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它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  相似文献   

3.
加强操作培养能力○袁茹珉张继文杨洪玲儿童认知规律可以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遵照儿童这一认知规律,强化学生操作,要求学生把操作的过程形成表象,再以表象做支柱去理解、记忆知识,同时能用数学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学生操作是...  相似文献   

4.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感知--表象--概念"是儿童在认知中的一项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跟这一规律相符合,学具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变为在课堂中主动地学习,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去感知大量在直观上存在的事物,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形成所要学的知识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事物的学习过程中,最终能概括出所探索事物的本质,形成对知识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新编小学低年级教材在编写上注重观察、强化操作,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形成表象,靠已形成的表象理解、记忆知识,并能用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充分体现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这一儿童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学中我们知道儿童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是从直接感知到表象.再到形成概念的过程.表象介于感知和形成概念之间。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抓住这中间环节.促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考,大胆想象,使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那么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就是儿童构建数学模式的基本方法。数字与图形相互交替运用的想法是充分利用图形把数学中那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并以此为寄托.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发联想,探索规律,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7.
学生感知教材,这是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旨在形成阅读内容的表象.输入的大量信息并不一定能产生最佳学习效能。只有在有效地运用感知的特点与规律,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原有认知库存,形成良好的感知品质,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感知品质,只有在遵循感知的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感知的特点和规律很多,如整体律、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经验律、比较律、协同律、理解律、选择律等等,在此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一、整体律人们平时感知的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  相似文献   

8.
运动知识的形成过程包括感知、表象、概念三个认识阶段。其中介环节为动作表象。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运动心理的了解和重视,忽视了对“表象”环节的训练,因而给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带来困难。所以,根据运动表象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表象教学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是动态模拟,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扩大感知量、形成鲜明的表象,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表象是通过感知留下的形象,是感知材料的形象概括,为思维抽象概括做准备的,因此它是从形象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应建立和丰富表象,巧借表象强化感知、深化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抽象思维积累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与感知所学知识,为感性经验提升到抽象思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所谓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学习的方法,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一、指导学生学会在操作中发现规律。规律往往需要多次实验而发现的.进而去证明其科学性.而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问题提出假想在科学研究汇总有重要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所走过的路.学会发现问题的门路,使他们经历由操作、感知、表象、概念、应用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可以设计如下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学具"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成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就怎样合理的运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学具"可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的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教学符合这一规律,能把学生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发现者。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知识、探索规律、发现结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重视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感知开始,一般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  相似文献   

14.
指导思想本课的概念性和逻辑性都很强,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经历从操作感知,建立表象到抽象概括,发现规律,最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过程,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智能。教学过程一、实物操作,进行感知让学生摆弄三种长方体木条: 红色绿色黄色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黄色木条是红色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是: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一对矛盾。在这一矛盾的对立→转化→统一中,学生体现以下认识规律:感知→表象→概念→巩固→应用或:旧知→新知→巩固→应用。针对这一认识规律,强调应设疑、激疑、质疑,让学生主动地学会数学。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记忆储存、形成知识结构,归纳总结、知识升华”四个步骤,使教材的逻辑性、系统性同学生的认识规律得到了较好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打好数学基础,提高能力、发展智能呢?我认为必须切实地做好以下几下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教学内容 遵循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要使学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必须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所教学的内容组合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序列。(1)按照“感知——表象——思维”组织教学内容。数学的概念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到的,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从感知、经表象、达到思维。教学时如果不注意表象作剧,就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听学的知识,表象是由感知到思维的必要过渡环节。例如:在教直径、圆周率、圆周长内容时,先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几个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又模拟用五分硬币直径度量硬币的周长,让学生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接下去丢开直观,再用语言描述自行车轮胎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往后讲一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  相似文献   

18.
一、遵循教育规律,培养"三动"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中,其认知规律简述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儿童在学习比较抽象的知识时,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形象性,要达到丰富学生感知、发展思维的目的,只动用视觉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联系起来,把形象思维推向抽象思维,完成认知的基本规律:从感知形象发展为形成表象以至逐步抽象的过程。二、优化教学过程,强化…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变化是微观领域里的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的实质通常都无法直接感知,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通过直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规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直观教学的心理依据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首先要经过对教材内容的感知才能上升到理解。直观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感觉、知觉、表象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学生抽象思维打下基础,所以采用直观手段必须从提高感知效果出发。而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效果与被感知的对象有密切关系,通常,被感知  相似文献   

20.
李永力 《考试周刊》2013,(68):140-141
物理概念多,现象包罗万象,规律应用广泛。记牢物理知识,靠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是根本不行的,可见培养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一、物理记忆的特点1.物理记忆以表象为载体。表象是指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会为记忆提供直观的表象,学习过程中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也为物理记忆提供直观表象,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及生活体验及感悟,多引导学生动手及实践,这是记忆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