考虑这个问题。公平地讲,儿子各方面表现不错:成绩名列前茅,兴趣广泛,人缘也挺好,有一大群好朋友。上个学期,我曾就他是否适合当班干部问题跟他们老师了解过。老师笑笑说,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别用橡皮     
周浩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一直数一数二,在同学们中有“东方不败”之称,而且他的品行也非常好,多次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孩子简直把我们这些当家长的羡慕得舌头都长长了。在一次家长会上,周浩的父亲介绍了他的教子经验,归纳起来竟然只有四个字:别用橡皮。他说周浩不是神童,天资并不出众。上小学时做作业时常出错,错了就用橡皮擦掉重写,可孩子特不长记性,再做作业还犯同样的错误。老周磨破了嘴,操碎了心,但孩子一点感觉也没有,还嫌他哐罗嗦,结果是不该忘的照忘,不该错的照错。后来…  相似文献   

15.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6.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17.
下午,学生放学后,我刚回到办公室,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就来找我,气愤地对我说,我班一名学生劫她孩子的钱,遭到拒绝后又把她孩子的嘴打伤了,她要求这名学生赔付医药费,并由其家长带领登门道歉。我觉得这件事性质严重,必须严肃处理。次日课间,我把那名学生叫到办公室,向他了解情况,而他却不以为然,还说自己是“借”钱并不是“劫”钱,那孩子的嘴也是他无意中打伤的,并坚决拒绝付医药费。看着他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气极了,正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时,上课铃响了,只好让他先回教室上课。冷静下来之后,我想:他满不在乎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孩子放学回家,拿出校服订单让我填尺码。我第一个反应:“咱不订了,三年级时订的校服现在刚刚正好,不用订新的了。”孩子立刻撅起了小嘴:“不行!我们老师说了,不订不行!”我说明天我去跟他们老师解释,孩子急了,“那也不行,到时候别人都穿新校服,就我穿旧校服,我们班就不整齐了。”听孩子这么说,我无言以对,唯有点头,禁不住开始反省起这件事来。  相似文献   

19.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周都提前将下一周工作的具体安排写成周计划贴在活动室门口,这既是我们课程实施的引擎,也是与家长交流的窗口。但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家园互动、家园合作共育上,周计划对于家长而言显得过于笼统与概括,不能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园的情况(学习、游戏、生活),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实效。如,在我们没为家长写计划前,接送孩子时经常有家长问:“张老师,你们今天学了什么?我回去与孩子交流一下。”“张老师,你们昨天学的什么,××回家没说清楚,我也不知道,没法跟他交流。”……为此,我班每天专为家长写计划,把一天的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