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勇  唐俐 《天中学刊》2005,20(1):100-103
政治流氓惯用的欺骗伎俩以及不守信义、六亲不认的无赖习气,多次帮助刘邦取得了战场上的先机,从而为其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之所以出现这种道德与功业完全脱节的情况,主要由于秦汉之际社会道德的沦丧,使刘邦的不道德行为逃脱了社会成员的谴责。  相似文献   

2.
隋代边塞诗的高扬情志是隋诗之清丽刚健超脱于齐梁诗之浮艳轻靡的主要表现之一。这无疑又与诗中张扬的功业意识紧密相关。以情感和功业意识为划分标准,隋代边塞诗还兼有情绪苦闷但仍不失功业意识、因自身遭际困顿而全无功业意识两类。这三类诗歌尽管各有所长,但若以初、盛唐边塞诗较之,却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人本精神的漠视。这就使得它们在思想上无法比肩浑厚悲壮的初、盛唐边塞诗。若以功业意识和人本精神为审视基点,隋代边塞诗"风气将转之候"——有所转变而尚未完成的特性或许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身处梁末乱世的陈霸先凭藉其杰出的政治与军事才能,平定祸乱江南的元凶侯景,诛杀朝三暮四的军阀王僧辩,抗击军事实力强大的北齐王朝,最终禅梁建国,成为陈朝的开国之君。陈朝国祚虽短,但陈霸先发挥的历史作用却不容忽视。在南北朝北强南弱的形势下,誓不投降,智勇抗敌,保卫南方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同时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陈朝的龙兴之地——"长兴"还流传着陈霸先诞生时种种神奇的传说。  相似文献   

4.
袁滏洁 《考试周刊》2011,(49):41-42
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统一西汉,除了个人因素外,也得益于他早期好友之力。刘邦对其早期好友的态度是一直重用,而对半道结交的朋友等却是设法除之,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作为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不仅参与了唐初一系列重要事件,并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于成就唐太宗的人生功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本文重点论述了长孙皇后在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和构建“贞观之治”这一治世工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见识与非凡智慧。可以看得出,唐太宗的人生功业是与长孙皇后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费密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学者和遗民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根据一些影响到他人生选择的事件判定,他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蜀中离乱、流寓东南、幽居野田。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费密诗歌创作的内容与形式都有所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杨凭是活跃于中唐文坛的一位大家,博学多闻,才干过人,时有政绩,尤善文章,交游极广,与当时众多文人、名士均有诗文往来,本人也有大量诗文,与其弟凝、凌被时人称为“三杨”,但长期以来对其研究极其不够,生平资料散见于史籍,也未曾有人作过整理。通过有关第一手材料的搜集梳理,钩稽考证,可以描绘出杨凭生平及交游的大致状况。  相似文献   

