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佩华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该书将“市井”作为独立的概念范畴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类型学研究框框,从而使中国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在民族文化范畴和中国“现代性”范畴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为文学史尤其是市民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该专著对于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现代都市文学研究与京海派文学研究,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意义和学术上的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2.
肖佩华先生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抓住中国市民社会的“市井”特色,并以此为参照概括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市井”式特征。该书选题新颖、角度独异,富于原创性。篇章结构合理,材料丰富,史论结合,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实在、恰当。在学术上具有开拓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实际上它是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文体样式,但因古代正统的文论意识作怪,它只能作为"小"说存在于民间,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其自身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进入近代社会后,小说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俨然成了一种"大"说,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么,作为一种文体样式,现代小说体式与古典小说体式有何差异?20世纪的小说体式有了怎样的进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小说文体样式?新近出版的季桂起先生的<中国小说体式的现代转型与流变>(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以新颖的文化视角、独特的学术见解,清晰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小说体式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的流变过程及其运行规律,从而为中国现代小说体式的史学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明科博士的学术专著(嘶怨恨理论视界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从怨恨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重新解读。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现代转型的研究,也是一个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学而克服怨恨感情心理体验的研究。这部专著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有十多个方面的开拓创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一种新范式与新论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是第一部从流派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专著,也是体现严家炎学术风范和研究思路的经典文本。它在研究对象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的灵活与新鲜,研究风范的朴实与严谨方面,具有开拓和典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命名是历史的构造物,目前面临身份的合法性危机.面对众说纷纭的求解之道,将文学分期还原到标记历史的功能上来,而将作为价值描述的"现代文学"悬置起来另加讨论,从而寻找一种中性的文学分期表述,为建构多元的文学史提供一个平台,这应该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晓明提出的评价中国当代文学应有"中国立场"的说法细究起来是可疑的,强调中国历史和文学的独特性,不能抹煞了更大的、更具普遍性的世界视角和文学尺度。历史合理性并不等于文学合理性。当代汉语写作有其独特性,但不能因此而拒绝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所已确立和达到的水准与高度,过分强调其不可比性和不可通约性实际上是一种心虚和逃避。"中国立场"的提法会将单纯的文学评价问题复杂化,带上不必要的政治及民族的情感色彩,评价当代中国文学,多些"文学立场",而少些混杂不清的"中国立场",显然将有益而无害。  相似文献   

9.
这部书浸透了一位学在中国古代学研究的园地中几十年辛勤耕耘的汗水,凝结了他在传统化的宝藏中不断探索、钻研的心血,反映了其在事业上追求的执着和思考的睿智与深刻。刘书成教授,这位在我省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的中年学,已经离我们而去,这部书便是他留给家人、朋友,留给学术界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延展至今,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的一个强大推动力,改变了该学科的研究格局,成为学术研究新的生长点。本文以80年代为时间限度,考察了从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到《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及相关现象,阐述了在特定语境中,"现代性"与"现代化"交互使用,取代沿用甚久的"革命——阶级分析"范式,建立"现代性——启蒙话语"范式的学术进程,并且对其中一些关节点予以较为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急遽转型与文化的嬗变,中国都市不规范地迅猛发展,李俊国先生亲身经历、感受并关注着这一切。2004年1月,《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一书的形成出版,对于他本人来说,是卸下了背负长达十几年的“包袱”。该书从文学与都市的“关系”维度,专做现代都市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种奇妙的现象是,中国新文学诞生十年左右就出现了"新文学史",新文学的各个门类--诗歌、戏剧和散文在随后也不但出现了大量的作品史,而且都早已出现了理论史,但唯独新文学品类中最为繁荣的小说,却只出现了小说史,却没有小说理论史.  相似文献   

13.
象征古已有之。不过,先民生活在主客体还未分裂的圆融世界,大地上处处写满自己的欢欣与疼痛,象征实在是信手拈来的本能。到了现代,主体与对象世界分离,世界因异己而神秘,因神秘而错综,吐纳着妖异的云雾,召唤着有慧根的诗人。置身于异己的世界,诗人有那么多的孤苦和畸零要申说,却无力申说,偏偏在错综的对象中觅得呼应。  相似文献   

14.
王泉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是一部以研究当代西藏文学作品和作家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史专著.这本书在着重史论叙述的前提下不忘在全球化背景中关照中国当代文学西藏书写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趋势.这是一次对当代西藏文学细致而虔诚的审视和回顾.  相似文献   

15.
王泉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是一部以研究当代西藏文学作品和作家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史专著。这本书在着重史论叙述的前提下不忘在全球化背景中关照中国当代文学西藏书写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趋势。这是一次对当代西藏文学细致而虔诚的审视和回顾。  相似文献   

16.
刘炎生是治中国现代学的知名学,他写的《中国现代学论争史》是中国现当代学研究颇有影响的专。他又是知名的人物评传作,其为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等中国近现代名人写的传记也已有口皆碑。其中《林语堂评传》还获得了1995年广东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人社科优秀成果奖的三等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他不仅具有学的渊博学识、穿透历史的目光,而且满怀感人的才情。经他笔下还原出来的坛风云人物,无不有一种令人感到摩挲肌肤、深入血脉的熨贴,可谓既得入木三分的理解,又有惺惺相惜的同情。今年,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潇洒才子梁实秋》(以下简称《梁实秋》)一书,再次展现了他作为学写传记的风采,凸现了鲜明的学术意识和创新意识。他敢于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被尘封已久的现当代学批评大家、散大家梁实秋,着实慧眼独具、勇气可嘉,陈寅恪说的“理解之同情”,在此书中获得了最好的体现。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优秀人物传记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谢昭新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和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及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先后出版了《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3月)、《现代皖籍作家艺术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相似文献   

18.
谢昭新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于2003年9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以其鲜明、突出的特点,个性化的言说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为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研究,认为这一研究视角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的新视域,研究的意义重大。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多,作品丰富,内涵深广,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独立品格。从市镇这一特定的角度入手,结合中国现代市镇所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展示中国现代小说被"乡土文学———都市文学"二元模式所忽视或遮蔽的文学价值,从新的叙事视角发现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揭示中国现代市镇小说所特有的审美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开掘。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进一步转型,在人文社会科学与文化研究的新语境中,现代中国文学学科面临着发展中的许多新的问题与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