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试卷的新走向 课程改革了,课本变了,课堂变了,试卷的脸也在悄悄地变. 1.走向人文 较之以往,试卷不再是一幅冷冰冰的面孔--比如卷头:"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你们一定又掌握了许多知识,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比如卷尾:"你真能干,全部完成了,要细心检查一遍哟!"或者是:"这么顺利做完了,你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有时还在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一些提示语:"警告:此处地雷多多,看清要求,以免触雷!"这样的"警告"那么风趣,那么有人情味,学生当然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小学中年级学生往往把考试的“试”写成“试”,虽千叮万嘱,斜钩上不要加一撇,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偏要加一撇,这次期中试卷上,又有几人将考试写成“考试”了。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吗?第二天,我夹着一叠试卷进了教室,进行试卷分析。讲到第一大题时我故作惊讶地说:昨天考试的时候有几位同学偷偷地将“兵器”夹带在试卷里了。同学们大惑不解,一双双惊奇的眼睛你瞧瞧我,我看看你。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戈”字,说:“同学们认识它吗?不认识的话请字典帮忙。”大家兴趣大增,马上打开字典急于想知识这字读什么,是…  相似文献   

3.
每到五六月之际,我常见到一些高三的学生手里拿着一叠纸张,嘴里念念有词地背书,原来是学校里发的“历史名句”。这大概成了他们复习语文的第二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做一套又一套的“模拟试卷”)。这成了复习迎考的一道“风景线”,有人戏称为:平时不补临时恶补。常有高中生问我:“这样背警句、名言有没有用?”我通常的回答是:“有用,但作用有限。”说它有用,是因为:无论怎样,你记住了一些名句,总是积累了知识。说它作用有限是因为:你想依靠背了一些名句就能在默写“诗词名句”时提高分数,那么,犹如大海捞针碰到的概率不会很高。因为高考中要求…  相似文献   

4.
古代有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它启示我们:凡事应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比如在生活交往中,说谎话是不对的,但善意的谎言却是美丽的。一理通百事,日常生活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一天上午上课前,我让一位同学帮我分发语文试卷,并告诉他,两人一份。上课后,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学生冲我大声喊:“老师,我没有卷子。”我说两人一份,但接着又有学生说:“我们四人也没有分到一份。”这时,那位分发试卷的学生站起来解释说,试卷在分发过程中被同学们一哄给抢了。我一听,心里猛地一惊:“怎么会这样?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哪去了?这事如不查个水落石出,今后还怎么开展工作?”思索间,只听一个学生提议道:“老师,翻抽屉,让他丢人!”  相似文献   

5.
报刊撷英     
提倡“环保批评”批评是有颜色的吗?有的。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我警告你,假如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之类的话语常出于其口,于是学生称之为“红色警告”。如果说警告型的批评是红色的,那么嘲讽挖苦型的批评对学生来说,则是黑色的了。有位叫夏冬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呀,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笑,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会深深伤及…  相似文献   

6.
“你有必要把我父母离婚的事讲给全校听吗 ?”“筱钧 ,你能不能走慢一些 ,我快跟不上你了。”“我警告你 ,离我远一些 ,不然我不知道会做出什么。”“筱钧 ,你听我说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筱钧停下脚步 ,转过身 ,望着黎影。黎影快步走向她 ,边喘着粗气边说 :“太好了 ,你肯听我说了。”筱钧冷冷地望着黎影一眼 ,说 :“我最后说一遍 ,别再跟着我。”转身就走……黎影一个人呆呆地站在操场上 ,她必须去想一个她不愿意想的事实 :她和筱钧的友谊画上了句号。“这个月的 31号会有狮子座的流星雨 ,请大家注意观看……”正在听广播的黎影突然双眼…  相似文献   

7.
笑画笑话     
作弊安娜和托利是同桌,两人考试经常作弊。一次考试,由于老师监考很严,无法作弊。考完后,安娜说:“今天我糟糕透了,交了白卷。”托利说:“我和你一样,也交了白卷。”安娜叫道:“那糟了,老师又要说我偷看你的试卷了。”评价老师:你对拿破仑这人怎么评价? 学生  相似文献   

8.
卢瑟福是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他不仅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举世闻名,在培养人才方面也令人称道。 有一天晚上,时间已经很晚了,卢瑟福走进他的一个实验室里,看到一个学生仍然俯身于工作台上。 卢瑟福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学生马上回答说:“我在工作。” 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了?” 学生答:“我也工作。” 卢瑟福再问;“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 学生高兴地说:“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并等待着这位著名学者的赞许。 卢瑟福稍为沉吟了一下,随即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你有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我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很美的青草,不过…  相似文献   

