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保护性旅游开发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这种独特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源流、仪式、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和保护现状,并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传承及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如何寻求利益平衡点而和谐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探索新的保护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建议,以期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希望以此为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的诺邓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白族村落,该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因其地处偏僻,经济落后,诺邓村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开发,甚至有很多文物遭到了破坏。本文对该村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上甘棠是一座具有丰厚历史化遗产的千年古村,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保护,展示遗产的新模式,上甘棠千年古村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保护当地独特的人遗产,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具有繁荣或者凋零的双重可能性。根据旅游开发和保护程度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为"持续绽放"型、"含苞待放"型、"短暂绽放"型和"接近凋零"型4种类型。高保护、高开发的"持续绽放"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能创造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双重繁荣。针对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采取不同程度的旅游保护和开发组合方案,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再繁荣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期刊信息     
《资源开发与保护》是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方面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土、气、生物、矿产、能源、旅游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科学考察,合理开发,治理保护,综合利用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以及国土资源的区划与规划等,该刊以宏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问题.事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消费趋向,她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旅游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去经营开发旅游业,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是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要贯彻保护第一的原则;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承 《大观周刊》2010,(46):200-20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共有包括苗、布依、侗、土家等1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节日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质实体。,如何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本民族的节日文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保护民族节日文化中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又通过开发来更好的保护传统节日,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也是保护贵州文化千岛.开发少教民族原生态旅游.促讲贵州民族地区社仝经济和谐发展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镇首先以保护着手,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迫切需求,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开发、资源旅游、以及居民生活等多对矛盾关系,以历史保护作为徽州古镇保护的基础,商业旅游产业开发为契机,从而逐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使当地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更好提高,使曾经繁华鼎盛的徽州古镇重新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旅游开发能否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论点.乌镇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蕴含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通过旅游开发的模式,为保护、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努力.但在经济效益主导下,也产生了“空心化开发”、缺乏特色文化、文化氛围遭损、商业化严重等弊端.为此,应当通过合理引导原住居民、开发品牌文化、限制客流、合理降价等手段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汪西霞 《大观周刊》2010,(48):176-176
民俗旅游的开发时伴随着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民俗的旅游价值,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简历民俗风情旅游点,设计民俗旅游路线,不仅仅是了旅游学界、民俗学界的共同心声,时代的需要,而且还是我国旅游业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就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加以分析,对"万绿河源,客家水乡"为主题的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些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雷欣欣 《大观周刊》2011,(22):150-151
近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隔离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人们开始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工作生活环境,渴望“回归大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环境,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它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然而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人们在享受旅游带来的惬意、美妙和快乐时却忽视了旅游活动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已严重危害到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产业得以生存和长足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不少国家、地区和旅游企业的决策者们将旅游业的发展简单化为数量型增长和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对旅游景区实行粗放式经营,重开发,轻管理,急功近利,不考虑长远规划,导致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及其与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生态旅游法律状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推进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强化民族地区政府职能和主:导作用等对策与思路;从而促进民族旅游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旅游的成功发展经验,走过的是一条由资源宣传到品牌形象宣传的道路.品牌形象是作为地方旅游资源宣传保护策略而提出的,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集中代表,它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力度,而且还可以整体提升所属区域的文化品位,扩大影响,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3.
赵平 《大观周刊》2011,(41):39-39
菜芜境内的齐长城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和典型意义。在保护齐长城的基础上,利用和开发齐长城和其周边的旅游资源,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整合,结合当地一些其他生态旅游景点共同打造出莱芜的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既是让国人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让外界认识中国的一面镜子。仙居,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保护开发这些遗产,对于发展仙居旅游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鹏 《新闻天地》2006,(9):I0003-I0004
公园开发伊始就提出了“以旅游养保护,以保护促开发”的利用原则,把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森林植被的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故建园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森林火灾。这对于一个面积庞大、地形复杂、防火条件差、森林植被老化、路人防火意识差、防火设备落后的林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但公园人让它成为现实。特别是1991年以来,围绕“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的主题,在湖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人民政府组织,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为主体,先后主办了九届张家界国家森林保护节,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唱响了”保护森林,呼唤绿色”的主旋律,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交通等旅游"硬件"的改善,以及民众观念的更新与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是民国时期旅游文化繁荣的重要成因。民国时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表现在名胜古迹的保护与整理、开发利用旅游避暑胜地、建造南京中山陵、旅游城市的形成以及休闲旅游公园的兴建开发等方面。民国时期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旅馆、交通等作为主体的行业规模,同时还促进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周边旅游项目有了长足进步,然而仍有不少旅游项目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其沦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牺牲品。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从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出发,结合现今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使用"共赢。  相似文献   

18.
陈珊  罗靖  章牧 《文化遗产》2010,(4):144-150,161-16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缺乏创新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它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其历史文化内核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挖掘其文化精髓,最大限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对广东省石湾陶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以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为开发平台,社区内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式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运作思路,为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文献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高潮 《图书馆建设》2004,(4):101-102,106
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部门开拓景点,充实旅游内容的所依赖的支撑点之一;图书馆在支持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丰富了特色馆藏,完善了服务体系,繁荣了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20.
徐振涛  朱伟 《兰台世界》2016,(11):153-155
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建筑遗产众多,中原古建筑遗产对中原文化旅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在阐述中原古建筑遗产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保护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出中原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开发宜采取高标准的开发管理模式,树立中原古建筑遗产保护的良好品牌形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