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动研究的主旨是鼓励教师成为研究者,重视教师"反思性实践者"身份,这为当代德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和范式选择。德育行动研究开展具有可行性,一是因为关于德育的研究需要在实践场域发生和展开,二是因为拥有实践经验的德育教师对"问题"有真实的判断。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要遵循行动研究的一般性准则,还要准确把握德育的人本功能、社会功能和实践性特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寻根情结的启动,到德育原理学科建设形成的三个高潮,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关系的探讨,到德育地位与功能的探索,再到国外德育思想的引进与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德育实效、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关照以及对德育制度的建设等嬗变轨迹过程。形成了德育研究逐步摆脱政治的附庸,走向科学化、人本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的现代化,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德育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化;德育模式由知性德育模式走向知性与生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由灌输走向对话、选择与建构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德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并逐渐渗透到学校德育领域.德育叙事研究是德育经验的理论方式,它有自己鲜明的研究特点,能够弥补其他研究范式的缺陷.在德育研究领域开展叙事研究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因而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大学德育研究的基本情况,分为建国初期、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二十年四个时期,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大学德育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主要成果包括:关于大学德育对象的研究;关于大学德育的功能及社会价值研究;关于大学德育的实践过程研究;关于大学德育学科建设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推动了大学德育工作的加强和德育学科建设。文章最后对面向21世纪的大学德育研究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相似文献   

5.
政策分析:德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在整个社会面临德性危机的情况下,对德育实践具有制度意义的政策研究日益走向前台。德育政策是联结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桥梁和中介,通过政策分析可以促使德育政策合理定位,并对实践产生充分的解释力与指导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德育研究机构、译介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德育学科理论建设、德育应用性研究、德育研究中心主题、德育研究方法等六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的历史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德育学科在知识等级的分类时代,被置于知识体系的边缘位置,这是由于德育学科自身的内容体系所导致的,德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学科被解体的困境,只有深入思考德育学科的困境,才能寻求德育学科发展的路径.德育学科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原创性研究欠缺,研究范式不成熟以及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德育学科要走出困境就要走向德育实践,走进生活世界,寻求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德育研究目标、特点、方法的讨论,围绕加强对德育现实问题的研究、德育一体化的建设、德育经验的借鉴等内容,阐述了开展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目标的分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提法笼统而缺乏指导性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德育目标的认识不到位有着较大关系,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文章运用哲学和逻辑的方法,按照不同划分的标准从四个方面对德育目标进行了分层研究,力求使德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以增强其对德育实践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德育课程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始于1960年代的西方国家,到80年代,德育课程已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对德育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早期的德育著作和教材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专题研究。例如,影响比较大的德育原理教材,像胡守棻主编的《德育原理》、华中师大等六院校编写的《德育学》、鲁洁与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胡厚福的《德育学原理》、黄向阳的《德育原理》等,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冬梅 《中国德育》2010,(11):87-90
“德育”一词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后,对它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从古代德育到现代德育,从德育理念到德育实效,从西方的德育理论到其对我国的启示等等。德育目标也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自建立以来,其合理问题就一直在讨论中。学者们依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甚至是相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主义在中国呈现出勃兴的态势。科学主义与道德同属社会意识范畴,科学主义的勃兴无可避免地要对德育的存续环境、德育的问题域、德育的过程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应在高校德育研究中重视科学主义勃兴的背景,为加强高校德育的地位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德育模式已成为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独特领域 ,其研究形态表现为一种新的以实践叙事为主体的理论方式。德育模式研究正在寻求对德育体制改革的赋权能力 ,努力成为推动德育实践发展的理性工具 ,它的研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自身的理论价值 ,从指导个人教育行为延伸到指导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系统和作为实现学校德育的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14.
开放性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德育课程已经进入实际性过程。对德育教学课程的评价,在小学阶段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更深层次地推进德育课程的开放性教学评价。对小学德育课程开放性教学评价进行研究,浅谈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学科德育的研究就是对学科中德育目标的分析、对学科内容中所蕴涵的德育素材的利用和挖掘以及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及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道德影响的研究。目前学科德育的研究现状如何?以及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德育低效问题仍备受关注,但其研究多集中于就德育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论德育低效。本研究则以高中师生道德认识差异为切入点,以国家倡导的公民道德范畴为基础,对高中师生的道德认识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必要的数据,结合对具体高中的德育周记、违纪惩罚档案进行质的分析,客观描述高中师生道德认识差异的实态,从实证角度探求德育低效的原因,从而为"有的放矢"地提高德育实效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德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与深刻变革客观要求一方面应加强德育研究,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德育研究的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2002-2011年度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文献关键词、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发文期刊、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德育研究文献与主要发文机构等几个方面总结评价我国德育研究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来,我国的"生活德育"研究经历了概念提出、系统研究、反思争鸣三个时期。有关研究探讨了"为何要提出‘生活德育’"、"什么是‘生活德育’"、"如何实施‘生活德育’"等问题,并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意指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本文从德育实效性的定义,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措施与方法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简要回顾了大学德育研究50年的历史,在总结我国大学德育得与失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德育研究应走出历史误区,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