10.
每位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属相,我也不例外。可是我的属相却是变化多端的。妈妈每次与邻居聊天时,经常以我们小孩子为话题。你听,妈妈们的教子经验会又开始了。我妈说:“我家那小子(当然是我啦),他是属猪的,又能吃又能睡!”虽说语言不那么精彩,可还是看得出妈妈那一脸的自豪。平时我非常好动,几乎不能老老实实在哪儿坐一分钟。爸爸只要一见,准会警告我说:“你属破牛的,一会儿不敲两下就要散架!”我一听忙收回了“自由”的腿脚,吓得伸伸舌头坐端正了———我怕爸爸真的“修理”我。在课堂上,我太“活泼大方”了:一不留神就蹲到凳子上去了。这…  相似文献   

11.
郑海 《湖北教育》2004,(1):22-22
案例 加分事件 事情经过:某次月考之后,一学生试卷分数被少加10分,表现极为不满,被老师当堂带到办公室。 老师:“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学生:“我没说什么,只是说分数加错了。” 老师:“你的原话是什么?”学生默不作声。 老师:“你有胆量再说一遍?把原话再说一遍?你以为你坐在后面我就没有听到?” 学生:“我说分都不会加,还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的时候:“100分,咱俩又见面了。你准备长住吧?”试卷笑嘻嘻地对100分说。二年级的时候:“90分,我有一阵子看不见100分了,他是不是病了?”试卷皱着眉头对90分问道。三年级的时候:“唉!80分,你二哥90分呢,莫非它也病了?”试卷低下头唉声叹气。四五六年级时:“80分,这回咱们可成形影不离的好友了。”试卷对一旁的80分笑道。初一了:“80分叫我对你说,它最近有点缺钙,准备休养一阵子,有一段时间不能来,它叫我来陪你。”70分说。初二了:“90分!真的是你呀,你的身体好了?真是可喜可贺呀!”试卷欢快地叫起来。初三中考了:“试卷兄,相隔5年还认…  相似文献   

13.
初三复习的一次数学测试 ,李莉同学的试卷只答了一部分 ,有些很简单的题目也没有解答。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 ,从初一到初三各个学期都是获优秀奖的学生 ,怎么会这样呢 ?下课后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把试卷往桌上一扔 ,生气地问她是怎么回事 ,李莉同学说“那些卷子我都会做 ,没有不会的 ,做不做有什么用。”我说 :“这些试卷不做 ,怎样面对中考 ,怎样接受中考挑战 ,难道你不参加中考了 ?不想升上高一级学校了 ?”李莉听后也生气地回答 :“考上高中有什么了不起 ,我爸妈不也是读完高中 ,照样在家‘修地球’。再说就是考上了 ,我家里也没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14.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最近,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美国社会赞美式的少儿教育方式提出了警告:赞美无过,但别走火入魔。美国人讲话喜欢用大字眼,赞美某人或某事时,经常会用诸如“我今生看到的最好的”,“这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5.
不许预报     
在法庭上,一位气象员正准备接受审讯。法官问他:“你的职业是什么?”“气象预报,尊敬的先生。”法官不满意地摇摇头,说:“那么我郑重警告你,在法庭上你只许说已经发生的情况,除此以外,什么也别说。”不许预报  相似文献   

16.
比喻有话说     
<正>说到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同学直呼太简单了。比喻确实不难,也很常见,不少人在刚学会说话时就能运用了。比如,一个小宝宝指着月亮说“香蕉”,指着煎蛋中间的蛋黄说“太阳”,这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当你真的要学习比喻手法的时候,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了。比如,  相似文献   

17.
英国剑桥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以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而闻名于世。有一天晚上,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学生不无得意地回答说:“老师,我在工作。”老师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呢?”学生说:“我也工作。”老师又问:“那么早上你也在工作吗?”学生更为得意地说:“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满以为老师会夸奖他一番,但没想到卢瑟福教授反问:“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19.
讲一点逻辑     
写文章,自然就免不了要讲一点逻辑。道理讲不讲得清,是不是前后矛盾,讲完了是否让人心服口服,这中间是有一些讲究的。比如我们在一起看电视,有人说赵薇在这一部戏中没有在《还珠格格》中演得好。其中一位便说: “没演好?你去试试。”这种说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同类的,比如“某领导真是太没水平了,这样的事都摆不平。”另一位便说:“看事容易做事难,你去也未必就能摆平。”其实,这“你去试试”和“你去也未必能摆平”的说法是不对  相似文献   

20.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也是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一个重点。汉语词汇十分丰富,其中成语又有言简意赅、考查点多的特点,因此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上,所以有必要对近年来成语试题的“稳”与“变”的走向作一些分析。 成语考查的“稳”表现在这些方面: 一、成语是“必考项目”,是重要的知识点。综观近年高考、会考和统考试题,几乎每一份试卷都涉及到成语,这是由成语在词汇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掌握汉语词汇的状况,是完全可以通过成语的考查来确认的,因此,成语成了命题者所钟爱的“宠儿”。自从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后,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点不断改变、拓展、深化,而成语试题却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各份试卷上。这就告诉我们,成语是一项重要的必考内容,需要在复习备考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