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明军 《考试周刊》2011,(53):28-29
在大力提倡义务教育的同时,近年来,却有一部分家长放弃学校教育而将孩子领回家中自行教育,办起了"现代私塾"。作者基于美国的"家庭学校"发展的经验,提出对我国"现代私塾"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3.
王春兰 《家长》2014,(8):70-71
哪怕就做一棵路边的小草,只要它保持蓬勃的生机,何尝又逊色于鲜艳夺目的鲜花呢?  相似文献   

4.
李国  汤魏 《教育文汇》2006,(6):17-17
学生喜欢,家长反对。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下嫁”教高中,却遭遇信任危机。在风波的背后,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旧的教育观念在作祟——新学期伊始,重庆某著名中学便遭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部分家长联名致函校方,要求将高一年级实验班班主任、教数学的博士毕业的老师申伟(化名)换掉。家长们的理由是“他教得不好,管得不严”,并给校方施压:不换老师,学生就转班或转校。  相似文献   

5.
谈到背诵.有的人会认为是“死读书”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背诵名作名篇,可以使我们更纯熟、更深刻、更牢固并且更长久地掌握知识.然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反刍”、消化,更有益于我们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古人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学习语文的至理名言一直深受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6.
德国版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卓越计划”提高了受资助机构的科研资金收入,这些资金主要被卓越大学用于科研人员支出,博士候选人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群体。证据表明,受到“卓越计划”资助的德国卓越大学扩大了博士候选人的培养规模,科研发表产出继而提升。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历来视博士候选人为“科学继承者”,给予博士候选人正式的科研人员地位,在绩效导向和周期特性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背景下,体现出了更高的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7.
梁霞 《小学生时空》2013,(12):22-22
女儿开始说“不”了 最近,无论我让女儿做什么,她总会对我说“不”。面对女儿的任性,不习惯的我总是耐心地对女儿说:“你小时候多乖啊!我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即使我在厨房摘菜,你也会拿一个小板凳来和我一起摘。有一次,我发烧了,你还为我;中了一杯板蓝根。你还记得吗(7”对于我的提问,女儿还是用“不”来回答我。  相似文献   

8.
1 大学毕业时,爸爸说:“你一定要念一个硕士学位。不用念博士,可是硕士是一定要的。” 为什么“硕士是一定要的”?我没问。爸爸对我的要求非常少,所以一旦他开口了,我都很“上道”地照单全收,当然,也因为硕士大都很容易念,选个容易的科目,常常可以在九个月内就拿到学位。  相似文献   

9.
亢小峰 《教育》2011,(10):31-31
私塾教育在公共教育面前,是否能占水一方?是否能补充公共教育的不足,是否能在主张个性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走越远?并与之和谐相处?这些思考不论是私塾里的“先生”还是孩子们的家长都得面对。在鼓励多元化、均衡化、尊重个性、注重发展以及鼓励各种形式办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容纳并引导现代私塾走向康庄大道呢?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时,爸说:“你一定要念一个硕士学位。不用念博士,可是硕士是一定要的。”  相似文献   

11.
博士“后”     
爸爸是博士,妈妈是硕士,我呢,自然就是博士“后”了!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喜欢动手搞“研究”,我还喜欢旅游、读书、看报纸……  相似文献   

12.
鲍宇 《早期教育》2006,(10):24-24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回答:“今晚我们吃什么?”“随便。”“明天你穿什么衣服?”“随便。”“咱们周末去哪儿玩?”“随便。”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随便”的解释有三条:1.不在范围、数量等方面加以限制。2.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  相似文献   

13.
早晨去上学的时候,女儿像往常一样,伸出小手说:“妈妈,这个星期你要多给我点儿零花钱哟!”想到上个月女儿生日,她外婆才给过她50元零花钱,我就来了气,嚷道:“上个星期外婆给的零花钱,你都干了什么?”“买零食和布娃娃了。”见我生气了,女儿瞩着泪小声辩解,“外婆给的是200元零花钱。”  相似文献   

14.
流水 《家庭教育》2011,(5):22-23
在亲朋好友眼中,女儿佳仪是个沉得住气的人。无论多么热闹的场所,她总能静如处子。遇到高兴或烦恼的事情,她也是喜怒不形于色。知女莫若母,别看佳仪整天不声不响的,但这孩子主意特别“正”,遇到事情无须我和丈夫参谋,她自己就能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5.
梁书新 《教书育人》2005,(12):27-27
女儿今年4岁了,新学期我把她送进了城区的一所希望幼儿园。开学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儿小脸蛋总是阴沉沉的不高兴。全家人为了不至于给她增加心理压力,在女儿面前都绝口不提丝毫与上学相关的事。一天放学回家,女儿竞神采飞扬,满脸笑意,心情好得不得了。真令我好生奇怪,出于职业的敏感促使我急切地向女儿问其原因:“明天休息吗?”“不是。”“当上班长了?”“不对。”“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你真笨,看这儿,女儿调皮地向我举起了她的小胳膊,噢,女儿的手腕上多了一块红色的“表”。  相似文献   

16.
晚上,吃完饭,我在厨房收拾碗筷,女儿在餐桌旁煞有介事地给我“打电话”,这是她和我之间经常有的节目,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她对着话。一会儿,可能觉得不够过瘾,小家伙跑出去从我的包中翻出手机,作为道具,拿在手中继续装模作样地给我“打电话”。正说得起劲,只听“叭”的一声,手机掉到了地上。我过去捡起来,看看没事,沉下脸,一言不发地把手机放回包中,回来继续收拾碗筷。女儿见我不理她,就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05,(9):13-13
每逢周末晚上,南京熙熙攘攘的丹凤街上,就会出现一个衣着整洁、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的乞丐。没想到他竟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热能博士。据其当年的导师介绍,这位陈博士很聪明,还曾是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燃煤磁流体发电项日的主要技术骨干。后因个人和家庭问题辞职在家,不愿找工作而走上乞讨之路:以陈的才学,找工作不算问题,主要是心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远 《幼儿教育》2010,(5):11-11
记得女儿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就经常教育她,要从小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比如手中的垃圾不要乱扔等,那时小家伙会踉跄地走到我身边,睁大眼睛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说,家里的、马路上的、超市里的垃圾桶都有“嘴巴”和“肚子”,它们每天会饿,需要“吃”很多垃圾,这样做不但垃圾桶可以吃饱,还可以让家里和街道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9.
素静 《家长》2012,(6):16-18
我很庆幸自己设法让女儿怀揣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穷”这个问题,我想,这必定有利于女儿的健康成长。 女儿刚上小学时,我怕她不适应新环境,便要她多跟同学一起玩儿,甚至给她买了许多零食让她带到学校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以此增进感情。渐渐地,女儿和同学们熟悉起来,女儿不再觉得孤单,我的担心也开始消失。  相似文献   

20.
快哉风 《青年教师》2009,(11):46-46
女儿生下来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虽然已是一名少先队员了,可依然属于“大家闺秀”。长此下去,女儿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于是,我对女儿施行了一系列的“生存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