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6):56-56,F0003,F0004
法老的金字塔群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寝陵。它的集大成者是位于现今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群,矗立在天地之间,雄伟高大,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正统的埃及学在讲到这个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群时,认定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祖孙三代法老的金字塔,是古代垒石建筑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
法老的金字塔群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寝陵,它的集大成者是位于现今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群,矗立在天地之间,雄伟高大,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正统的埃及学在讲到这个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群时,认定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祖孙三代法老的金字塔,是古代垒石建筑的一个高峰。金字塔这种陵墓形式的确立,历经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真正产生尖锥形金字塔形制的是吉萨高原的三大金字塔,其中最高的一座是胡夫法老建造的金字塔,  相似文献   

3.
埋藏了两千年的真理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六百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相似文献   

4.
<正>古埃及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中,除了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形象,引人注目的当属国王法老,其他还有王室贵族、祭司、官吏、军官、士兵等,他们多以木雕、石雕、石刻等文物形式展现,栩栩如生,共同构成了古埃及社会的群像,从中可以瞭望到古埃及社会组织结构和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赵克仁 《世界文化》2006,(10):36-37
渗渗泉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内克尔白天房的南侧,泉水清澈甘冽,长年流淌不息。全世界穆斯林无一不祈盼真主赐给机会,使自己能享受真主所思泽,也是终身的无限幸福。在距今4000年前,在伊斯兰文明中有先知之父称誉的易卜拉欣曾和他的妻子撒拉居住在迦南地区。后来迦南地区遭受大饥荒,易卜拉欣被迫带着撒拉逃到当时土地富庶的埃及。撒拉长得如花似玉,有着迷人的少妇风韵,她的美貌让埃及法老垂涎欲滴,为逃避迫害和求得庇护,易卜拉欣谎称自己与撒拉是兄妹关系,于是法老把撒拉接入宫中,撒拉备受宠爱,易卜拉欣也源源不断地得到了法老的各种赏赐。真…  相似文献   

6.
法老的饰物     
正古埃及国王法老留下的遗产中,有许许多多引人注目的精美饰物,诸如王冠、耳环、手镯、胸饰等等,这些饰物多由黄金、玉石制成,刻有器物、动物、花卉、人物、神灵,其造型独特、设计精美,寓意深刻。欣赏古埃及法老的饰物,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埃及的工艺艺术的精美绝伦,还可以管窥到古埃及文明的一斑,了解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念和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7.
卢浮的“魅影”,不在夜晚,不在苏菲·玛索的电影里,不在蒙娜丽莎的画像前,不在维纳斯和大卫的雕塑前,而是在每一个这样的阴雨天中,卢浮的“魅影”晦涩地出现在卢浮宫前的广场上。他们步履纷纭,影影绰绰,漫步广场。广场上遍布他们的踪影,光天化日之下,在卢浮宫前重新演绎白日版的《卢浮魅影》。只是,他们不是源于数千年前的埃及法老的魂灵,而是寻常现代人在某个不寻常的未知世界里的倒影。忽然,天晴了,“魅影”不再,他们要躲避阳光;于是,纷纷逃之夭夭。立刻,卢浮宫恢复了往日的寻常。折射——卢浮魅影@郑文  相似文献   

8.
为期1个月的“走进金字塔——古埃及国宝展”年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系埃及在北京举办的首个古埃及文物展,多达143件的展品是埃及政府所提供外展文物最多且等级最高的一次,其中顶级国宝40多件,如“叛逆的法老”、“埃赫那吞法老的巨型石雕像”等,均是首次出国展览。其中一件眼镜蛇雕像,系流失国外最近才由美国返还埃及的,该文物回归埃及前参加此展,在埃及人民尚未见到时,中国观众则可先睹为快。该展共分“法老的世界”、“官吏阶层”、“享受生活”、“众神护佑的国度”和“永恒的来世”等5 个部分。古埃及国宝亮相京城…  相似文献   

9.
埃及金字塔     
大凡来到埃及的人都有一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浓厚兴致.从开罗驱车向西南约行半小时,便可到令人神往的吉萨大金字塔.金字塔呈方锥形,是用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据说原先它的外表覆盖着雪白的石灰石,由于风化剥蚀,现今只剩下第二座金字塔顶部的石灰石尚未脱落.吉萨的金字塔共有3座,是古埃及第四王朝三位法老的陵寝,它们分别以法老的名字命名为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大,也最为壮观.该塔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当时胡夫法老曾征召10万民工,历时30年才完成.胡夫金字塔原先高146.59米,现为138米.塔底占地5.29万  相似文献   

10.
古代埃及有一位贤明的国王名叫佐赛尔,但他至今仍为人们所知,主要是由于他的大臣兼首席顾问伊姆赫泰卜的缘故。当时身为大臣者必须同时又是国王的建筑师,工程师,法官,律师,文书和秘书;可见伊姆赫泰卜身兼数职,公务甚多。在其中的两个领域里,伊姆赫泰卜堪称为埃及人中的佼佼者。他写过许多至理名言,他的著作及智慧被后世奉为楷模。此外,他还为他的主公佐赛尔国王设计了陵墓,这便是世界上第一座金字塔。一个人耗去一生之中的二十年时间来建筑一座宏大的陵墓,以容纳死后的躯体,这在现在的人们看来可能是件荒唐的事情。然而我们所谓的金字塔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些陵墓。自佐赛尔开始的埃及法老们曾为他们自己的陵墓竭精尽力,苦心经营。在佐赛尔之前,法老们曾建筑过很大的陵墓,但那只是些砖石结  相似文献   

