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淡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张帆 《新疆教育》2012,(15):99-100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国家需要一批批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培养21世纪创新性人才若干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一个时期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问题的探讨是教育界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 ,强调创新教育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江泽民同志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 ,探讨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更具现实意义。一、创新性人才的目标定位谈到创新 ,有的同志认为创新是创造的一种形式 ,并以此认为创新教育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我们只有从小开始抓创新教育,才会使一批一批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因此,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呢 ?  一、通过化学知识的教学,启动创造动机,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关化学史教学往往被教师忽视。事实上,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史,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化学史上著名的发现事例或著名的实…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关系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纵横交织、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在这项浩大的人才培养工程中,中学教育至关重要,如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活力,让一批批创新人才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打下扎实基础并脱颖而出,是中学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事关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发展的后劲。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理应担负起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历史的重任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然而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 ,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小抓起。儿童时代的发展状况 ,将直接影响未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因此 ,创新…  相似文献   

9.
展望未来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中国才能立于新世纪的强国之林.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先导",学生需"先行".化学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黄海兰 《考试周刊》2011,(92):35-35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共同选择。通过介绍中美两国著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剖析其异同,藉此提出有利于我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对策建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强大理论武器,选拔优质生源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创新,一切创新都要依靠人。要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必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但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忽略了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21世纪的推进,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千百万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是21世纪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工作。其中,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者结合创新教育理念,阐述了创新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形态及创新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光 《文教资料》2006,4(20):3-5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必需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大胆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努力建立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教育制度,积极探索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的质量评估体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8.
孙永良 《成才之路》2009,(15):30-3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建筑、管理等诸多领域里,出现了一批批创新成果.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众所周知.创新成果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本人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走教育创新之路。一是教育理念创新。深化对高等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认识,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20.
展望未来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中国才能立于新世纪的强国之林。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先导”,学生需“先行”。化学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前提。要拓宽求知范围,树立书本上有知识,书本外也有知识和能升学是人才,能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人也是人才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科学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