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中国的司法一直处于或依附或受制于行政的从属性地位,形成"行政兼理司法"的模式。这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司法形态,也是当下司法改革和探索的历史条件。我国尽管经历了从"行政兼理司法"到"司法独立"的探索过程,但是当下的司法改革仍然无法摆脱"行政兼理司法"权力关系格局的影响。这也是当下研究古代中国"行政兼理司法"模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法律经过“礼入于法”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礼法合流”、“礼刑并用”的基本特征.造成中国古代法律与道德不分,将家规族法纳入国家法律体系,产生了古代行政兼理司法和重刑轻民的特点.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从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无论是从概念界定还是实践探索,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都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本文以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内涵和实践状况,提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4.
"九卿会审"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典型的行政、司法合一的司法体制,历经数千年,至今对我国现代司法仍有很深的负面影响,而当代中国正在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想实现司法事业的进步,就必须要加强科学的现代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5.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实践中被简称为"两法衔接"机制,它是当初为了解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个环节脱节的问题而在改革实践中应运而生的,其现实意义重大。但是在新疆等地的调研可见,在"两法衔接"机制的改革探索中也暴露出了诸如责任不清、效率不高及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而总结各地改革中的问题与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立法,明确检察机关在"两法衔接"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基于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归纳出“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优势,从适度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内容,强化课程实践性;构建合作互嵌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融入应用情境,突出实践教学;设计科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五个方面提出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程序性违法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中一个无法绕行的课题。所谓司法程序性违法,是指在审判过程中法院或法官就程序性事项所作出的不符合诉讼法律规范和诉讼法律精神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它具有法定型、裁量型和法外型三种表现形式。司法程序性违法不仅与"公正与效率"的司法改革主题背道而驰,损及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更背离了司法人权理念。究其原因,无视程序的传统司法文化是其文化根源,司法观念的错位是其思想根源,有效制裁机制的缺失是其制度根源,因袭已久的司法操作模式是其现实根源。因此,应当建立司法程序性裁判机制来防治司法程序性违法,并以此为推进司法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司法强拆"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之一,产生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作用。其合法性基础在于:应以法律形式规定法院的司法性执行权,而非行政法规,以符合形式法治的要求;其取得,不能只有《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的一般性规定,而应有财产权限制的专门立法的具体和明确的授权,以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实质法治的精神。虽然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有关"司法强拆"的规定的合法性尚可将就,但立法机关应主动进行征收立法,否则"司法强拆"的合法性基础仍然欠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缺乏司法审查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与现代行政法治理念相悖。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司法审查具有深刻的法理基础。改革与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模式,追究违法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的法律责任是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要体现司法公正,必须构建司法权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遭受侵害的权利的救济可以是多环节的,但司法救济却是最后一道关口,假若人们对这一环节都失去信任,那么社会就会倒退。正因为如此,追求司法公正就成为公众心中热切的期盼,司法改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诚然,保证司法公正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有制度上的,也有观念上的;有立法层面的,  相似文献   

11.
张晨 《焦作大学学报》2014,(2):114-117,132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这一提法展示了党和国家对司法制度化改革的巨大决心,是推进法治中国的又一巨大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区域的划分始终附随于行政区域划分体制,区县设基层人民法院,地市设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则相应配备高级人民法院。几十年来,“行政先于司法”的观念使司法成为附庸.法院的地位类似于地方政府的一个下设机构,司法机关公正、独立裁判无从谈起。建立我国司法区划体制,切实改变司法受制于地方行政权力的局面,是刻不容缓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邵阳学院法学专业构建的"一对一"司法实务实习教学模式,既有对西方传统学徒制法学教育模式的借鉴,又契合了创新型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国创新型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现状的回应。这一模式的构建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它抓住了法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遵循了创新型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规律,有效地契合了法律院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合作育人机制,为地方本科院校解决创新型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师资、场地等教学资源不足问题,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但"一对一"司法实习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对"一对一"内涵理解教条化、指导法官教学技能缺乏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司法从属于行政,这历来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汉代各级政府中均设有专门负责司法的掾吏.我们统称之为“狱吏”,他们是汉代司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王朝对这些狱吏十分重视.贵治狱之吏为汉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汉代.这些“狱吏”不仅在司法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影响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对汉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司法改革的大力推进,引发了学者对基层法官司法的关注。与社会基层关系最为密切,并在司法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的基层法官的角色在法律人、社会人、行政人之间游荡,这也是是转型时期中国法官所特有的现象。基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了独特的司法策略,来确保审判之"公正",乡土社会特有的规则、司法者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和使审判获得合法性的司法目的是司法情理化的重要因素。以法治优先为原则,寻求法治与情理的合和之境是基层法官应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个弊端就是行政司法合一、忽视程序正义。于是,清末司法改革成为清末法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清末司法改革有其局限性,而且最终因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没有成功,可总结其历史教训对我国当今的司法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养为准则和办学理念。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立足本校实际情况,根据这一职教理念展开教学改革,力图以"3+3+4"考试评价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把技能考试的考核纳入到期末总成绩中,以提高司法警官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体现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是与司法改革联系在一起的。而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及制度仍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上构筑的 ,与严格公正执法和司法现代化的高效率要求不相适应。只有建立起符合司法规律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 ,才能保证司法活动实现公正与效率。(一 )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于司法独立。实现司法独立 ,需要通过司法体制的改革 ,解决好以下问题 :1.法院外部的独立。关键在于减少司法对行政的从属和依赖 ,进一步区分司法与行政各自的管辖范围 ,在立法中进一步明确司法最终解决纠纷的原则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党对司法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相互关系。处理好权力机…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社会的迅速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大量的社会纠纷涌向司法系统;另一方面,受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经济动荡,也使一些社会问题变得更加尖锐。本文通过对"能动司法"在中国语境下的内涵考察,以及风险的防范机制的探讨,重新定位了该理念在中国语境下的独特内涵——并非是一种应急措施、政治工具,而是致力于满足未来司法权力长远发展的独特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国建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建设者们试图以西方“三权分立”模式营建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国,司法独立也就成了民国法制建设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随后的北洋政府为了专制统治的需要,很快便实行了“县知事兼理司法”的制度。尽管后来的民国政府在不同的时期曾进行不同的改革,如“司法委员公署”、“司法处”等,但“兼理司法制度”始终成为民国时期地方司法的主流,严重影响了“司法独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困境,以恢复性司法模式为突破口,探索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之路,并从恢复性司法模式的适用保障、程序要求、缺陷救济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