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完整的人、富有的人、个性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等性质与特点。全面发展的人具有自由劳动、自由时间、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个人、艺术化等特点的生存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人的劳动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全面性和普遍性;人的自由发展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控制和支配他们的社会关系而实现的自觉、自主、自愿的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才能、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三个范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又略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满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消灭旧式分工这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涵义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英特性、社会特性和个人特性三种基本的本质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江泽氏百各“三个代表“思想是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础、前提、归宿,体现了理论创新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正义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形式正义的过程中孕育的,经过了形成、转变到成熟。从“现实的个人”的实践出发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解放,马克思自始至终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平等、自我实现发展和全人类解放,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着全人类何以可能在未来理想社会中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正义目标而确立。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中的主体——“人”的研究应当超越混沌的整体的状态,进行更为深入全面地考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经历两大阶段,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真正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同时主宰自己劳动和休闲的人。后一个基点正是马克思思想的潜在内在逻辑,只是长期被人们忽视了。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休闲可以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塑造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我们应该确立科学休闲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个人能力或素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异地休闲生活方式的旅游在促进人的个人能力或素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旅游境界,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根本。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思想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个性和能力的自主发挥。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思想是对近代西方传统思想的超越。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解放的实质和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即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一理论的理解中,却出现了一种将“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情形。“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偏离了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不能替代马克思语境中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以个性自由为前提的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自由个性的基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自由个性是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也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祟高理想境界,同时也是现实人生的必然选择,全面发展的个人是独具个性、自出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个人。成人教育则是面向人的现实生活的开放教育,推祟个性发展的自由教育及终身教育的集中体现,所以说,成人教育理应而且现实地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旨意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准确的提法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主要涵义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和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加强通识教育;大力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个体性基础,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它又在某些方面抑制了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免了因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导致的理论偏颇。“全面”与“自由”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目的。其思想实质和实现过程都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就包涵了和谐发展、完整发展、平等发展和自由发展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自由个性更是作为其最高境界而成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的需要转化到多方面的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显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挡势,而且提出了现阶段培育“社会的个人需要”的指导性建议,即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从而对人的需要的发展也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了热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总体上是非理性的。它在满足个人需要的表象下隐藏着一种新的控制手段。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个人自由、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都被压抑和控制。而技术进步就是发达工业社会实现全面控制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是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形成学习型社会,学习作为人们的新的需要、新的能力、新的观念、新的活动和交往方式,发展和改造人本身,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生成,从而极大地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发展观,一般地涉及到三个方面,即对发展的认识、定位与评价。第一方面即如何认识发展,是发展观得以确立的基础与前提。这涉及到如何定义与理解发展,“所谓认识发展,就是弄清发展的原因、动力、方向、后果等问题,形成对于发展问题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作为我们研究的总指导原则。”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认为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并非如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发展就是向西方看齐的现代化,它缺少一种自主的宏观理论作指导,流于形式上的西方中心论,这种仅仅依赖政治系统进行的研究,忽略了其中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是把发展仅仅视为社会的单一的物质发展。而将人的发展祛除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