8.
和唐朝其他诸多诗人一样,李白也有着极其强烈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那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潇洒的气质,使得他难以见容于当世,以致其一生只有不足两年的供奉翰林的仕宦经历(入李磷幕亦可算在内)。这便使得他那宿有的功业理想不断遭到现实的破坏与摧残,反映到李白诗歌当中,便是一段曲曲折折的为寻找失落的功业理想、为自己重新定位的复杂过程。而这种思想心境的演变与现实际遇的迁移并不是简单的或正向或反向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陆志韦(1894-1970年),著名白话诗人、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先后就读于东吴大学、美国范德比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1920-1927年)、燕京大学(1927-1952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2-1970年)就职,为我国的学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长期以来,学界对王源生平的认识颇为含混,因此需要对此作更细致的考辨。王源也是清初一大批同类士人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学行和交游能够反映当时这一批学人彷徨挣扎的复杂心理和基于亡国之痛的学术追求,由此可见清初整个"儒林"的一个侧面。梳理王源与梁以樟、魏禧、阎若璩、戴名世、宁世簪、颜元、李塨等的交游,可以加深对王源思想和经历的了解,这对全面深入研究王源及其以《文章练要左传评》为代表的著作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在当时及后世均享有盛名,被誉为"草圣"。对其书法风格,历代探讨可谓详细。而对其生平事迹,长期以来,鲜有学者论及,其中较有影响者,如闻一多、郭沫若、朱关田、方磊、阮堂明等人,考述稍嫌粗略,不够全面、深入。鉴于此,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着重从史实出发,对张旭的生平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着重考察了其籍贯、字号、排行、家世、仕宦、足迹、师承等问题,以期能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作出些微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舜徽先生是20世纪后半叶罕见的博学通人,一生兼治四部之学,创获甚丰.在揭橥传统文化要义方面,他重视儒、道、法、墨等学派思想的阐释,对儒家人生哲学、道家人君南面之术、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多有抉发;在史学研究中,他有匡正古代史籍的评议之作,有独开新例、宣扬人民本位的通史新编;在历代文集研究中,他侧重于学术文献,尤其是对清代学术文献的提要钩玄,撰写了大量叙录;他的文献学理论研究,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主旨,促成了历史文献学学科的确立.张先生取得重大成就的深层原因,是他对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命运和民众疾苦的人文情怀,这是他留给学术界的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以《传奇》《十八春》为代表,大多写世俗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表现衰败封建大家庭中太太、小姐们的爱情生活等,人物鲜活,描写细腻,手法多样,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年代,作者仅仅沉迷于一己的悲欢,甚至丧失自己的立场,这是她创作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张炯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位学者、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三个领域融合、创新,并以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独树一帜。作为跨世纪并跨越新旧社会的文学家,他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立场。新时期20年,他从文艺理论研究转向当代文学的评论,后又重返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他的学术视野宽阔,一直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从事文学研究和批评,注意从审美和历史的视角去研究文学。他不仅写了许多作家作品的评论,还写了许多综合性的述评,积极充当作家与读者的桥梁,而且不断结合新的文艺实践,参与探索文艺在历史发展中的特征与规律,为当代文学史家提供重要的参照。在文学史的编写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努力吸取百年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把文学史研究奠定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一个辉煌的传奇人物。她的出身、生活和婚姻都具有传奇色彩,从而构成了她传奇的人生。她为写作而生为写作而死的执着,家族写作与强烈的自我体验,创造了她的写作传奇。  相似文献   

16.
在君主势力打压下,汉初的开国功臣集团几近覆灭。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因其未受政治迫害,而为后人所乐道。其实不然,处在裂土分王时代和大一统王朝两个时代之下,张良一直在惨淡经营。从这种角度而论,他的人生其实是充满悲剧的,而这种悲剧的来源正是张良的贵族性格及其恢复大一统的使命使然。所谓知人论世,只有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时代及其造就的性格,才能真正读懂一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编纂一部全面详实的《张恨水年谱》,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张恨水研究的必需。《张恨水年谱》的编纂在于创新,力求突破传统谱学著作那种习为单纯史料罗列的做法,以丰富的第一手客观史料为依托,审慎考订,图文并茂,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在探索谱主历史命运的同时,激活谱主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18.
张衡也是一位值得重视的史学家。他具有突出的轻天命、重人事的思想。他强调“德”“智”对个人成败的意义;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严斥图谶的虚妄。他的史学思想和其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张衡努力探求真相、注重效验的态度代表了历史学健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张士逊曾三次拜相,有过在襄阳、均州生活的经历,在北宋政坛有较大影响,文学创作虽无十分建树,但其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却是北宋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文学,尤其是地缘文化包括道教文化等方面的一个折射,因而对其生平及部分诗歌创作进行考证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著有学术价值巨大的《尚书》研究著作和文章。他的著述大多在当时就被整理出版,并刊载在各期刊上。其中,《太炎先生尚书说》为诸祖耿整理章太炎治《尚书》的文献汇编,《古文尚书拾遗定本》是章太炎探究《尚书》的代表性著作。章太炎《尚书》研究,在论述《尚书序》、解《尚书》和探析《尚书》学术史等方面做出超越前人的贡献。总结和梳理其治《尚书》的成果,既有助于我们寻绎其《尚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晚年的经学思想,又能推进中国《尚书》学和对中国经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