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查阅参考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江枫"是"江村桥"与"枫桥"两桥的简称的结论。"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审美依然深邃丰富而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似文献   

3.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有"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名句.唐以来无人提出疑问,然至北宋欧阳修始提出当时是否有夜半敲钟的问题,其他宋代文人继之而起,纷纷作出各自的考释.夜半钟声究竟到过客船没有?成为一种重实尚考的诗歌阐释方式的思维的象征.宋代文化注重考实循理的风气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最明显,它对整个诗歌评论的价值取向和心态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这种心态也改变了理解和欣赏诗的趣味.  相似文献   

4.
枫桥夜泊     
张继 《小学生天地》2011,(10):20-2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似文献   

5.
《“江枫渔火“质疑》 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枫桥夜泊>乃千古名篇.朱寨先生则据俞樾<枫桥夜泊>诗碑碑阴有关疑似资料,以为"江枫渔火"应是"江村渔火".本文从唐人诗集、宋人方志笔记及"江枫"意象等方面予以驳正.  相似文献   

6.
去枫桥,看月落乌啼,听夜半钟声,和江枫渔火对愁,这也许是千百年来每个文人的一个情结。即使不是文人,不知道张继这首《枫桥夜泊》的人也不多。  相似文献   

7.
正一座古城让世人读了2500年,这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它用深厚和精深的文化滋养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并促进了教育的兴旺和昌盛。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一首《枫桥夜泊》更让这座城市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驻足停留的垂青之地。近年来,苏州市教育系统一  相似文献   

8.
葛稳罡 《现代语文》2009,(11):21-22
唐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的"江枫渔火"应为"江边渔父";原作的诗题应该就是唐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所署的《夜宿松江》;作者张继当时应该就泊船于松江,而非寒山寺前的"枫桥",也可以说此诗与今天的"枫桥"无关。  相似文献   

9.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张继中了进士后正赶上安史之乱爆发,所以朝廷也没有给他官职,他就到苏州一带避难去了。在那里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一诗。后来他又出去做官,写下了诗多诗篇。他的诗风格清远,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已经被选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如此,根据《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歌曲《涛声依旧》更是红遍大江南北。"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这句词,仿佛能让人沿着历史的脉络,感受到诗人千年以前羁旅在外的惆怅。因此,文章从《枫桥夜泊》中的"霜"这一意象入手,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2014,(21)
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径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枫桥夜泊》。此诗后两句记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的情境。深沉悠扬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然而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梁安辉看来,钟声的悦耳另有玄机。"此钟的长高比例是0.61,与黄金分割很接近,所以它的声音给人以悦耳和震撼之感。"这是梁安辉在姑苏寒山寺游玩时所发现的声音的"一见钟情"理论。"所谓的‘一见钟情'理论是指一个被感知系数  相似文献   

12.
解雅舒 《学语文》2008,(3):41-41
不知为什么,自己就是这么喜爱张继的《枫桥夜泊》,尤其是在我孤独的时候,耳旁仿佛就立刻传来了寒山寺的杳杳钟声,每一次撞击,都沉重有力,扣动心弦。我就像是那羁旅之人,在清冷的月光下,沿着无声的江水,顺流而下,漂泊在记忆的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张继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的图景:夜半霜气寒冷,月亮西沉,耳听乌鸦几声惊叫,眼前是江岸边的丹枫和水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愁绪多端久久无眠。而寒山寺钟声又远远传来,叩起了旅人的心扉。这钟声穿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悠远的空间里荡漾,我们也曾经被诗人的愁绪所感染,  相似文献   

14.
蒯威 《辅导员》2015,(5):31
近日,学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地点是著名文化名胜枫桥。枫桥景区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以寒山寺、铁铃关、古运河等古迹闻名,特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更是让它家喻户晓。一路上,我们背着张继的诗直奔景区。下了车,一边欣赏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一边对照古诗寻找诗人的足迹。这时,一个孩子疑惑地问遭“老师,这里怎么没有‘山’?”  相似文献   

15.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夜晚停船在枫桥所作的一首诗。原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丽自然,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诗中的几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分歧很有探讨的价值。一、枫桥夜泊的季节。关于《枫桥夜泊》这首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来在听几位教师执教的《枫桥夜泊》一课时,一些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摘录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镜头一:尊重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当学生已经读熟《枫桥夜泊》并了解大意时)师:我们再读读《枫桥夜泊》,并观察插图,把你由此想到的告诉同学们好吗?(学生读古诗,看插图,联想。)枫桥夜泊  相似文献   

17.
《枫桥夜泊》是浙江特级教师王崧舟近年来的代表课例之一,用课堂教学技术的视角对这堂课进行分析,对一线教师改造以串讲串问为主要表征的古诗教学有实际的借鉴意义。"教学技术是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中端或中介、桥梁"[1]"教学技术即指教学科学理论的行为转化或由教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有程序要领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或技能"[2]。也就是说在教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阶段是一个未成年人成长和学习的黄金时间,这个阶段是培养他们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的时期。为了使小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有步骤、有方法,讲究实效性,讲究效果,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教法和人性化的赏识教育,争取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然而,现在的孩子由于长辈的溺爱,产生过分的依赖性,怕苦怕累,不愿动手学  相似文献   

19.
《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张继,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其诗多为羁旅题咏之作,其中《枫桥夜泊》为传世名篇。苏州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得名,成为久盛不衰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0.
朱引玉 《巢湖学院学报》2005,7(6):114-115,128
张继,襄州人,曾以一首<枫桥夜泊>蜚声诗坛.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来到越中避难,之后,他曾北上长安、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大历四年在武昌入转运使府幕,约在大历六、七年"分掌财富于洪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