11.
3300多年前,古埃及一位约10岁登基的小法老,20岁前离奇死亡,在位不足10年,后世对其所知甚少。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尼罗河西岸群山环绕的“国王谷”发现这位法老——图坦卡门(约公元前1343~1323年)的陵墓。这座未曾被盗劫的陵墓保存了数千件古埃及宝物。此发现一经披露,举世震惊。1976~1979年在美国首度举办《图坦卡门的宝物》展览时,吸引了800多万观众。  相似文献   

12.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8,(3):90-91
苏富比纽约情人节举行“红色”拍卖,阳光艾德08现当代艺术首拍告捷,英国拍卖“法老情结”艺术品,“鼠年贺岁通宝”亮相京城,伦敦当代艺术春拍花开两枝.  相似文献   

13.
遗嘱趣闻     
在大多数文明社会中,人们,至少是男人都希望自己决定死后他们的财产如何分配。在远古时期或以后的一些年代里,人们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死者一起埋葬在坟墓中或者同死者一起焚烧掉,目的是希望死者在阴间生活中也拥有那些东西。这方面我们可以想一想埃及的金字塔,那就是埋有许多珍宝的古埃及法老的坟墓。那些富人阔佬希望把他们的武器、衣服、手饰、珠宝、炊具、船只、玩具、马、狗、奴隶、卫士、甚至妻妾一同带到自己想象出来的、和人间生活一样的地下王国里去。这种做法对于死去的人来说,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对后来的考古学家却大有帮助。甚至到今天,在一些原始部落中还保留着相似的风俗习惯。当人们进步到对于死后的生活不再抱  相似文献   

14.
睡眠与梦     
大家都经常谈论“我昨夜做的梦”。事实上,做梦及详梦自有史以来就有所记载。圣经中的约瑟夫给埃及法老(古埃及君王的称号)详了一个梦,从而使这个国家幸免了一场大饥荒。弗洛伊德企图用梦来解释人们心理上的烦  相似文献   

15.
王姣 《世界文化》2011,(1):13-14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初曦地之一,尼罗河年复一年送来丰饶的黑土地,金字塔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埃及这个偌大的竞技场幕起幕落,无数英雄豪杰登台退台。而最有名的表演者,当推希瞄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公元前305—30年)的末代法老克列奥帕特拉七世。  相似文献   

16.
法老的用具     
正古埃及国王法老留下的遗产中,有种类繁多、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的用具,诸如卧榻、箱子、拐杖、枕头、椅子、扇子、宝座、香水器皿等等,这些用具件件都可谓精美的艺术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其实我从未想过要去埃及,对那里也并没有什么"情结",除了金字塔和法老,我对埃及的印象就只有"古老而神秘"这两个抽象的形容词,而且对于在骄阳似火的8月奔赴非洲我也很是犹豫。然而机会就摆在眼前,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18.
川流不息的尼罗河自南而北,穿过非洲广阔的撒哈拉沙漠,注入地中海。千百年来,它不仅孕育出古老灿烂的法老文明,也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热情奔放的埃及人。舞蹈便是埃及民众热情活泼、开朗幽默性格的完美体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将他们的舞蹈雕刻在庙宇和坟墓的墙壁上,保留至今。壁画《乐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在古埃及人崇拜的众多神灵中,形象为牛头、女人身、两只牛角托起一轮太阳的哈特乎尔神,就是专司爱、音乐和舞蹈的神灵。提到埃及舞蹈,人们熟悉而且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东方舞。这种以扭动腰、臀部为基本动作,时而柔美…  相似文献   

19.
时代密封器     
很难说,把一包东西深埋地下或封存在坚固的建筑物里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包收藏有文件和珍品的东西是传给子孙后代的,让多少年以后的人们了解现在的情况。据说,古埃及人最早这样做,目的是为法老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生活提供一切必需品。正是这种做法让当代的考古学家欢喜不己,也让盗墓窃贼有利可图。还有一种说法:习俗来自古代苏美尔人。他们把信件收存在神殿和皇宫的基座里,供以后的统治者参阅。无论是该习俗的年代有多遥远,还是封存的物品种类有多繁多,毫无疑问,其他国家都不如埃及人和苏美尔人。例如,已知的是,在俄罗斯每隔50-100年,…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1-91
在埃及卢克索省政府和现任省长伊扎特·萨阿德博士多次提议下,埃及总理谢拉夫下令,由萨阿德省长牵头组织埃及旅游部、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及卢克索省多名官员和相关领域部分专家成立工作组,并投资10亿埃镑重启因受埃及革命影响而停滞的卢克索省大旅游工程。该工程的部分项目将参考古埃及法老时期原貌修复现存文物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