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年教高中数学的时候,我浮躁不安的心就遭遇了“冰山”。高考那年,阴差阳错地,我被一所大学的数学教育专业录取。我明白自己比较喜欢语言,而思维与逻辑的演绎并不是我的专长。于是在大学我抽出时间自学了英语、文学等语言类的科目。师范毕业那年,学校正好缺英语教师,于是数学专业毕业的我便毛遂自荐,斗胆向校领导申请了面试。没想到,最后校领导同意录用了我,并让我教一个班的英语。教了一年英语后,因为涉及以后评定职称等问题,学校决定还是让我改教数学。那个时候,我既没有经验又没有信心,再加上本来底气不足,许多数学专业知识已经淡忘,…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2007,(5):7-11
任何一项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工作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尤其需要掌握一些典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与方式,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决定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属于基础学科,也属于理科。有种观点认为,女生偏重于感性思维,对文科感兴趣,一般情况下理科成绩都不是特别突出;而男生偏重于理性思维,对理科感兴趣,一般情况下文科成绩不是特别突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非没有特例,反对这种观点的人也有很多,强调这种观点涉嫌性别歧视,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可以参考。女生理科学得棒的多得是,男生中文科成绩突出的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审美教育和审美训练的人,不会是全面发展的人。”无疑,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缺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要坚持在课堂教学渗透审美因素,力求实现课堂教学审美化,通过以美引善、以美启智、以美悦  相似文献   

5.
张小美 《教育》2011,(25):49
庄惠芬现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副校长,她是1997年来到该校,在这里,她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教育家培养工程的首批培养对象。在许多人看来,庄惠芬有了一定的发展高度,但她却认为——教师之路,只有零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  相似文献   

6.
一、选题的背景及学习者分析1.选题背景数学历来被视为严格、和谐、精确的学科。它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严谨的推理、枯燥的证明以及烦琐的计算,加之重点高中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就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接触数学史,而课本上又没有数学史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和狭隘的,这使得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感到数学学习太枯燥,没有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相似文献   

7.
关于数学教育的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教育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计算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并不大 ,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育严重脱节 ,广大教师和计算机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绝大多数的数学课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正如我国著名数学信息化专家张景中院士指出 ,计算机进入数学教育国内还是刚刚起步 .究其原因有两 :一个是没有充分考虑把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 ;一个是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发挥教师的作用 ,这样就难以把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数学…  相似文献   

8.
张晶 《江苏教育》2023,(44):92-95
<正>六月的早晨,清新的空气中还透着一抹微凉。我坐在挺拔如小树似的毕业班学生中间,微笑着面对摄影师的镜头和他们齐声喊着“茄子——”。我和学生又留下一张离别的照片,我感到有些伤感,更多的是欣慰,因为这是幸福的别离!走上三尺讲台20多年,我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毕业,回顾陪伴学生一同成长的教育生活,珍贵而难忘。我也曾有过懵懂、迷茫,尝试过模仿、借鉴,一路走来,或曲或直。这段从青涩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吧。  相似文献   

9.
刘少英 《成才之路》2014,(28):74-75
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育,要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数学全面、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亲身运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离开了生活这个环境,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没有数学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活趣事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此…  相似文献   

11.
近日,拜读了张国杰、王光明两位教授合著的《数学教育研究与写作评析》一书,顿时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该论著无论在体例上、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独具匠心、自出机杼,读起来令人毫无枯燥乏味之感.作者没有停留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上,更没有满足于符合一些时髦的口号,而是就数学教育研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且要尊重这一年龄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回顾、思考、总结、提升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  相似文献   

14.
盖房子要有水泥、黄砂、砖头、石灰等建筑材料,同样建造“数学大厦”也需要有相应的“建筑材料”,它们就是数学概念,即数学家思维的产物,是数学思维的结果。因此,作为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就应该暴露数学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至少没有专注的深入的思维。所以,数学概念应该从问题开始,具体地说,数学教学应该从导致概念产生的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15.
李帆 《考试周刊》2009,(29):99-100
情感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教育家们的关注,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小学生年龄小,生命体验的方式以感性为主.实施情感教育就非常必要。在小学数学课上实施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感情投入,提高课堂教育的趣味,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有些数学教师误认为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没什么关系,认为数学课是以知识传授和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对于数学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教师拥有积极的、良好的教学情绪和情感,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增强专业修养,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能有所依托,才有保障。没有教师素质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新,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在自律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经验是数学教师从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知识、经历或体验。数学教学经验包括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切经历与体验的总和,其中有些是可以表述的,有些是默会的。积累数学教学经验具有两种途径:一是积极地阅读有经验教师的教学作品,二是多听有经验教师的数学课,在听课现场中形成默会的数学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说:“人生存有性质不同的三大问题,一是人对物的问题;二是人对人的问题;三是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拷问自我存在的终极问题。于我而言,这三个问题也可以看作职业成长中的三个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像不期而遇的“风”,将我吹向远方。借课改创变之风2003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了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小镇,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那一年,我被安排教六年级,  相似文献   

20.
开栏寄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育己”的过程。通常,我们较多关注的是教师的“育人”,但是,社会进步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幼儿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有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本栏目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诸如教研、教科研、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园长培训、教师培训)等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