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更加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形式的创新拓展,突出表征之一便是对于“三农”题材的重点开掘与认真打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形成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当数《我向总理说实话》、《中国农民调查》、《革命百里洲)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明显有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从整体上优化了转型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格局。以湖北农业、农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革命百里洲》,无论在题材开掘还是形式拓展方面都堪称此期“三农”报告文学系列中的精细之作  相似文献   

2.
何建明目前是我国最为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当下对他的报告文学研究多集中在其长篇报告文学创作,较少涉及短篇。本文对他的短篇报告文学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其作品从题材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知识分子题材,第二类是经济改革题材,第三类是其他各类精英和先进典型;写作上呈现出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主题鲜明、叙述技巧独特纯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九六三年,作者在《报告文学的几个要求》中说:“我自己,除了诗以外,差不多的文学形式都写过,但都和草木俱朽了,只有《包身工》,在读者中还在起作用。”这虽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清楚地说明了这篇作品在他自己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包身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光明》创刊号。解放后,一九五九年《中国工人》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篇作品,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和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艺丛书又发表这篇作品,并刊载了评价文章。另外,建国以来所写的现代文学史和系统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提及这篇作品的。大家一直认为,《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标志着我国的报告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国的文坛上,黄宗英、柯岩是两位引人瞩目的报告文学女作家。近几年来,她们各自在报告文学这块艺术园地里含辛茹苦地耕耘着,用富于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一批艺术特色独具、文学兴味横溢,给予了读者以巨大的美学享受的报告文学作品。用文学手法写作报告文学作品,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一九三七年,茅盾就十分精辟地指出:报告文学“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好的报告文学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人物的刻划,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报告文学的写作手法也日臻多样。一位业余作家极力推崇长篇报告文学《命运》,说它“有诗味,有散文味,还巧妙地运用了小说的技巧。”这可以看作是对用文学手法写作报告文学作品的一种概括,尽管它还不是一种全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当中一个最年轻的文体,20世纪20年代已产生了初具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作品。但报告文学这一名称的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1930年“左联”成立以后。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个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6.
《十日建国志》是唯一反映葡萄牙1910年共和革命的中国近代小说。作家由于看到葡萄牙共和革命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有启迪和鼓舞作用,才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作品也至少在客观上配合了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说艺术角度看,作品是不怎么成功的;但该作品却具有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和新闻性,从报告文学角度来看,却不失为我国近代报告文学史上的一部早期佳作。  相似文献   

7.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桂棣、春桃夫妇的《中国农民调查》是近年来罕见的一部的报告文学力作。作品的震撼力量来源于主题的鲜明、题材的重大和材料的真实。作品采用的形态自然的“树状结构”,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有益于深刻地表达主题。作品的问世,为社会的良知和正义,寻找到灵魂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更加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形式的创新拓展,突出表征之一便是对于"三农"题材的重点开掘与认真打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形成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当数《我向总理说实话》、《中国农民调查》、《革命百里洲》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明显有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从整体上优化了转型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格局.以湖北农业、农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革命百里洲》,无论在题材开掘还是形式拓展方面都堪称此期"三农"报告文学系列中的精细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一李继伦同志是辽宁省一位很有成就的中年作家。在文学的天地里,他那勇于求索、不断攀登的精神是出了名的。他有理论、有实践,就报告文学而言,他所发表的作为他的报告文学创作观和方法论的《报告文学随想》就很有见地,提出了许多十分精辟的见解。他很重视报告文学的时代性、战斗性、真实性,艺术性,认为“以真服人,以真感人,以真取胜”,才能使读者读了作品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他强调:“一篇作品,应该具有人体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写得美的作品,才有引人的魅力,才有永久的价值。”我认为,这些主张、看法,在他以往出版的多部报告文学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论题置于20世纪报告文学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中,通过对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微观检视,具体地揭示论析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全文分为三部分:新题材:“斗争文学”的拓展,新人物:人物报告文学的发展,形式特征:多样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余文秀所著《报告文学写作研究》一书,已于今年三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大量的作品及创作实例,对报告文学作为新闻文学的边缘性文体特征,报告文学的范围和分类,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择,报告文学创作思维的独特性,报告文学的表现艺术等创作理论问题进行了细致具体而又比较系统的研究。全书拓宽了报告文学的研究领域,对一些久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不乏深刻的见解,对八十年代后期我国报告文学的“新潮”写法也有所涉及。全书贯穿作者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既有  相似文献   

13.
解放以来,文学界对我国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种看法认为“这种文学形式,自古以来就大量发展着”,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其实都是报告文学作品,而“报告文学”的名称,“不过是后来加的”。①另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三十年代在抗日救亡中“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②这种意见大都是采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一些论述报告文学的文章的看法。第三种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两大显著特点是“报告性”和“文学性”。“报告性”是作品的新闻性和涵盖性及渗透度。报告文学之所以有生命力 ,是因为它具有及时反映现实和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渗透力。报告文学作家之所以能够有自己在文学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席之地 ,在于所创作的是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斯诺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和《为亚洲而战》在对事实信息和意见信息进行表达时,把握“客观公正”、“正义”的报道原则以实现其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作品中对尚处旧中国“腹中”的新中国的报道,则是通过对儿童、少年及某些特殊人物的“童年时代”的叙述,鲜明地体现了“客观公正”、“正义”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开始出现“转身”与“正本”的迹象,以图在“报告”和“文学”的综合辩证运动中回到报告文学自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堰籍女作家金虹以超人的勇气和耐力,走进武当,涉身仙山,潜心修行,创作出题材独特、义理深丰、表达精细的长篇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为当下报告文学写作别添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报告文学有着光荣的战斗传统,从“五四”时期开始萌发,到“左联”积极提倡,它成为伴随中国革命,鼓舞人民斗争的有力武器。一九三七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神圣抗日战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中华英雄儿女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鲜血冲刷耻辱,用生命換来光荣,创造出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谱写了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页历史。延安时期的报告文学就在这血与火之中诞生。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对文艺家号召说:“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给肖三的信》)。而最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伟大抗日斗争的文学形式,首先就是报告文学。斗争的形势需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适应了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题材、体裁的优秀作品如花团锦簇,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报告文文学新世界。报告文学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系列,通过这个系列,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出若干不同的规律:从题材着眼,可看到由记事为主发展到以写人为主,再到塑造人物形象,今天又发展到无主要人物、无主要事件、无贯穿情节线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从哲学视角看,从单  相似文献   

19.
由“人民文学”“瞭望”“中国青年”“十月”等全国一百余家海内外有影响的期刊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潮”报告文学大奖赛,历时一年,近日在京揭晓。这次参赛作品数以万计,其中不乏名家高手。烟台电大8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董克难撰写的报告文学“好花常开”荣获三等奖,跻身于这次获奖的百人行列之中,她是这次获奖中为数不多的业余作者之一。 42岁的董克难是烟台市出口商品检验局的女工程师。早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中专,1982年她36岁时入烟台电大汉语言专  相似文献   

20.
学界有观点认为“报告文学是三十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本文指认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期。全篇从三个方面描述与论析本题:一、取事与传播:制作的新闻性;二、觉世与新民:主旨的启蒙性;三、杂体与文学:表达的互文性。发生期的报告文学尚不完善,但它立定了报告文学新闻性、政论性与文学性“三元”组合的基本体式。其启蒙与批判的文体精神,导引着后续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