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陇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洞、鸑鷟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陇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洞、鸑鷟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陇南石窟和中国古代历史三教合一包含三教形成、三教一致、三教鼎立、三教合一等阶段。陇南石窟包括五种情况:佛教;道教;佛教为主,佛道兼容;道教为主,道佛兼容;儒、道、佛兼容。陇南石窟三教合一有五重涵义:从三教各自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从三教融合整体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三教各自独立、和而不同;三教亦此亦彼;三教之中儒家一统。三教合一反映陇南宗教文化演变历程。陇南石窟为我们研究儒、道、佛三教和三教合一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地理方位特殊以及多民族的交融和聚居,造就了甘肃当地丰富而又别具一格的文化。秦陇文化、巴蜀文化、多民族文化在甘肃陇南融汇共存,陇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亟待传承和推广。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外宣翻译人才缺乏等原因,对外译介方面不是十分突出。探讨地方文化对外译介传播策略,对于将地方文化与国际接轨,最大程度实现地方文化走出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陇南的历史和地处甘、陕、川三省交汇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陇南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孕育了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羊皮扇鼓舞,是陇南地区色彩浓郁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保存流传发展至今。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陇南羊皮扇鼓舞进行考究,展现陇南人们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精神风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迫切追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整理以及实地考察,初步认定河南省共遗存各类道教景观536处。从空间分布上看,豫中、豫北各地市遗存道教景观数量较多,豫西次之,豫东、豫南相对较少,又以乡村居多,大概占到全部遗存景观的70%;从时间上看,除少量明代以前景观外,其余大部分均为明清时期景观,且以清代景观为主。从信仰对象上看,具有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地域性的特点。以老子著书《道德经》的太初宫为代表的道教源头文化和以地方民众信仰如城隍、关帝、龙王、碧霞元君等为代表的道教世俗文化,共同构成了河南省道教景观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陇东南处于丝绸之路重要区段上,集中了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以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以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以秦先祖墓遗址为特征的秦早期文化。这四种文化都可以归并在祖脉文化的整体框架内,从目前国家倡导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政层面看,这个祖脉文化集群的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水伏羲、女娲为代表的祖脉文化资源丰厚,堪为重头,影响深远;以陇南秦早期文化为代表的秦祖资源,分量厚重,影响日渐;以平凉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资源,顺应时势,很具影响潜力;以庆阳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资源,启迪族群遥想,现实影响日隆。陇东南祖脉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陇东南处于丝绸之路重要区段上,集中了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以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以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以秦先祖墓遗址为特征的秦早期文化。这四种文化都可以归并在祖脉文化的整体框架内,从目前国家倡导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政层面看,这个祖脉文化集群的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水伏羲、女娲为代表的祖脉文化资源丰厚,堪为重头,影响深远;以陇南秦早期文化为代表的秦祖资源,分量厚重,影响日渐;以平凉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资源,顺应时势,很具影响潜力;以庆阳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资源,启迪族群遥想,现实影响日隆。陇东南祖脉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陇南民间社火具有神社火、武社火、俗社火三种文化形态,它包含着礼天的宗教文化、不同民族间的战争文化以及陇南人民的生活文化,是陇南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积淀,是陇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生于历史,又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这种传承在地方上是何种表现状态?它具有哪些具体内容?研究发现,城池、衙署建筑是文化礼仪制度的物化传承载体,学校书院是文化知识和教化传承的活动场所,坛祠庙寺是宗教信仰和风俗民情表现和弘扬的集结点,礼仪制度及其在地方的推广又是国家统治思想和文化指向的基层表现.只有将国家意志地方化、民间化,赋予地方官员以执行推广权,建立文化传承的公权力机制,形成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文化才能很好的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4.
尽管诗歌与数学在我们今天看来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但从历史上看,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问题和解答、运算法则以诗歌形式来表达;数学家本人也可能是诗人;数学家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诗歌;诗人用自己的作品歌颂数学家的业绩、诗歌中融入了数学的概念或意象,等等.自然,第一种情形乃是数学教育史研究中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陇南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陇南区域文化;20世纪初期,陇南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英雄传奇,红色文化积淀深厚。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掘区域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培育和提升陇南区域文化软实力,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经济,使美丽陇南真正成为活力之城、生态之城、陇蜀之城。  相似文献   

16.
陇南历史文化悠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诗词。陇南历代诗词创作者可分为客籍人士于陇南为官者和陇南各县区本土才俊两部分。他们的创作,是我们了解古代陇南社会更替变迁的镜鉴,也是几千年来陇南历史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陇南历史文化悠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诗词。陇南历代诗词创作者可分为客籍人士于陇南为官者和陇南各县区本土才俊两部分。他们的创作,是我们了解古代陇南社会更替变迁的镜鉴,也是几千年来陇南历史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岑参早期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多年以来只被视作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为边塞诗所掩,他的山水诗,特别是早期(天宝十三载赴北庭之前)山水诗很少受到今人的注意。岑参诗今存403首(据陈铁民、侯忠义校注本)其中边塞诗不足80首;而山水诗却有80多首(不包括边塞诗中20首左右以写景为主的作品),从量上看,相当可观,从质上看,也很出色。杜甫曾以  相似文献   

19.
历史,包罗万象:从时间上看,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历史的发展是互为联系、因果相承的。世界的今天由世界的昨天演变而来,又必然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清代至民初是唐代诗人元稹诗歌接受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这大约3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从皇帝到遗民、从少数民族到汉族的众多喜爱元稹诗歌的文人。从接受方式看,有大量运用有关元稹之典、接续元稹之诗作、效法元稹之诗体、追和元稹之诗、反元稹诗歌之意等多种形式,表明清代至民初元稹诗歌的接受已全面展开;从接受时段上看,清代前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以明代遗民与清代遗民为主,而清代中期则以君臣唱和为主。清代前期对元稹诗歌的追和是较为零星的、小规模的,而清代中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两个时期则是较大规模的。从接受特点上看,清代文人对元稹诗歌的学习效仿以律诗为主,以程式化组诗为主,以和韵追和尤其是次韵追和为主。虽然清代至民初文人(包括皇帝)也往往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神韵"、"性灵"等,但对元稹诗歌的接受却表明,诗歌艺术技巧的讲究是他们创作中着意追求的一个目标,他们学习效仿元稹诗歌的作品与他们的理论主张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