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紫后期创作与俄苏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情绪、个性特质、湖湘文化的传统共同造就了叶紫功利性的期待视野,其政治倾向性与其创作个性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本文从文艺理念、美学品格、小说诗学等方面论述了作家后期创作的拓展与俄苏文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和借鉴,而且是在相同思想基础上的共通和响应.  相似文献   

2.
本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段革命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翠革命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散文以犀利的眼光和独到的视角将话题集中在对文学的困惑与迷失、文化的粗陋与浅薄、社会群体思维的落后与恶俗、人性的伪善与阴暗等话题的探讨上。他的散文文本背后的绝望而清醒的意识,在批判的同时坚守的信念,为我们展现出其独具一格的思想品格与美学风范。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和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优秀的女作家,两人都因为政治和个人遭际的变化致使创作上发生了变化。但因为两人对待这一变化的态度不同,导致两个人作品境界截然不同。变故发生后,李清照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她后期词有了更深的意蕴;而张爱玲则置国家于不顾,丧失了一位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后期的创作几乎毫无社会价值可言。本文通过对两位女作家后期创作的比较研究,在作家的创作动机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创作达到高峰以后艺术激情出现了徘徊和犹疑,他感觉到了他所主张的神即自然、美在生命的观点与新时期文学主张不相适合,他感到创作上和文化选择上左右为难.沈从文对自己所选择的传统文化和小说世界有所改造.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开始了尝试结合其他的文化以改造他崇尚的传统文化,尝试在小说的人物和故事中体现变革的力量,他的后期小说创作视角从率真、自然的湘西世界开始转向关注变化中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7.
景竹华 《考试周刊》2011,(87):208-208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艺术素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上交通的便利,外出写生的必要性已逐渐为广大学校和学生家长所认识,学生对外出写生的兴趣越来越浓,热情越来越高,创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讲授风景写生这门课程时,为了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态度、对大自然敏锐的洞察力、对纷繁物象的记忆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作者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带领他们到学校周边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地方,集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一定数量的写生作业。回到学校后,要求学生及时将外出写生获得的素材整理好,然后指导他们按照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完成一幅幅作品。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左拉的小说创作与理论入手进行探究,并在对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中,从宏观上揭示了其在美学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他不但能博采众家之长,而且善于发挥和创新。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之外,非常注重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契诃夫、阿尔志巴绥夫等都对其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文娟 《双语学习》2007,(10M):209-209
在建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中,杨沫的《青春之歌》无疑算得上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经典性”文本。从诞生之日起,到世纪末的今天它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跨越这可称得上漫长的时间隧道,我们的时代已形成了不同于建国初的适合于时代自身的文学品位与美学品格。站在20世纪的终点线上,让我们回眸凝望,从《青春之歌》独特的艺术特质出发,再对其经典地位进行一番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先锋文学、地域文化与我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锋小说"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产物,它的一个贡献是解决了小说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重大课题;地域文化不是一种方言、习俗、习惯等的拼盘,而是一种文化意识,并最终超越文化界限成为一个民族性的东西;选择文学创作之路,是兴趣、欲望的满足,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斗法是佛经的重要内容,其体现在释迦与魔波旬之间、不同教派之间乃至菩萨之间的争竞。这一结构遂为中国本土之小说所采用,却演变为儒释道相互的较比高低。其化根源则在于现实生活中三教之间的那种水火为容、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但在宋暨其后,该类作品主题被表现作家主观情感的创作动机所置换,这一本质转变,首先是三教合流思潮在宋元明清的定型致使比类小说寻求新的创作依托,而情本位观念的弥漫则为这一转变奠定了实质的内核。  相似文献   

13.
在契诃夫创造的“沉闷“人物系列中,导致他们“沉闷”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思想意识的超时代性-他们在自我存在方式中首先领略到了20年世纪的人才普遍领略到的孤独感,他们的孤独一是表现在他们与其所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二是表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的超卓拔群,三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不断相互沟通,而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作者孤独的心灵观照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把握作品的相应背景,便意味着进入了开放的审美体系,许地山的受佛家思想影响,以及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的个人背景,构成了他“问题小说”的特殊品格。  相似文献   

16.
一文学在新时期发生了转型 ,这是不成问题的 ,为何转型好像也不难理解 ,但怎样转型 ,转出怎样的“型”,流向如何 ,则不大容易说清楚。王又平先生的新著《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 ) ,把文学转型与小说创作潮流的演化联系起来考察 ,在文学转型的背景下把握小说创作潮流的演化 ,借用现代西方文论的成果对小说创新的现象进行小心翼翼的归纳整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判 ,恐怕就是想对上面的问题给出一个说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恶魔》中借人物斯蒂潘特罗弗莫维奇的口说 :“人类生存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17.
明治大作家尾崎红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先行研究中多从尾崎红叶对日本传统文学的承袭关系上的过度阐发,而使得学界的研究厚古薄今,对于尾崎红叶从西欧文学中寻找新的写作模式的现实却不甚重视。文章认为尾崎红叶的文学翻案不仅承袭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养分,还受到西欧文学叙事方式的影响,他在充分吸收了外来文学的养分之后,探索出了一种综合东西方文学优势的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9.
漂泊流浪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化现象,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五四时期,时代的剧变带来了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隔膜感,漂泊流浪遂成为令人瞩目的学主题。时代氛围的濡染和个体的漂泊经历造就了郭沫若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漂泊审美特质。物质困窘、耿介率真、愤世嫉俗、毅然奋行是其小说中飘泊的共同特征,离去一归来—再离去是他们共有着的一种行为模式。这些在苦闷中徘徊却依然顽强寻路的漂泊形象既凸现了郭沫若鲜明的创作个性,又表现出其坚韧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崇尚理性的化传统与18世纪的启蒙精神,为19世纪现实主义学注入了忠实地再现生活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的哲学基因。在对20世纪小说的审视中,能否发现理性传统的存在,能否察觉作家对生活本质、历史必然、自然秩序的肯定以及由此生成的真实观念,无疑是判别作品特质的重要依据。由于《日瓦戈医生》兼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表征,透过其学理念和表现方式,不仅可证实本的“生命基因”之说,而且可深化对20世纪现实主义内蕴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