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研究以个体的价值取向为依据,编制了道德违规事件问卷,考察三种类型和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随机选取4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三种类型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违反了公正价值观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关爱次之,宽恕更次之;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导致他人健康损害的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名誉受损次之,财产损失更次之。该研究在道德领域三主题的范围下研究个体的内疚状况,从更深的层次探讨了内疚的机制,为培养大学生合理的道德情绪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夏娟 《幼儿教育》2012,(Z3):65-69
本研究选择幼儿园中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各60名作为被试,通过四种图表任务的测试考察儿童图表理解能力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5~7岁儿童对表格、饼状图、点状图和柱状图的理解能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从中班到大班这一阶段是儿童图表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特殊阶段,同时又因面临学习、择业等压力,其认知、情绪的变化异常突出。尤其是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时,往往持一种消极的态度或采取一些极端的应对措施.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鉴于虚拟内疚是基于人际关系之间的心理换位基础上形成的.而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度过。于是提倡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虚拟内疚的教育方法引入道德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没有外在控制的情况下.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相互影响机制,以致彼此间可以相互调节、相互强化,进而促使其良好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类比推理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推理形式。它是指根据两个对象的一定关系,从而推论出其他两个事物也具有相类似的关系,或者推出相类似的其他事物。一般表现形式为A:B::C:D,由于类比推理综合了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过程,因而常被作为衡量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实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小学生类比推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揭示类比推理的负荷因素;比较小学生掌握不同性质类比推理的难易程度;为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实验设计一、方法采用个另测验法。要求被试针对三种性质的测试题目,通过选择进行类比推理。二…  相似文献   

5.
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看成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开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5~6岁儿童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过程等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学前儿童对数的顺序关系、数的基数特点、序数特点以及数的抽象含义等内容能有较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认知心理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于估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形成广泛共识.9~12岁儿童估算策略选择的发展特点有:在估算时能选择多种策略,且策略的使用频率不相同,取整使用最频繁,其次是先补偿,转换和分解策略的使用频次最小;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估算策略选择的最佳击中率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估算策略选择的个数增加,估算策略选择的最佳击中率上升;估算策略的选择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容积是作为体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本有的只是在圆柱体积的例题中讲了容积的计算方法,有的是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附带说明一下容积的含义、计量液体容量所用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体积关系虽很密切,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从一个容器来说,它的体积和容积所指的对象就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与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儿童虚拟养育实验教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发展心理学实验教学研究背景,然后对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实验进行了概述,最后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方面论述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考查了180名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10—12岁儿童能够理解羞愧感,在理解程度上有年龄差异;(2)“公开化与私人化”与羞愧感的产生密切相关,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与羞愧感的产生无关,却与内疚感的产生密切相关;(3)10—12岁儿童认为产生羞愧感主要是由于不适的行为和害怕被公开。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视角出发,将7岁儿童的游戏行为置于家长、社区、学校等因素构成的微观环境中进行观察,描述了7岁儿童游戏行为特点,比如以“道吉信息加工模式”解决矛盾、以玩具为媒介参与游戏、游戏中的性别的分解,并对如何改善微观环境,促进儿童的游戏行为及发展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第二学段的概率内容一再调整,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反映概率部分的内容难教,要么太容易,要么太难,对儿童的理解很难把握。学习概率,儿童要从已经习惯了的确定性数学思维方式向随机性数学思维方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查、观察、问卷与访谈的方法对8名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进行中、大班两年的跟踪研究表明: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中班上学期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得分高的儿童在大班末时得分仍然偏高。儿童的基数概念、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以及书面加减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如在学习兴趣、注意力、自控力与坚持性方面高得分组有明显的优势。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智力研究中主要测量归纳推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童的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的瑞文测验材料来探讨我国7—12岁蒙汉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以及在这一年龄阶段中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有无显著的民族差异,有无男女性别上的显  相似文献   

14.
责任心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体现着个体的人格特征,它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考察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责任心发展状况,本文采用儿童气质教师问卷和幼儿责任心问卷对357名4~7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7岁儿童责任心发展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其责任心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提升,5~6岁是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气质与责任心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责任心发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反映为均衡型气质类型儿童的责任心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抑制型、活泼型和专注型儿童水平,敏感型、均衡型气质儿童的他人责任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抑制型、活泼型和专注型儿童水平.为促进儿童责任心的积极健康发展,家庭、幼儿园应着力培养和发展幼儿均衡型的气质,幼儿园与家庭应进行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儿童气质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和专注性各方面的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从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自我表现3个维度,探讨了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且女孩自信心发展水平略高于男孩。(2)3—9岁儿童自信心总体上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用观察法、问卷法专门研究了儿童的告状行为。本研究共涉及到600名儿童和30名教师。研究结果显示:(1)告状行为随儿童年龄增长逐渐减少;(2)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告状行为,也有更多的被别人告状;(3)活泼外向型儿童较安静内内型儿童更爱告状,也更易成为别人告状的对象;(4)告状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寻求保护”;(5)告状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  相似文献   

17.
4~6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随机选取4~6岁儿童260名,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其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结果发现:(1)4~6岁儿童的“交友”“言语沟通”“让步或脱离,中突”策略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以“言语沟通”为首选策略;(2)策略的有效性在4~6岁儿童中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策略的适当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发起交往情境中,策略的有效性显著低于冲突解决情境。其适当性则显著高于冲突解决情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143名2~5岁儿童作为被试,以表情再认、表情命名、情绪观点采择任务考察其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以皮博迪"图画一词汇"测验考察其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并分析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岁是儿童获得表情再认和表情命名能力的关键年龄,4~5岁是儿童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2)对学前儿童而言,表情再认任务最容易,其次是表情命名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最困难;(3)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与语言能力显著相关,即使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相关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9.
3~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两种方法,测查了3~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1)本研究编制的3~5岁儿童自主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家长和教师评定儿童自主性的依据;(2)3~5岁儿童自主性由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三个方面构成;(3)在3~5岁期间,作为个体特征的自主性逐渐稳定;(4)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自主性存在可变性.  相似文献   

20.
0~3岁是人生的起步阶段,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0~3岁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认识不足,许多0~3岁儿童的教育方案成了幼儿园教育方案的简化,忽略了0~3岁儿童独特的发展特征和需要。本文拟就通过介绍美国专家的研究,为我国0~3岁儿童的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借鉴。一、出生头几个月所有婴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要和状态时刻在发生改变。成人必须敏感地回应婴儿发出的不断变化的信号。通过这些相互回应的交往,婴儿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因为有秩序的世界值得他们去关心。刚降临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