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指把某些口传心授、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转变成一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整合资源、规格统一、达到相当规模,并产生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自身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化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定位;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民间文化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在当下显得非常紧迫而可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发展文化旅游;二、组建现代企业;三、组建文艺演出团体或电视栏目;四、组建创意开发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产业化开发作为非遗开发利用的方式之一,提出之初便备受争议,厘清"非遗"与"产业化开发"理念的矛盾与关联性,是实现非遗产业化开发的前提。非遗产业化开发的关键在于在保留非遗项目特有的核心技艺与内在文化、精神意蕴前提下,遵循市场运营规律,打造品牌,实现规模化生产。这对于有效实现非遗传承保护,使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秦臻 《许昌学院学报》2013,32(4):125-129
梁平年画作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年画的生存环境瓦解,传统的梁平年画面临消失的困境。要实现对梁平年画的有效保护,产业化之路势在必行。必须遵循手工业的生产规律,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进行多方互动,有规划地开发,实行管理、开发、保护一体化,使梁平年画能尽快融入市场化运作,以实现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以辽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游客数量倍增,压力大;管理机制亟待健全;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对遗产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如保护遗产原真性、建立遗产省管机制、坚持旅游功能分区制、重视遗产活化合作、加强遗产景区规划管理以及完善旅游配套服务等,以促进辽西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遗存,是科学、文化、审美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研究上具有本地区的特点,在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中,可以发现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差距。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展开。  相似文献   

8.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其保护过程必须做到系统科学,有的放矢。对文学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作性保护,既能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活态性,从而得到有效地传承,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和形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摸索、革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完善保护机制、建立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合理有效利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存活、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们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都不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保护效果,因而应强调从转变观惫、更新理念、深层研究、动态保护等方面加以认真思考。本文以四川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力求通过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以此更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成为了经济、政治热点,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语境,文化重构变得流行而且必要。研究以温州泰顺畲族三月三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重构现象,并从中获得对于非遗保护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可传之灵魂.它是社会群体在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中、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在相对一致的精神追求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人群标识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非物质文化具有依附性、国家性、民间性、功利性和松散性等特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着重于建立国家层面的各级政治机制、制度机制、革新机制和学术机制,充分保护其中的精华和精神内核,传承其有利于国家、民族、民众精神层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非遗是大湘西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也是大湘西经济发展不可或缺而目前又迫切需要通过旅游开发利用来强化保护的资源,但目前大湘西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因而需要建立健全以组织机构支撑、规章制度支撑等为主体的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侗族非遗传承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要适应新形势,做好侗族非遗的传承工作,需要在家庭传承、学校传承和社会传承等方面作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长阳自古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跳丧是当地十分流行的丧俗,是土家在民间保存最完整、最古朴的一种民间文化。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已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日臻重要的新形势下,当地部门对跳丧这一地方性文化因地制宜的开发是十分有意义并具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